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绩效考核指标的分析与研究

2017-03-31徐超洁

时代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企业集团措施

徐超洁

【摘要】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是确立具体的绩效考核目标,科学合理判断企业管理层的工作业绩。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集团常用的绩效考核指标及其优缺点,其次提出了改善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绩效考核指标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集团 投资中心 绩效考核指标 措施

企业集团投资中心可以对生产与销售过程予以控制,不仅在成本与收入上负有一定的责任,而且还有权决定投资中心的投资水平,相关经理人员除了分公司分摊的管理费用外,可对所有成本与收入进行全方位控制,同时还能控制并占有公司资产,拥有较高的自主权。所以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是投资中心的首要任务。

一、企业集团常用的绩效考核指标及其优缺点

(一)投资利润率绩效考核指标

首先,大部分企业集团将投资利润率作为了常用的效益评价指标,该指标具有下列优势:一,投资利润率指标是按照投资中心内部存在的会计资料所计算出的一种指标,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可采用这一指标进行横向比较,发挥着明显的可比性作用。二,投资利润率指标能够全面反映投资中心的盈利水平及能力,通过该指标对部门业绩进行评价,进而增强企业整体投资利润水平。当前,该指标已经受到了投资者和经理班子的广泛青睐。三,投资利润率指标涉及两方面的要素,一种是评价生产力的周转指标投资周转率,一种是评价效益的收益指标销售利润率。

其次,投资利润率绩效考核指标在有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薄弱之处:一,投资中心领导层在使用该指标时,只注重短期收益,而忽视了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二,投资中心在采用该指标来考核评价自身的工作业绩时,通常只注重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投资项目,还有的投资中心不假思索的运行对企业不利的项目。三,在通货膨胀背景下,使得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不相符,进而引起盈利增长假象,严重削弱了投资利润率的准确性。四,在现代管理理论中,不同的投资有不同的风险,更有甚者同一部门的资产有着不相同的风险类型,如果不考虑风险的大小来进行调整,那么就无法客观精确的评价其业绩。

(二)剩余收益绩效考核指标

所谓剩余收益,指的是企业集团投资中心总体利润减去最少投资收益后剩下的余额。当前,大部分企业集团均通过剩余收益绩效考核指标来反映投资和利润两者间存在的联系性,从而防止通过投资利润率指标评价部门业绩时产生的不良问题,消除投资中心长期遵循的本文主义。

首先,剩余收益绩效考核指标的优势:一,该指标同样能全方位评价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的经营业绩;二,该指标可以有效克服投资利润率指标的不足之处,能够有效促进部门业绩评价与企业集团总体目标的协调一致性,使投资中心领导层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其次,剩余收益绩效考核指标的薄弱環节:一,该指标属于绝对数指标,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部门能够得到较为丰盛的剩余收益,但其却无法获取较高的投资利润率。二,由于该指标属于绝对数指标,因此无法揭露投资中心实际获得的利润与本中心占用资产之间存在的关系。

二、改善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绩效考核指标的措施

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两项指标对各类风险因素的考虑也不够充分,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这是不就应该的。尽管在对剩余收益指标计算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风险调整最少的收益,但这仅仅适用于对不同风险的投资额或资产进行处理,而在营业利润方面完全忽视了风险因素,因此应加强改善投资中心效益评价和考核两项指标,根据风险大小优化调整,并注重现金回收率的使用。

(一)加强投资利润率的风险调整

对投资利润率进行风险调整主要是指经过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和资本之间的比率。也就是说将存在风险因素的收益及资本进行一番合理调整,使其变为没有风险问题的收益及资本,接着再在投资利润率的原理基础上对投资中心的业绩进行全面评价。

在实现无风险的投资利润率后,能够准确评价投资中心的盈利能力及资本利用率,并且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计算投资及其收益和风险之间具有的关联性,能够及时优化调整各类风险因素下的资本及其产生的收益,以保证投资收益率指标完全与实际相符,还能对整个投资中心的经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加强剩余收益的风险调整

对剩余收益进行风险调整后,可按照原来剩余收益的原理,不过需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调整。本文所提到的最少收益率主要指的是企业集团根据投资中心的实际情况而确立的风险调整预期收益率,一般以对各投资中心的加权平均风险调整后所产生的投资收益率为中心进行计算,同时根据风险大小调整各类风险因素的投资。

要想充分了解投资中心是否为企业集团带来良好的利润价值,单凭风险调整后的投资利润率指标还很难对其有准确全面的评价,还必须有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其高出预期收益额的指标。而该指标就能通过风险调整后的剩余收益进行表示,从而清晰获悉各投资中心为企业带来的效益,促进投资中心领导层树立全局意识,并综合考虑企业利益。

(三)现金回收率指标的优点

所谓现金回收率,指的是围绕现金流量而开展的效益评价指标,强调了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间存在的差额在投资中心现阶段的会计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率。现金回收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明显,具体体现在:

第一,投资决策过程中对现金流量的研究要比利润研究重要,这主要是因为:首先,根据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是利润最终确定的前提保障,但利润每年的分布会受到折旧方法、成本计算法等各类因素的影响,现金流量则不然,以上因素对其没有任何阻碍。其次,现金流动状况的重要性强于盈亏状况,这是因为有盈利并不代表就有多余的现金,项目发展的持续与否,主要看其是否具备大量的现金用于整体开支。

第二,现金回收率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首先,投资决策十分注重现金流量分析,并清晰指出了采用利润这一考核指标所带来的弊端。但是,业绩考核过程中,传统财务管理将重心放在了收益或者基于收益的衡量指标上,这里就包括投资利润率与剩余收益。显然,投资决策活动采用的考核方法与投资决策执行结果采用的评价方法两者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现行的投资评估标准与现行的业绩评价标准彼此还不具备关联性,投资评估标准主要围绕现金流量,业绩评价标准则围绕收益。完全违背了通过统一口径评价预算与事后的指标原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贯性原则。

倘若一个采用现金流量分析法并受到好评的项目实际被采纳,这是因为其具备充足的净现值、报酬率。而该项目实际实施后,往往会忽略掉这些指标,不再利用真实可靠的数字对这些指标进行合理计算,而是重新制定从盈利角度出发的指标,比如投资利润率和剩余收益,此类指标在项目施工前未进行任何计算。这样,项目施工前期和后期使用的指标就有明显的脱节问题。

第三,对于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投资决策将利润指标作为中心;业绩评价将现金流量作为中心。货币时间价值、间接费用分配等因素对利润指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且该指标的计量工作还受到了人为因素的严重制约,所以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现金流量则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可有效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这就是基于现金流量的业绩评价指标(现金回收率)。采用现金回收率指标可以解决投资中心关于业绩评价与项目评估指标无法协调一致的问题,方便快捷的进行计算,对投资评估指标的执行效率能够客观准确的检验,从而保证投资中心的投资效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代企业集团投资中心应广泛采用现金回收率这一绩效考核指标,未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将以该指标为中心,从而细致全面的考核整个投资中心的业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采用一项指标来开展效益评价活动,那么将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要想对企业集团投资中心的业绩进行系统化的考评,就必须突出本文提到的各项指标的优势,并将各指标综合起来应用,优势互补,从而综合考评企业集团投资中心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许俊.安徽省投资集团基于关键指标绩效考核的薪酬改革研究[J].南京大学,2016.

[2]兰宏江.关于如何建立工业企业集团组织绩效考核体系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2.

[3]黄学江.现代企业绩效考核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2010.

[4]周丹.小微工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

[5]李三虎,张永宏.对绩效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几点思考[J].企业家天地月刊,2011.

[6]高明媛.完善K市投融资公司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企业集团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财务中心运行优化分析
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