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中等收入陷阱”

2017-03-31郭靖波

时代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驱动因素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

【摘要】2010年中国正式迈入高中等收入国家,但同时也处于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阶段,是否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成为了一个热点新问题。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经济现状进行分析,从跨越陷阱的驱动因素和政策入手,得出结论。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驱动因素

一、引言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国人均GNI在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顺利,导致经济增长不可持续而出现的一种经济停滞状态。2006年世界银行一篇名为《东亚复兴一一经济增长的思路》中第一次把“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提出来,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将世界经济体按照人均GNI划分为低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中高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四类,如表1-1所示: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收入2000年达到1128美元,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低收入阶段,实现了第一次跨越;2010年达到4300美元,进入中高收入阶段,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十二五”期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GDP增速呈现下滑态势。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未来5年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本文将从中国目前的经济现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驱动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

二、当前中国经济现状

(一)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大

2001~2010年,中国用了10年完成了从中低收入国家向中高收入国家的跨越。2001~2007年,GDP增速呈上升趋势,从8.30%到14.16%,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多;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GDP增长率大幅下跌4.53个百分点,2009年4万亿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明显,2010年回升至10.45%个百分点。但从2011年开始,中国迈入中高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速呈现稳中带降的特征,2015年增长率首次破7,2016年仅为6.7%。GDP增速呈现整体持续下滑趋势,趋势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叠加使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房地产、出口等下滑趋势更为明显,如果经济持续下行,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GDP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可能会受到影响。

(二)经济增长动力切换,高速增长难以持续

从需求端来看,中国经济一直处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但是近年来逐步出现投资需求萎缩、消费需求疲软、出口需求下降的情况。

投资需求方面:2009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进行了4万亿的投放,在一定时间内起到了缓解经济下滑的作用,但同时也导致投放过剩、库存积压的问题。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已经呈现逐步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30%下降到2015年仅为10%,创下2000年来的新低,其中东北地区的增长率为负数,呈现部分区域塌方式下滑。

消费需求方面:内需是一个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虽然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但这并非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受到出口、投资萎缩多种因素的影响,加之目前海外购物、旅游等便利性增强,消费资金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流向海外,国内消费需求仍旧较为疲软。

出口需求方面:作为长期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成为导致其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严重下滑,中国出口贸易额增长率下降16%,2015年下降2.9%;2007~2015年期间,对GDP的增长的拉动分别为1.9、1.5、0.3、-4.1、-1.4、-0.8、0.1、-0.2、0.1个百分点。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若对中国开展贸易战,将进一步削弱中国贸易出口额。

从供给端来看,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人口红利正逐步消失。同时资金成本、能源成本、环境成本的不断上升也将提高企业成本,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驱动因素

世界银行的数据表明,世界经济体中有一部分国家在30年之内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们称之为A类国家,如日本、新加坡仅用了20年时间、韩国仅用了18年时间,同时也有长时间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我们称之为B类国家,如墨西哥等。结合我国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对上述两类经济体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以下几个方面中两类经济体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断其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驱动因素。

第一,人口结构。经过数据对比分析可知,A类国家劳动力占人口比例均值较B类国家高出5~7个百分点;同时我国在实现两个阶段跨越期间也是人口红利显著,对我国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指的是通过教育、实践、培训等多种手段获得的知识、经验积累,其中教育所占的主导因素较大。A类国家和未B类国家在低中等收入阶段人力资本差异性不显著,但在高中等收入阶段则差异性显著,故人力资本很有可能是从高中等收入阶段向高等收入阶段跨越的重要因素。

第三,技术创新。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我们主要从发明专利、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数来论证技术创新的作用。在低收入、低中收入阶段,各国之间技术创新能力相差不大,但在高中收入阶段,从论文数量来看,以每万人发表科技论文数量为衡量标准,可以得出A类国家的论文数量是B类国家的7倍。

此外,一个国家的腐敗程度、经济自由度等制度相关因素也成为影响经济体是否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四、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初步认为,中国经济面临增速下滑、增长动力不足、人口红利消失等多种问题,具备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但从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政府正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驱动因素的作用:

第一,强化创新引领作用。报告中指出,要重点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至202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第二,深化改革。通过税制改革、企业扶持、国企改革等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供给端动力;同时以“一带一路”引领,推进产业结构改革、推进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

第三,提高人力资本。重建学徒制度,加强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同时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向智慧型劳动转变。

以上可知,中国政府一系列举措必将使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参考文献

[1]张德荣.我国应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学海,2016,(6):78.

[2]陈建.市场结构与中等收入陷阱[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1):68.

[3]朱富强.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16(1):34.

[4]世界银行网站.http://data.worldbank.org.cn/.

作者简介:郭靖波(1988-),女,彝族,云南临沧人,助教,经济学硕士,任职于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投资。

猜你喜欢

驱动因素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
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驱动力因素分析
公司EVA现状及EVA驱动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
别被“中等收入陷阱”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