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信息不对称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

2017-03-31吴翔宇

时代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信贷商业银行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深化,我国企业需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融资,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其中商业银行信贷是现阶段我国各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不对称因素是造成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违约等风险可能会使商業银行产生经济损失。为此,本文以信息不对称为切入点,对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进行总结,并给出一定的防范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发放时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保障。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息不对称 信贷

一、前言

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市场中的企业进行信贷的发放。然而,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发放的过程中,亦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信息不对称是银行信贷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产生的时间可以是信贷双方交易产生之前或之后,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对申请贷款的企业信息了解不够全面、透彻而发生风险。在市场信贷交易中,这种信息的失衡容易导致交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产生。

二、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

(一)逆向选择风险

企业为了能够实现自身融资,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递出借贷的申请,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会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做一定的调查,以此来做出企业贷款的风险评估。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对高风险工程项目或信誉低、经营状况不良的企业的贷款审核、发放极为谨慎。然而,许多企业为了能够顺利的从商业银行拿到融资贷款,便对企业自身的财务信息和工程项目报告弄虚作假,以此来制造一定的假象迷惑金融机构。这种情况在银行信贷中便是典型的逆向选择风险[1]。银行在向企业进行放贷时,会依据企业的经营状况、信誉和潜在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对贷款金额,贷款利率进行相应调整。在此过程中,如果部分高风险企业对财务状况、项目工程基本信息弄虚作假,会使放贷银行的贷款利率与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严重不匹配,从而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交易中承担巨大的风险。甚至,会使某些信誉好、财务状况佳的低风险的企业因为利率过高而退出信贷交易,进而使得银行的放贷呈现出高风险,低效益的不良态势。

(二)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往往发生在企业与银行进行信贷交易以后。在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进行生产经营时,虽然商业银行会对企业的外在工作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调研,但这种调研只能对企业的运营外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并不能对其内部财务状况及企业整体的盈利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掌握着内部信息的明晰优势,便容易出现道德问题,使得企业依靠自身的信息优势来对商业银行的利益进行损害。

企业在信贷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道德风险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转嫁信贷使用项目。企业可能会在经营过程中,违约将借贷到的用于低风险项目生产经营的资金挪用至高风险项目中去,从而将这种投资风险转嫁给商业银行;第二,躲避债务。企业在投资工程项目时,项目的盈利状况和财务状况很难被银行细化了解[2]。部分企业为了一己私利,往往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报告作假,故意制制作出经营亏损的报告,进而拒绝履行相关债务责任。还有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兼并或重组等方式来逃避对偿还银行借贷资金的责任。

三、关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产生的防范措施

鉴于商业银行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笔者做出了相关建议的总结,具体如下:

(一)信用配给模式的建立

现阶段我国企业与银行在进行信贷经济活动时,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信用等级制度。银行参考企业的信誉值来决定是否向企业发放贷款发放、放贷金额及贷款利率。这一制度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完善我国信用配给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商业银行本着审慎性原则,对信用贷款的发放有两条建议。第一,对高风险的工程项目,低信誉的企业,要谨慎进行贷前审核、贷后调查,严格控制信用风险;第二,对部分企业的借贷金额要审慎决定,对达到放贷要求的企业,其放贷金额应尽量小于其申请的贷款金额。这两条建议主要是为了规避现实信贷过程中,某些高风险企业或项目虽然愿意接受较高利率的银行贷款,但是,当企业经营不善或项目严重亏损时,借贷者便会以亏损为由,拒绝偿还银行贷款[3]。而且,往往高利率容易促使逆向选择现象的发生。第一条信用配给建议对此类企业的贷款申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二条信用配给建议,主要为了防止企业经营时道德风险的发生。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其产生的投资回报较大,便更容易受高利润的影响而做出道德风险活动。

(二)强化抵押信贷方式以及签订限制性的合同

抵押是信贷经济活动中重要的信用凭证,抵押物往往是各个企业的固定资产。当企业一旦发生违约等情况,银行可以通过双方签订的限制性合同来将企业的固定资产所有权进行控制。即企业以工程建设中的设备为抵押,进行债务偿还。这种抵押的信贷方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企业逆向选择的风险,降低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及损失。在抵押信贷方式中,有一种特殊的抵押方式叫做“补偿余额”,这种抵押方式主要是企业在向银行进行信贷时,通过相关规定,将部分资金抵押到银行的账户之下,一旦企业出现违约行为,商业银行便可以对该部分资金在进行控制,减少银行损失。此外,银行还通过对该部分的资金变动情况来了解借贷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查,进而控制风险。限制性合同的签订是在抵押贷款方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制度保障,银行可以通过对企业从事的项目工程进行实时监督,一旦发现企业未按照合同约定进行工程项目实施,便强制其执行。不仅有利于避免企业在此过程中产生道德风险投资方式,更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企业进行监察,实时了解其财务状况和活动信息。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发放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信息不对称是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主要对象之一。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减少商业银行放贷的风险,就必须对信息不对称产生视角下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不断完善。为商业银行信贷提供健全、稳定的金融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美秀,周月梅.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01(08):92-96.

[2]史晴宇,任达.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经济学分析: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河北金融,2015,02(03):9-11.

[3]王世雄.关注信贷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J].银行家,2013,08(08):54-57.

作者简介:吴翔宇(1989-),女,浙江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银行金融学。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信贷商业银行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绿色信贷对雾霾治理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