APP下载

手术室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措施的研究进展

2017-03-31陈巧文梁红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感染率手术室抗菌

蓝 果,陈巧文,梁红平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手术室减少手术部位感染措施的研究进展

蓝 果,陈巧文,梁红平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

随着近些年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相应地,手术部位感染作为院感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亦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以手术切口感染最为常见。手术部位感染不仅易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预后,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为减轻患者痛苦,促进其预后,对患者实施相关的感染防控措施尤为必要。本文将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分析和综述,以此为临床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研究;进展

有数据显示[1],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比例约为70%,是导致外科手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采取相关的手术室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将对手术部位感染进行分析和综述,针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 影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感染位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其所占比例约为医院感染的14%~16%[2],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手术室存在的危险因素

1.1.1 手卫生不合格。研究显示,部分手术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对手进行清洁时,常存在刷手步骤不彻底、刷手时间不够等现象,导致手卫生未达到外科手消毒的要求,从而引发患者出现手术部位感染[3]。同时,手术人员戴手套不规范或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手套破损但未及时更换,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

1.1.2 术中操作不规范。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师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患者实施术中操作,例如过多对患者使用电刀等,从而增加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同时,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未按相关要求或规范保护皮肤切口,也易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4]。

1.1.3 手术时间。较多研究报道称,患者手术时间越长,其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概率越高,换言之,患者手术时间的长短和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手术器械以及手术野遭受空气污染的机率亦随之增加,手术切口周围随汗腺排出的细菌亦逐渐增多,从而增加了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率[5]。

1.1.4 手术室内卫生质量。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主要是因为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的频繁走动,会导致手术室内尘粒中的含尘量和微生物颗粒数增加,从而导致接台手术层流净化的间隔时间不够,空气净化效果不佳,最终引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6]。

1.2 手术患者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

1.2.1 术中患者低体温。消毒液的冷刺激、输入未加温的库血或液体等及手术室内温度设置过低均易导致手术患者体温降低,而体温过低易对机体的凝血机制、循环系统、免疫机制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7]。

1.2.2 术区皮肤准备不当。在手术开始前,通常需对患者实施术区皮肤准备,该操作是有效预防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出现感染的关键步骤,而使用电剪剪毛、刀片剃毛可能引起患者术区皮肤损伤,从而导致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

1.2.3 围术期滥用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对手术患者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易导致手术患者的菌群失调或微生态环境出现一定的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率。较多研究证实[8],于术前30 min~2 h对手术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能显著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1.2.4 其他因素。相比于一般手术患者,若手术患者年龄过大、抵抗力低下或合并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其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率可能更高。

2 感染的防控措施

2.1 组织相关科室学习医院感染知识

为增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预防感染意识及减少感染的发生,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应每月至少组织相关科室学习一次医院感染知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相关的学习计划,学习结束后,对全部学习人员组织考核,尤其是对新上岗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正式上岗前,应对其实施专门培训,促使其规范操作,增强医院感染意识。

2.2 加强外科刷手的管理

为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加强手卫生管理十分重要,为保证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手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手卫生洗手方法正确洗手,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在执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操作。同时,为保证手术工作人员落实手卫生制度,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可专门组建质控小组,由质控小组成员不定期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手卫生情况以及手卫生清洁方法进行抽查,确保其手卫生合格。

2.3 强化手术室的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将手术室的门关闭,确保手术室内处于正压状态,并嘱咐手术工作人员尽量减少走动,以免手术室内尘粒中的含尘量和微生物颗粒数增加,当天手术全部完成后,应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对手术间实施终末消毒处理。

2.4 术前皮肤准备

为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于手术前1天晚上,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对手术部位实施常规清洁,并按照常规外科护理实施术前皮肤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尽量缩短皮肤准备时间。

2.5 注重保暖

冷刺激、体温过低均易引发患者血管痉挛,从而引起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病情状况合理对其实施相关的体温干预措施,例如合理设置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给予患者使用加热床垫或增加覆盖物保暖等。

2.6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为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围手术期应合理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充分考虑手术患者的手术切口类型、手术种类及手术时间等综合因素,首次给药时间应尽量控制在术前30 min,若患者手术时间超过3 h或失血量>1500 mL,可在术中对其追加一次抗菌药物,术后24 h内停用抗菌药物,避免手术患者出现耐药性或菌群失调现象。

3 结 语

综上所述,手术部位感染在医院感染中较常见,对患者预后较为不利,因此,为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实施相关的防控措施十分必要,而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较多(手卫生不合格、手术操作不规范、手术时间过长、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术中患者低体温等),因此,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

[1] 吕 平.手术室护理干预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6):147-149.

[2] 刘彦欣.手术室人员流动对于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及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S2).

[3] 张彩霞,郑建萍,杨 东,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18):4606-4608.

[4] 商丽妍.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3,(24):125-126.

[5] 刘 冬,庞永红.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9):2712-2713.

[6] 黄映华,王 莉,冷 伶.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日监控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旬刊,2014,(4):39-41.

[7] 洪泼媛.手术室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管理的效果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6):90-91.

[8] 高 冰.手术室对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外医疗,2011,30(12):189-190.

本文编辑:张 钰

R197.323

A

ISSN.2096-2479.2017.27.70.02

猜你喜欢

感染率手术室抗菌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