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2017-03-31康艺之于晓晖陈林艳刘艳隆

时代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人才培养

康艺之+于晓晖+陈林艳+刘艳隆

【摘要】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探讨新时期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发现目前广东金融人才需求呈现出职业能力市场化,职业分工细化,职业环境综合化等新型需求。有必要从明确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完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展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 金融学 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广东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并以产业集群、金融渗透等各种方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亮点。2016年上半年,广东金融业增速达23.0%,金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7.9%,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金融产业链条不断拉长,金融产品不断衍生,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挑战。与之相应,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也从过去的研究型精英式教育开始日趋大众化。这就要求地方性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出能将理论与实践融一体处理各类金融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构建切实可行的金融专业人才体系,成为学界和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热门课题。

本文拟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从实际调研出发,通过对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调研材料分析,梳理金融学专业建设的需求问题,分析新时期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途径、模式和具体建设思路,最终提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以充分发挥金融学各专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优势,发揮专业群规模效应。

二、金融学专业群建设的社会需求分析

通过对与白云学院合作的各类银行、证券、保险、理财等金融机构及相关用人单位展开重点调研,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对本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评价及要求,认为现阶段金融学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呈现出如下社会需求。

(一)职业能力市场化,课程体系设置要求与时俱进

近两年,国内金融市场和金融环境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与之相应的金融学专业也成为了近些年来高考生报考的热门领域。但白云学院课程内容多为金融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学术型论文的撰写等,对于金融学实验、实际操作能力等相关知识的设计严重不足。致使学生所学的金融专业知识与企业和市场的金融知识需求之间不能完全对接。在白云学院的专项调查过程中,部分用人企业和已经毕业的往届毕业生反映,现有的课程设置内容不是很科学、不能与时俱进,很多已经在市场上流行的知识需要企业对实习生进行再次培训,而部分所学课程内容与应用实践没有直接联系。迫切需要应用技术型大学紧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二)职业分工细化,学生要求更高的实践操作能力

近年来,金融理财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致使广东省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国内外已有经验表明,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金融学专业人才,才是金融行业发展的首要资源。但在传统的金融学专业培养模式下,学生对于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具有较多的研究分析能力,但实务操作能力往往较为缺乏。如在调研过程中,广东白云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民生银行在招收实习生时,就明确表示希望能招到接受过银行信贷业务培训,能够尽快上岗开展业务,以便实习生在实习工作中尽快进入角色展开业务操作,降低企业新老衔接培训成本。再如与该学院长期合作的广东省上华贵金属有限公司、鑫本集团,对于实习生的要求也表现为要熟悉期货、现货等金融工具的实盘操作流程,能进行深度分析,并能为客户提供有用信息和快报。再如与该学院合作的中国平安集团,对于实习生在保险营销与实际调研方面的实践能力均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能独立开展外调并形成完善的调研分析报告。

(三)职业环境综合化,学生素质要求进一步提升

金融行业具有涉及面广、知识体系复杂等特点,决定了该行业的从业者需要具备更为广泛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如既懂得各类金融工具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核算,又熟悉市场中各类型金融工具的实际操作与业务流程;既能够独立开展专用金融业务,又能进行金融核算系统的计算机编程;既熟悉银行柜面的对私、对公等基本业务,又能及时有效提供售各种理财服务等;既熟悉业务,又懂得沟通营销等。在调研过程中,如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和沟通能力要求非常高,但白云学院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在如中国银行招收柜员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的金融英语能力要求较高,以便完成各项对外业务,但在校生的金融专业英语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难以满足中国银行的实习目标要求。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进一步改革,特别在广东沿海地区,更是未来中国金融行业混业经营的改革前沿阵地,职业环境综合化和职业能力复合化,迫切需要人才培养全面化、综合化,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多元化的金融业务需要。

三、金融学专业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金融产业集群飞速发展的背后,是金融专业化人才需求量的空前增长和更加细化的分工。新形势下,金融行业的发展将需要各种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金融专业人才。然而,只有少部分金融专业院校设计了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多数院校、特别是综合类院校的金融学专业依然以理论和金融精算为主、应用型金融人才为辅。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整体呈现出专业分工不够细化、培养人才模式单一、实践环节不够具体等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职业群体分工不够细化,学生专业程度、细节培养不足。难以体现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学生的特色和目标。二是金融综合素质培养缺失。学生在外语、计算机、数学、法律、商务礼仪、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足。三是课程群体系设置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错位,理论实践不能实现无缝对接。尽管课程设置中有《证券投资学》、《金融衍生工具》、《金融市场学》等基础课程,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开设相对缺失。学生对于证券实时行情分析与交易模拟、商业银行柜面业务、保险实务模拟等实务活动并不是特别熟悉。

四、新时期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明确应用型大学课程体系

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学生成才需求是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两大参考坐标。现阶段,应结合现阶段市场对于金融学专业对应岗位的要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以能力为向导,以就业岗位要求为标准,建立体现不同培养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适度引进市场热门的和企业急需的现代前沿金融学专业基基础课成,突出对现代新形势下热门知识的补充与培养。使学生既懂得金融理论基础满足高端岗位职业需求,又要掌握实操能力成为普惠金融的力行者。

(二)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

以市场为向导,以企業岗位为标准,整合利用学校已有的金融学专业建设基础,评估学校金融学专业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开发、引进和利用企业实践条件,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已成为未来金融学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因此,积极推动学院与广州当地各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和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就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是实现应用型、创新型实践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并通过金融学专业导论、校内集中周实习、校内仿真综合训练、校外专业实习、金融专题调研、校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真题真做等各种方式,完善实践型人才培养链条,打造新型实践人才。

(三)完善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展开互聘互用。学校可以通过积极引导各专业教师利用假期、课余时间,深入金融机构进修、实践等方式。同时在校内组建由金融机构实际工作者实际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并通过柔性合作等方式,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投资经理担任兼职教师、直接从事教学活动、参与课题开发和指导学生论文等,充实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1支适应校企联合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证在岗学生95%以上配备有企业导师。

参考文献

[1]黄淑兰.地方本科高校构建复合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思考[J].学术问题研究,2016(1):71-76.

[2]王认真.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3(8):61-64.

[3]闫怀艳,万佳.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59-60.

[4]李丹,高丽峰,宋永辉.校企联动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5):214.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究”(CXQX-JY201407)及广东白云学院校级项目“校企协同育人示范专业——金融学专业建设”(ZLSF-ZY201602)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康艺之(1981-),女,汉族,甘肃兰州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农村金融。

猜你喜欢

应用技术大学金融学人才培养
浅述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在价值投资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数学方法在金融学中的应用
中国金融学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前景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中国开启“应用技术大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