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此“痴情”为哪般

2017-03-30刘素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消得人学诗香菱

曹雪芹笔下的香菱聪明乖巧、勤学善悟,极富文学天赋。她苦志学诗,终于精血诚聚。品读《红楼梦》之“香菱学诗”,感悟为学之“三境界”。

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主人公香菱学诗,并非偶然,并非一时兴起。“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这说明香菱早就有学诗的想望,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虽然她身份低微,但骨子里却有着书香人家的血脉,诗的气质是属于她的。她久闻海棠诗社的大名,当她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气的靓女们,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华横溢的美女,内心潜藏已久的学诗热情便不可遏制了!她到大观园的第一件事,不是赏花观景,而是向黛玉学诗,于是“自己便往潇湘馆中来”。足见香菱学诗是一种自觉主动行为,为了这个理想目标,她登高望远、执著追求、苦心孤诣、孜孜不倦,正如“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文中描述:

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不愁不是诗翁了!

受了黛玉指点迷津后,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他也不睡。”这里“不顾”、“数次”等词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香菱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那可是她渴盼已久的啊!她简直如获至宝!

但香菱读诗可不是囫囵吞枣、狼吞虎咽。她一有空就去和黛玉“講究讨论”,她说:“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其言极简,其理极深。她与黛玉探讨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分析得就相当透彻——“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说明香菱是个学习的有心人,她不是粗略地阅读,而是认真理解、揣摩、感悟、品味,竟把诗歌的意境与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说明她悟性极强!

她的学习劲头更令人佩服!你看她逼着黛玉要换老杜的诗,又央求黛玉探春给她出题,如愿之后,竟“茶饭无心,坐卧不定”。难怪宝钗取笑她“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足见香菱学诗如痴如醉,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何愁写不出好诗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治学的第二境界,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孜孜以求,即使衣带渐宽人也瘦了,也不能反悔。这一点香菱做到了,而且做得极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片诗心的香菱成功了,但成功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香菱苦心孤诣的求索历程。

且看,香菱得到黛玉的悉心教诲后,潜心阅读名家名诗,认真揣摩研读,如饥似渴,只读得茶饭不思,坐卧不宁。她边读边悟边写,终得第一稿。黛玉看了,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香菱听后,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足见香菱学诗用心专注、凝神苦思。又见她“皱一回眉,又含笑一回”。好像她已心领神会,胸有成竹了。正如宝钗所说:“这个人定要疯了!”“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如此精神,香菱的第二稿成稿了!她“自为这首妙绝”,“兴兴头头又往黛玉那边去了”,但遗憾的是被黛玉评价为“这一首过于穿凿,还得另作”。

扫了兴的香菱没有气馁,“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斜视”,真是满心是诗,心无旁骛啊!晚间竟也夜不能寐,“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如此痴迷的程度几近走火入魔,难怪梦中失笑,得了八句诗。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成诗的第三稿看似梦中偶得,实则是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的结果。她的一片诗心寄于明月,终于令人刮目相看,融入了大观园。当然香菱的成功更离不开黛玉老师的耐心指导、悉心教诲、循循善诱。香菱学诗三次成稿才得到黛玉老师的首肯,试想如果香菱没有一心为诗追求的梦想,没有一心为诗憔悴的苦思,怎么会有梦中成诗的惊喜?这恰如:“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治学的最高境界,功到自然成!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治学三境界被香菱演绎得如此炉火纯青,不得不令人在啧啧称道的同时,更折服于曹雪芹那无以伦比的艺术创造力。

刘素兰,河南商丘市睢阳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猜你喜欢

消得人学诗香菱
香菱的故乡情结与生命救赎
保准有人追
香菱:一个被拐卖孤女的自救之道
为伊消得人憔悴
文史大家浅谈学诗——《学诗浅说》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