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金融对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程度分析

2017-03-31王欢

时代金融 2017年8期
关键词:回归分析普惠金融

王欢

【摘要】近几年,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突飞猛进,伴随着3G、4G网络的逐渐普及,移动支付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移动金融的成长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在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之下,移动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移动金融 普惠金融 回归分析

一、引言

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里正式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构建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高度重视。普惠金融是指能够全方位、有效的为社会上的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各种金融服务的体系,其核心在于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域性,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农民等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互联网的兴起成为移动金融成长的沃土,无线网络覆盖到农村区域使得从前闭塞落后的农村地区得以获得更丰富更便捷的金融服务。3G、4G网络的普及为广大农民开启了通往外界的窗口,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转账、购物等支付活动。在国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今天,移动支付技术的成熟无疑成为金融服务走入千家万户的通道,切实促进着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

二、普惠金融的测度

国际上普遍采用金融包容指数(IFI)来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这里的金融包容指数包括不同维度的指标数据,本文将金融机构数量、银行机构从业人员数量、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作为四个维度的指标,指标权重通过变异系数法计算,变异系数即指标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之商,将每个指标变异系数占所有指标变异系数之和的比重作为每个指标数据的权重,用于计算金融包容指数。

IFI=■

这里的wi(i=1,2,3,4)代表四个维度指标数据的权重,di(i=1,2,3,4)代表四个维度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值。因为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本文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d■=■(i=1,2,3,4)

式中的xi代表各指标数据的实际值,maxi代表第i个指标数据观测值的最大值,mini代表第i个指标数据观测值的最小值。通过标准化处理的指标数据观测值的取值范围在0和1之间,这样就去除了量纲之间的影响。

表1 2010~2015年我国金融包容指数测度结果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各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是逐年上升的,說明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取得了可人的成果,还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我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

三、我国移动金融的发展现状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以及移动支付规模两个指标来衡量移动金融的发展水平。从下表可以看出,从2010年到2015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和移动支付规模两个指标均有显著的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从2010年的2.88亿人增加到了2015年的7.90亿人,移动支付规模从2010年的905.2万亿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3448.9万亿元,尤其是移动支付规模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3G、4G网络以及无线网络的普及是分不开的,高薪产业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移动金融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数据来源:《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国人民银行)、《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四、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分别以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X1、移动支付规模X2的自然对数作自变量,以金融包容指数IFI为因变量,建立移动金融对普惠金融影响程度的计量模型:

IFI=β0+β1lnX1+β2lnX2+ε

其中,β0为常数项,βi(i=1,2)为自变量的系数,ε为误差项。

利用Eviews7.2软件对上述各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IFI=-3.049612+0.501059lnX1+0.363332lnX2

P值:(0.00298) (0.00134) (0.00159)

从模型的结果来看,该模型的拟合优度R为0.961067。模型的拟合优度越接近于1,则说明模型的拟合结果越好越精确,该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61067,接近于1,则说明该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的拟合度较好,可以用来进行实际的分析比较研究。

变量X1的系数为0.501059,意味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0.501059个单位;变量X2的系数为0.363332,意味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移动支付规模呈正相关关系,移动支付规模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增加(或减少)0.363332个单位。可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与移动支付规模的发展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政策建议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普惠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移动金融,科技的进步助力于我国的移动金融发展。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中移动金融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主义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针对上文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立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为辅的移动金融体系

目前,各金融机构都推出了自己的手机银行服务,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支付和交易活动。银行是金融机构,所以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今天,银行等金融机构必然作为主导力量。电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的优点在于小额支付,既方便又快捷,但是管理大额账户还是需要依靠银行,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要与电信运行商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紧密的合作起来,共同促进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金融教育,增强客户的金融意识,扩大客户数量

加强金融教育,增强客户的金融意识,对于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升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農村和偏远地区的客户金融意识较淡薄,阻碍了金融的健康发展,因此金融机构及电信运营商应该定期对群众进行金融知识普及教育,使客户掌握一定的移动支付技能,让广大群众都能享受到移动金融带来的便捷的金融体验,不断扩大使用人群,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丰富的金融服务。

(三)重视安全性建设,提升客户的信心

近些年,电信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许多不法分子利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银行客户的个人信息进行诈骗活动,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万,不法分子越来越猖獗,犯罪手段越来越高明,受害者日益增多,因此安全性建设迫在眉睫。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要完善支付安全技术;从客户的角度来说,要不断进行安全学习,掌握安全知识,特别是低收入人群以及老年人,要时刻将安全放在心头。

(四)注重创新,推出新产品,丰富客户体验

创新是动力,移动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不断的创新。要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移动金融才能永葆青春。我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移动金融的创新发展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广大群众来说,方便、快捷、智能化的服务才是群众最需要的,丰富的金融体验也是提升客户满意度的一环。发展离不开创新,新气象需要新活力。

参考文献

[1]徐妍,覃凌燕,张谦,张恒,赵爱珍,白晴.移动金融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国际经验比较[J].青海金融,2016,(03):4-9.

[2]齐世平.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

[3]王国红.中国金融包容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01):29-36.

[4]焦瑾璞.移动支付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应用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14,(07):7-10.

[5]霍学文,尚学令.以移动金融推进普惠金融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14,(06):85-88.

[6]李东荣.依靠移动互联网发展普惠金融[J].中国金融,2014(9):10-11.

[7]翟大伟.我国移动金融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新金融,2011,(09):37-42.

猜你喜欢

回归分析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下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路径剖析
国内P2P平台风险控制比较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