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月》留住好时光

2017-03-30灰原

东方电影 2017年3期
关键词:侯孝贤昙花金马奖

文/灰原

《八月》留住好时光

文/灰原

距离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落下帷幕已经过去了两个月,获得最佳电影的《八月》终于姗姗来迟,即将于春暖花开之时登陆大银幕。导演张大磊在领奖台上说自己是去金马奖“朝圣”的,然而这一去就拿了一座奖杯回来,让我们不禁期待,《八月》描述的到底是一段怎样的岁月?

八月,灿烂年代

电影《八月》最早并不叫这个名字,导演张大磊说这部电影最初是叫《昙花》,因为小时候他的母亲在院子里养过一株昙花,他觉得特别美,于是想借用昙花来形容他成长的那个灿烂年代。张大磊对于八九十年代特别的着迷,那个年代的一切都吸引着他,从衣服的款式到房子的颜色,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特别的正”,正红正绿的颜色,字体也非常工整,那个年代的人也很浪漫,张大磊就是在那样一个年代里成长的。

张大磊的父亲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剪辑师,小时候他家住在国有单位的家属院,院子里的大部分人都是搞艺术的,整个大环境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在这样的环境里,张大磊每天都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直到中国电影引进了第一部好莱坞分账大片之后,国有单位开始慢慢转型,而张大磊原本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从小就接受的艺术熏陶和生活的环境注定了张大磊长大之后也从事了电影方面的相关工作,在拍摄电影《八月》之前,张大磊拍过短片,也写过剧本,“上学的时候受特吕弗《四百击》的影响特别大,在此之前我基本上对电影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但是看完《四百击》之后,就明确我要拍这样的电影。在这个过程当中也看了好多,比如塔可夫斯基、小津安二郎、侯孝贤、贾樟柯等都对我影响挺大的。”正是受到前辈和作品的影响,张大磊决定把他的长篇处女作,聚焦在他成长的八九十年代,记录下那个受影响而变化的年代。

《八月》,春暖花开

电影《八月》的故事设定在1994年,主角是刚结束小学升初中的晓雷,那一年恰逢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所谓的“铁饭碗”开始慢慢消失。主人公晓雷的父亲也受到了改革的影响,这便是《八月》记录的1994年的8月,孩子们百无聊赖的暑假,大人们被如烈日一般的改革影响了生活轨迹。在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电影《八月》拿下了最佳电影的大奖,这是导演张大磊的第一部长片电影,也是他第一次见到他仰慕的导演侯孝贤,“我都不敢接这个奖,太沉了太沉了。我是在电影制片厂大院长大的,而且金马奖也是我从小接触到的。我小时候特别想成为成龙大哥那样的武打明星。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导演真的是我启蒙老师。我只能是感谢。我把你们也当作我的父辈,在片中感谢我父辈的时代。”

张大磊用了7年时间,启用素人演员,还原了那个在他眼里最文艺的20世纪90年代。片中的一些主要场景都是他花费心思去寻找的,出现次数最多的工厂老小区是张大磊大伯以前居住的地方,居住在那里的人大多都是工厂的老职工。遗憾的是,电影拍摄完之后张大磊得知,一些老小区面临着即将被拆迁的命运,以后再要寻找这些90年代的生活环境,恐怕只能在这部《八月》里才能看到了。电影《八月》定档3月24日,导演张大磊表示,因为3月已是春暖花开的新季节,这和电影温暖的基调相符,生活的变化常常和四季更替一样,会经历寒冬,也总会迎来暖春,而电影的发展,毫无疑问更是在朝着蓬勃发展的势头前进的。

猜你喜欢

侯孝贤昙花金马奖
昙花之美
53届金马奖海报
“宿主”与“蛔虫”
李小龙的昙花
为什么昙花只在夜里开放
侯孝贤的蚂蚁爬到戛纳
少年
星光璀璨 珠宝同行
蔡康永因过于劳累致面部神经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