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薄奠》与《骆驼祥子》人力车夫悲剧形象之比较

2017-03-31刘鑫

青年文学家 2017年8期
关键词:悲剧命运

摘 要:作为人力车夫题材作品的《薄奠》和《骆驼祥子》,它们以相同的笔触展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生活,刻画了两个人力车夫的悲剧形象,并控诉了那个时代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和摧残。本文试从悲剧形象的生活经历、悲剧形象的社会影响等角度阐述比较两个形象的不同点。

关键词:车夫形象;悲剧;个人奋斗;命运

作者简介:刘鑫,女,汉,山东省济南市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

一、引论:

郁达夫创作的短篇小说《薄奠》问世于1924年。小说以凄凉的笔调叙述了一位人力车夫的悲惨故事。无独有偶,12年之后,蜚声文坛的作家老舍,同郁达夫一样,用《骆驼祥子》——北京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剥削阶级对下层劳动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薄奠》和《骆驼祥子》中塑造的这两个悲剧形象在社会背景、人物命运、现实主义色彩方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悲剧形象的经历和社会意义等则大不相同。

二、悲剧形象鲜明的差异

(一)悲剧形象不同的人生经历与曲折变化

《薄奠》与《骆驼祥子》塑造的悲剧形象——拉车夫和祥子,二者的最大不同在于人物生活经历和曲折变化。郁达夫塑造的“人力车夫”故事的发展情节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不是很明显,他的故事比较简单:“我”看戏出来,雇了一辆人力车,路上方知,车主的住处离我家很近。又一次出门,走到车夫家门口,听见里面大声喊,进去才知道,是车夫在训斥妻子把自己辛苦攒来买车的钱买了过夏的白布。我很想帮他的忙,可恨身上没带钱,便将自己的一块银表拿出来悄悄放在他家的桌上。多日后,又路过他家门口,听见里面有哭声,进去一看,原来是几天前这车夫淹死了,他的妻子在哭。女人拒绝了我的钱并求我为她的丈夫买一辆纸糊的车在坟上烧掉,我照办了。

相比较而言,《骆驼祥子》中人力车夫的形象更为饱满,人物经历更加曲折,人物变化更加明显。在小说展开部分祥子连遭厄运。这主要表现在事业上的买车与个人生活的娶妻两方面,就前一方面来说,是他积极的、千方百计地追求,后一方面则令他避之惟恐不及。命运的安排却使他追求的车不可得,他躲避的妻被强加。尽管如此,可祥子却不甘俯首认输。他对虎妞强加于他的性纠缠作了一定程度的反抗、挣扎,他仍不改自己作一个独立劳动者的初衷,不愿依靠虎妞的经济优势,在老婆手里讨饭吃,更不愿受她的钳制。所有这些,都表明祥子在命运的捉弄面前不甘失败,竭力挣扎和抗者的生活姿态。至此,祥子的形象仍是令人其敬的,作者抱的也是悲悯的态度。当虎妞难产而死,得知自己的意中人小福子也已经不在人世的时候,祥子终于不堪这最后的沉重打击,他绝望了。长久以来潜藏在他人性下的野性、兽性恶性发作,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狡猾,他耍赖打架、占便宜,甚至连他原来作为立身之本的拉车,他也讨厌了。他形容猥琐,举止肮脏,如同行尸走肉。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性格,吞噬了这个一度有着强大生存能力的个人奋斗者。

(二)悲剧形象具有不同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郁达夫《薄奠》中拉车夫的悲剧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劳动者的严峻、忧郁的叹息,也让我们感觉到他的生活就如带有切分节奏的乐曲奏出的凄怨哀绝的旋律,回荡着二十年代的劳动人民的悲苦,他是受苦受难的劳动者的缩影。拉车夫的这一悲剧形象涉及了社会问题,是作者把个人融入到“我”的角色之中。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作家个人的愤愁在作品中的宣泄,而是应当把作者倾注到悲剧形象上的真实情感看作是悲剧形象最大的成功。《薄奠》中拉车夫的悲剧形象诞生之时,已经出现了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斗争的广阔图景,但是,此悲剧形象没能反映出奔腾的时代激流。但我们今天读《薄奠》,认识拉车夫这个悲剧形象,对于今天的社会仍有认识价值,通过悲剧形象以真情表现自我(即表现自己的个性和作品),也可以使后学者获得有用的借鉴。

而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人力车夫悲剧形象,是对车夫性格的更为深刻更为性格化的描绘。尽管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祥子这一悲剧形象却一直感染着读者。把舊中国北平城里深受歧视的人力车夫,塑造成过目难忘的艺术典型。祥子这一悲剧形象以人物自身的性格矛盾,揭示了来自乡村的破产农民面对腐朽社会的压迫盘剥,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生,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逐,从而加速了他们悲剧的结局。

相比较而言,老舍的祥子这一悲剧形象更加深刻的抨击了资产阶级剥削者的残酷嘴脸,并向我们显示腐朽的社会制度对个人变化造成的严重影响。

三、结语

作为人力车夫题材的两部作品,《薄奠》和《骆驼祥子》分别成为作者写作风格变化的代表作和家喻户晓的佳作。两部作品中的典型悲剧形象也已经成为中国现时代文学史上的热点讨论的对象,两个悲剧形象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变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作用,也让我们认识到一个作家的写作风格和题材等必须反映社会的激荡和主流。

参考文献:

[1]蔡之国、张文臣.沉浮于自我的迷雾[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5:399.

[2]张思和.郁达夫小说欣赏[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172.

[3]陈子善 ,王自立.郁达夫资料研究[C].广州:花城出版社,1985:17.

[4]陈亮.骆驼祥子悲剧命运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53.

[5]王自立.中国现代文学百家-郁达夫之薄奠[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30.

[6]老舍.骆驼祥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32-33.

[7]徐德明.老舍自述[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悲剧命运
伟大的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命运与共
命运的更迭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命运秀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