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技能竞赛的专业社团建设与实践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协会为例

2017-03-31王克勇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团竞赛技能

王克勇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基于技能竞赛的专业社团建设与实践
——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协会为例

王克勇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学习型社团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协会建设为例,探索交叉学科建设学生社团的途径,解决社团发展过程中的经费、激励、指导教师和骨干培养等问题,为高职院校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技能竞赛;社团建设;智能车;跨专业

大学生专业社团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知行合一的理念和开拓创新功能,成为高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和提高大学生团结协作能力与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现有58个学生社团,根据社团性质分为体育健身型、文学艺术型、演艺娱乐型、志愿服务型和专业学习型五个类别,其中专业学习型14个,占社团总数的24.13%,专业社团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指导教师配备薄弱、指导思想不明晰、活动经费不足及社团骨干培养力度不强等问题。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积极作用,支持和鼓励专业型、创新型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是高职院校社团引领者首要解决的问题。于此背景下,以技能竞赛为导向,以跨系部、跨学科、跨专业的专业学习型社团为载体,对培养应用型、通用型、技能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协会建设与实践为例,探讨高等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与专业社团建设的融合路径,以技能竞赛为主要抓手,以专业社团为平台,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的社团发展新模式。

1 基于技能竞赛的专业社团建设的载体

1.1 技能竞赛概述

技能竞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的竞争性比赛。技能竞赛旨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方案与产业发展密切结合,为职业教育的校际交流、省际交流乃至国际交流提供有效载体,增强职业教育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广大师生展示风采、追梦圆梦提供广阔舞台[1]。目前,多数高校已将技能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级别的技能竞赛。

1.2 实践背景

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分为A、B、C三类,智能车竞赛是B类中的一个项目。“恩智普”(原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我国自动化领域最高级别的大学生竞赛[2],旨在培养大学生在实践、创新和团队协作方面的综合能力,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的科技创意性比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及团结协作精神均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要求在给定的车模上,完成硬件的组装与设计,烧进程序后,车模能在规定的赛道上自动识别线路,以没有冲出赛道,用时最少完成全程为目标[3]。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500多所高校广泛参与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恩智普”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在全国分8个赛区举行初赛(简称省赛),各赛区依照初赛成绩推荐各组别20支队伍参加全国决赛(简称“国赛”),省赛由省教育厅主办,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学生培训、组装车模、调试车模和参加比赛[4]。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协会选派3支队伍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智能车竞赛(安徽省赛区),最终获得高职组摄像头组一等奖,光电组与电磁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2 交叉学科社团建设的实践

2.1 组织保障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各高校高度重视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大赛为平台,在高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为此,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为副组长,科研部、团委、计算机系、汽车系相关负责人、协会总协调人为成员的领导组。自上而下的领导组织机构,确保智能车协会的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真正将协会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2 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2.2.1 指导教师的组成与分工

指导教师在社团发展过程中,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是社团健康成长与创新发展的主导力量。“智能车协会”在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覆盖面涉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六个专业。分别属于汽车基础教研室、机电教研室、电子商务教研室和网络教研室。各教研室选派1—2名骨干教师参与协会技术指导,组成指导教师团队,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并吸纳其他有意愿的年轻教师参加,完善指导教师梯队,贯彻“以老带新,以新促创新”的指导理念。

图1 指导教师团队组织结构图

智能车竞赛分为光电组、电磁组、摄像头组、电轨组、双车追逐组和平衡组六个组别,指导团队中,设总协调人1名,负责团队与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联系与兄弟院校的学习交流及到相关企业的参观考察,以及团队的财务管理;设硬件总负责人1名,负责六个车模硬件方面关键技术攻关及接受相关问题的释疑解惑,以及硬件采购工作;设软件总负责人1名,负责团队核心技术——算法的攻关及接受相关问题的释疑工作;其他教师依据自身专业特长,选择一个组别的硬件或软件开展具体指导工作。原则上,一名教师只能参与一个组别的指导工作。

2.2.2 指导教师的培训与工作开展

培训是教师拓展专业领域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智能车能够正常行驶,需要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这需要每一位指导教师在深入巩固本学科、本领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周末等时间,参加暑期高校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专业研讨会等,加强自身第二、第三专业的培训,以提升专业指导的综合能力。比如,机械专业的老师参加C语言短期培训班,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参加暑期汽车4S店实践锻炼等等,通过短期培训,拓展指导教师的专业视野,增强在具体社团指导工作中的针对性。

以光电组为例,依据大赛组委会要求,每个学校参加光电组的队伍不能超过2支,每支队伍由3名学生和2名指导教师组成。具有汽车专业背景的教师负责车模的组装、维修、维护保养与调试,还要负责车模主板、驱动板的设计、焊接和测试;具有软件背景的教师负责整车程序的编译与调试,主要攻关程序核心技术——舵机和电机算法。要求每位学生解决的软件和硬件问题,两位指导教师首先能够独立解决,引导学生掌握现有技术并大胆改进和创新,在硬件上追求轻而稳,在软件上有自己团队的核心算法。交叉学科、多专业的师资配备,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能够为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3 社团建设指导思想

社团指导思想是社团的行动指南,是指导社团完善体制、创新活动载体的理论基础。智能车协会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以智能车组装与调试为主要活动载体,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有效结合,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以智能车运行时间长短为衡量车模优劣的标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意识和习惯[5],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协会以共同兴趣为桥梁纽带,唯才是举,以培养创新意识、团结协作和沟通能力为目标,选拔和培育智能车兴趣爱好者,搭建学生接触智能车领域的平台,为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培育合格建设者。

2.4 专项资金支持与激励措施

社团活动经费影响和决定了社团活动的规模和质量。每年11月,指导教师团队总协调人依据上一赛季活动收支情况,结合年度工作计划制定专项经费预算(年度经费6—8万元),报请分管学院领导批示。获得的专项经费用于技术培训、元器件的购置、校际交流考察以及团队日常活动,再加上会员缴纳的会费和大赛组委会指定公司提供的免费资源,社团骨干可以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并逐步形成特色的社团文化,在培养会员专业素质的同时,加强对协会会员的思想引领,发挥高校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激励措施可以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团充满活力。社团每学年招贤纳士后,从基础知识培训、工作原理分析、元器件测量与识别到组装与调试,是一个漫长而有意义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还可以通过参与团队合作,锤炼工匠精神。学院通过以奖促赛的形式验证历时9个月的劳动成果,其中,国家级个人奖励2000—5000元,团体奖励4000—6000元;省级个人奖励 1000—3000元,团体奖励2000—5000元;地市级个人奖励400—1000元;团体奖励800—2000元;校级个人奖励100—300元。此外,邀请其它高校团队举办校际友谊赛,搭建与兄弟院校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生在获得技能知识的同时,还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激励,社团活动参与率与积极性很高。

2.5 社团骨干的选拔与培养

专业社团骨干力量的选拔与培养决定了社团发展的质量、规模与前景。社团会员的专业背景不同,接触的知识领域跨度很大,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通过智能车结识,在社团内部,容易产生“头脑风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社团发展的核心力量,社团骨干的选拔以能解决智能车技术问题为主要考量依据,以具有较强团结协作能力为重要参考,以能吃苦耐劳、甘做表率为准绳,加上指导教师团队正确的引导和培养,通过一到两个赛期的训练和比赛,培养一批业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较强的社团干部骨干。

随着专业社团的不断壮大,依据赛制相关规定,每年能够参加全国大赛的学生最多36名,还有部分学生不能参加比赛。为了激发更多的学生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可以分流一部分学生参加全国电子技术大赛,机器人大赛等,通过在智能车协会锤炼的工匠精神和综合能力,稍加相关业务培训,就可以参加其他类型的省赛或国赛。

2.6 完善社团建设有关措施

采取措施进一步完善智能车协会建设。一是邀请专职辅导员加入社团指导教师团队,侧重对社团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二是由学院职能部门作为社团的管理单位,协调系(院)相关具体工作;三是实现指导教师与社团会员的双向选择;四是把智能车协会建设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与科技创新紧密联系,加强校企合作,做好就业推荐工作。

3 专业社团建设方案与价值

3.1 专业社团建设方案的探索

通过智能车协会的建设与实践,为高校专业社团提供一个参考建设方案如图2所示。方案由建设基础、建设手段、建设关键、建设作用和建设目标五个部分组成。以指导思想、人员储备和资金支持为社团建设基础,“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是专业社团指导思想;技能竞赛能够吸引大学生广泛参与,人员储备为社团骨干的选拔提供人力资源;竞赛项目可以获取专项资金支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想、充足的人力和物力为专业社团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是专业社团建设手段。技能竞赛和社团指导教师团队是社团建设关键部分,技能竞赛是主要活动载体,社团的大部分活动围绕技能竞赛展开;指导教师团队是引领社团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强而有力的指导团队为社团发展注入活力。专业社团建设在学生职业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教育和培养技能人才是社团建设目标,发挥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具有团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专业社团建设的目标。

图2 专业社团方案

3.2 专业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及其价值

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力鼓励和支持专业社团建设的当下,探索一种新的社团建设模式,其必要性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3.2.1 专业社团建设有利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技能竞赛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产业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根据技能竞赛要求,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便于学生更好的面向职业化。例如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增加 《程序设计》作为选修课,为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增加《钳工》选修课等,拓展学生专业视野。

3.2.2 专业社团建设有利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化。通过技能竞赛,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和可视化。例如物联网专业开设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现有教学条件下,课堂得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室开展的验证性试验,不能够完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通过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件,驱动具体实物如智能汽车等,使得理论知识的具体化和可视化。

3.2.3 专业社团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参与专业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例如智能车的组装,需要将指定部件安装到车模上,还需要调整器件布置,达到车模重心要稳、质量要轻的目的。这是一个反复比较,反复修正的过程,学生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同时拉近汽车类专业的学生与职业要求的距离,为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4 基于竞赛的专业社团建设的思考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智能车协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一是从国家和社会角度,如何搭建对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平台和途径;二是从高校角度,如何进行跨专业学科设置问题;三是从教师角度,如何进行双师型、多师型专研与培训问题;四是从学生个体角度,如何处理专业学科与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的问题。

[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EB/OL](2016-11-02).http://www.chinaskills-jsw.org/.

[2]李冰林,吕立亚.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以“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4-5.

[3]李晨,宓超.基于飞思卡尔单片机MC9S12XS128的智能车设计[J].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12,(1):82-84.

[4]智能车竞赛[EB/OL].(2016-11-02).http://www.smartcar.au.tsinghua.edu.cn/.

[5]闫琪,王江,熊小龙,等.智能车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4:1-3.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COMMUNITY
BASED ON THE SKILL CONTEST——A CASE STUDY OF THE INTELLIGENT VEHICLE ASSOCIATION OF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WANG Ke-yong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ar Association of Hefei Technology Colleg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omm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ssociati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explores the way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associations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sociation, such as the funds,motivation and the training of guidance teachers and core teachers,try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learning association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mart cars;Community construction;Interdisciplinary

G715.5

:A

:1672-2868(2017)01-0156-05

责任编辑:李 晓

2016-12-23

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扎扎gjh1-2-2016-28)

王克勇(1978-),男,山东临清人。合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系,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与通信工程、思想教育。

猜你喜欢

社团竞赛技能
缤纷社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拼技能,享丰收
K-BOT拼插社团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