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范读的教学价值

2017-03-31何家祺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范读语感情感

何家祺

【摘要】本文阐述教师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情感上更具有感染力,解惑上具有号召力,培养语感上具有影响力,学生的内心易于和文本达成情感共鸣,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范读 情感 解惑 语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083-01

范读就是教师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对于一篇范文,学生只有反复诵读,涵泳其中,才能得其妙处。教师通过范读课文,易于感染学生的情绪,他们在细心聆听时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生动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本文重点就教师范读课文,探析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范读,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认真、有感情地还原具体情境读出文字,对文章的理解才更加深入透彻。教师通过自己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处理,以及自身的情绪调节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其朗读兴趣。如教师通过示范朗读,辅以动作、表情等,帮助学生有效疏通生字词、断句节奏,给予学生恰当示范,让学生学会处理朗读情感,在文本情感处更具感染力,这对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极为重要。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歌颂了放牛郎王小二的英雄事迹,笔者教学课文时先用一种悲痛伤感的语调来诵读,给课堂营造悲壮的气氛,带给学生庄严肃穆之感,接着对语气、节奏进行调整,诱发学生换位思考,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对文本人物、作者情感的理解。在笔者的范读指引下,学生学会处理文本朗读情感,针对第一小节用悲痛的语氣,第二小节则重点读出敌人的凶狠。在范读过程中,笔者积极与学生互动,或指导,或点拨,或赞赏,重点通过范读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为成功教学打下基础。

二、教师范读,在解惑上具有感召力

教师的课文范读一般安排在课堂开始时,引领学生与文学作品进行第一次亲密接触。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经历等的限制,学生初读文本还无法真正理解内容,教师如果机械讲解,课堂就会十分枯燥,学生也提不起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给学生营造情境,不知不觉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引导学生与文本人物、作者乃至编者进行对话,及时对文本解惑释疑。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姑娘的信》主要讲述了秋姑娘所写的三封信。笔者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说出秋姑娘给大雁、青蛙、山里的孩子写信,但对于追问“秋姑娘写这些信有什么目的”,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对此,笔者没有直接告知答案,而是以范读的方式提示学生思考、领悟,有的学生在下面跟读,还有的学生说要与笔者比赛读。在教师的反复范读中,学生明白了秋姑娘写信主要是表达她对大雁、青蛙以及山里孩子的关心。可见,教师范读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把握文本主题,而且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有趣。

三、教师范读,在语感上具有影响力

语感,是学生对文本情感理解的体现。朗读是吸取古今中外名家语言精华的过程,朗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使口语表达语汇丰富,借鉴规范的句子使口语表达更简练。教师自身朗读、指导学生听读,通过反复训练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领悟能力和辨别能力。教师范读,除了让学生听以外,还可以通过肢体、神态、动作表达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模仿教师读,继而在朗读中体验文本情感,获得语感,最终在生成课堂精彩的同时,有效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比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这一课时,笔者分别用不同的语气来展示各个角色说话的神情,有狐狸的装腔作势,有老虎的半信半疑,有小动物的害怕心理等。在范读过程中,笔者用上相应的肢体语言,不仅让学生听得入神,而且看得入迷。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纷纷参与到范读过程中,那种朗读的语气、节奏、语调都在逐步模仿中调整到位,其语感也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优秀的范读是教师对文学作品的成功二度创作,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是一种自我享受,也是一种开拓心灵境界的艺术。教师通过范读点拨学生理解文本主题,有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给课堂添彩,生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范读语感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