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引领 推进交通水运绿色发展

2017-03-30叶红玲

中国水运 2017年3期
关键词:人大代表船舶环境保护

叶红玲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两会举世瞩目。这次两会期间,环境保护成为两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

随着经济发展,我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世界十大最繁忙的港口有七个在中国,占全球货物吞吐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如何发展绿色水运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

近年来,随着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活动日益增多,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退、局部海域生态破坏严重、环境污染加剧,亟需海洋环境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污染海洋环境、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

全国人大代表金锋: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执法权按照区域和行业管理的原则划分,由环保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海事局、农业部渔业局以及军队共同行使,这样的职权划分和机构设置,形成了多部门共同执法的格局,产生了许多问题。执法主体众多、职权交叉、重复执法,降低效率;另一方面又导致各执法部门相互推诿,产生执法真空地带,放任了海洋环境违法事件的发生。所以,应对海洋环境执法权进行整合,由统一、专门的海洋环境执法机构集中行使执法权。明确执法部门和执法权限,既有利于加强对海洋环境执法活动的监督,又可以有效促进依法行政和严格执法。

全国人大代表刘政奎:目前,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有主要是近海海域环境污染不容乐观,海湾生态系统持续恶化;海洋环境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海洋環境监测机构能力水平难以满足海洋环境保护要求;海洋环境保护投入不足。一定要大力提升全社会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保护海洋,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要建立对海洋环境实施统一监管的顶层协调机制;要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投入力度;要加大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肖杰:要进一步加快三沙市总体发展规划和海洋生态总体规划的实施。肖杰认为,发展和保护同等重要,建设海洋强国不能忽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三沙市即将开展新一轮岛礁绿化计划,继续加大植树力度,植树总量将不少于去年。三沙市计划在北岛建设海龟保护中心,保护中心将涵盖现代化的观测站,将更有效地保护好海龟。要继续完善岛礁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使各个岛礁环保设施更加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温香彩:渤海是半封闭内海,海水交换和自净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脆弱。政府对渤海环境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污染形势依然极为严峻。应该陆海统筹,出台专门的渤海环境保护法律;建立完善的渤海环境管理体制和机制,成立国家环渤海管理委员会,统筹环渤海区域产业布局、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构建渤海水域联防联动体制;切实转变渤海周边产业发展和污染治理思路,规范渤海的各种开发和利用。

保护内河环境 推动绿色发展

当前,我国不断增强的内河通航能力,为优化产业布局、方便人民群众出行及旅游、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受天气影响大,暴风雨、龙卷风、下击暴流、浓雾等气象灾害易导致水上突发事件的发生。

全国人大代表唐冠军:内河通航水域气象监测预警服务能力建设,保障内河航运和水上生产活动安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长江上游沿岸滑坡体共1000余处,其中临江且列入动态监测的滑坡体共43处,滑坡体总量约1.6亿立方米。一旦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对生态环境也造成破坏。据此,应该系统研究长江上游沿岸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健全防治工作机制,提升综合防治水平。设立长江上游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基金。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和监测装备建设,提升监测预报能力。三是加强工程治理和环境保护,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统筹做好长江上游沿岸地质灾害治理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隐患调查排查和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全国人大代表陈清海:要加快长江黄金水道环境污染防控治理,就应当充分发挥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转移支付系数和生态保护支出标准。建议建立长江流域高层协调机构,完善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法规体系;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体系,协同推进生态修复;建立稳定生态补偿投入机制;建立并完善生态补偿相关规范和标准。

全国人大代表魏国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不仅要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更要把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建议国家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特别是在南水北调沿线,为“送清水”工程建立起安全可靠的生态屏障;对已有环境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梳理和修订,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将生态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全国人大代表李小敏:部署开展新一轮太湖治理,在国家层面成立太湖流域污染防治管理工作机构,尽快启动太湖流域新一轮防洪排涝规划修编工作,加大对太湖治理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智能技术 治标又治本

全国人大代表王祖温:对于陆地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脱硫财政补贴政策我国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防止船舶空气污染的相关具体政策措施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政策指引。目前不少地方政府采取了不同形式的措施,基本集中在油品差价补贴以及船舶税费减免等方面,这对于改善船舶排放污染状况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这些措施毕竟是治标不治本。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船舶排放污染的问题,年复一年的补贴也给政府财政造成沉重的负担。

目前应对硫排放限制主要有三种措施:使用低硫油,使用LNG燃料代替燃油和加装船舶脱硫系统。前两种应对措施实施起来都存在一定困难,相较之下,加装船舶脱硫系统成为最佳选择。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通过一次性补贴船舶尾气脱硫系统取代过去年复一年的巨额燃油补贴。这一举措将会极大地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改善空气质量造福人民。高科技船舶环保设备技术难度高,在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今天,培植壮大国内船舶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对于我国航运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际航运规则话语权的提升也具有重大影响。

另外,我国应尽早从无人驾驶船舶的技术研发、海事法规研究和未来航海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推动我国无人驾驶船舶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白力群:应在全国加大岸电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据统计,船舶靠港作业期间,靠港船舶辅机排放占港口城市总排放的16%至30%。在人口稠密的沿海港口城市,船舶靠港期间使用辅机发电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发展岸电更利于靠港船舶减排,既降低成本,又减少排放。

据保守估计,目前靠泊我国港口船舶辅机发电年消耗燃料油约70万吨,如果全部用岸电取代辅机燃油发电,港口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排放量将分别至少减少47665吨、37800吨和2214吨。

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多规合一”

全国人大代表窦希萍:目前,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工作中还存在着规划编制主题不明确、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不一致、与其他规划对接不充分等问题,亟待完善。目前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融合对接还不够充分,矛盾日渐凸显。应进一步推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多规合一”。加强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的对接,提高交通运输部门参与空间规划的话语权和介入深度,消除规划冲突、促进规划协调。在“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管理中强化交通设施控制线,促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徐祖远:交通运输行业如何握紧多式联运这个降低物流成本的有力抓手?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一步应在完善政策法规、推进标准统一的同时,形成利益共享的运输合作共同体。通过合作,实现各方利益最大化,从而促进贸易发展,使多式联运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人大代表船舶环境保护
各区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项目管理技术在船舶建造进度控制中的实践
中国造!全球首艘智能船舶交付
卓尼县人大常委会为县乡两级无固定收入人大代表发放生活补助
辽宁贿选
新船订单骤降 价格低位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