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熙郡的历史沿革及辖域变迁

2017-03-30崔一鸣

海外文摘·艺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太湖安徽

崔一鸣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72)

1 关于设置时间的异议

对于晋熙郡的设置时间,主流看法一般认为应当是在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其依据当是《宋书·卷三十六·州郡二》中南豫州条的如下记载:晋熙太守,晋安帝分庐江立。

但是,在《晋书·卷十四·志第四》中其实还有一条关于晋熙郡的记载:

孝武改蕲春县为蕲阳县,因新蔡县人于汉九江王黥布旧城置南新蔡郡,属南豫州。又于汉庐江郡之南部置晋熙郡。

因此,晋熙郡的设置时间可能更早,或许于孝武帝时业已设立。

2 晋熙郡的历史沿革及其辖域变迁

一般认为,东晋时晋熙郡的辖县有三个,即:怀宁、新冶和阴安,怀宁与新冶是随郡而设的新县,阴安为侨县,侨寄今安徽枞阳县北柳寺村附近。

刘宋时,晋熙郡所辖县数不同时期略有不同。

武帝永初三年(422),晋熙郡共辖五个县:怀宁、新冶、阴安、南楼烦、太湖左。楼烦县本并州雁门郡属县,此为刘宋末年侨置,寄今安徽桐城、潜山、望江一带。文帝元嘉二十五年(448),豫州蛮降服,因置太湖、吕亭两左县,但不久即省并。孝武帝大明八年(464),晋熙郡仅辖有怀宁、新冶、阴安和南楼烦四县。明帝泰始二年(466),又复立太湖、吕亭二县。

《南齐书·州郡志》记载晋熙郡辖有六县,即:新冶、阴安、怀宁、南楼烦、齐兴和太湖左县。这一记载大致是明帝建武四年(497)时的建制情况。但是,《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下)》认为萧齐时晋熙郡辖有七个县:怀宁、新冶、齐兴、太湖左县、吕亭左县、阴安和南楼烦。吕亭左县于建元二年(480)移属于庐江郡:

吕亭左县:建元二年,割晋熙属。

萧齐时晋熙郡辖吕亭左县的时间仅有一年。

此外,《中国历史地图集》于萧齐晋熙郡境内只标有太湖县,而没有太湖左县。

截至萧齐灭亡之前,晋熙郡的辖域范围总体来说比较稳定,虽然所辖县数之多寡屡有增减,但基本没有超出初置之时的管辖范围。

《梁书》和《陈书》均无地理志或州郡志。但是《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六》同安郡条下记载南梁时在这一带设置有豫州,后改名晋州,同时还曾于宿松县置高塘郡。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6年)在此设豫州,下辖晋熙、枞阳两郡,但辖县情况不明;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萧梁时曾设置有两个高塘郡:一在今安徽(滁州市)来安县东北半塔集,另一在今安徽宿松县。谭其骧先生将高塘郡标注在今宿松县。

侯景之乱爆发后,包括晋熙郡在内的江北地区落入北齐之手,北齐在此设江州。

丁卯,仪同萧轨克梁晋熙城,以为江州。

北齐基本沿用了萧梁在这一地区的行政建制,同时也有变化。这一时期,除了原有的晋熙、枞阳、高唐三郡外,又增置了龙安郡。其中,晋熙郡领有怀宁(今安徽潜山县)、新冶(今安徽望江县)两县,高唐郡仅领高唐(今安徽宿松县)一县,龙安郡领有太湖(今安徽太湖县)、东陈(今安徽太湖县东南)两县,枞阳郡则领有枞阳县(今安徽枞阳县)、阴安(今安徽枞阳县东北)两县。

表一 晋熙郡的辖县、治所及隶属情况统计表

十余年之后,乘北周武帝灭亡高齐之际,这一地区被南方陈朝所夺回。

(太建五年)三月壬午,分命众军北伐……(八月)戊午,平固候陈敬泰克晋州城。

南陈随即于改地区重置晋州。

(太建八年冬十一月)丁酉,分江州晋熙、高唐、新蔡三郡为晋州。

此外,南陈还设置有枞阳郡以及大雷郡。然而不久,江北之地又尽皆沦没于北周。

(太建十一年)十二月乙丑,南北兖、晋三州,及盱眙、山阳、阳平、马头、秦、历阳、沛、北谯、南梁等九州郡,并自拔还京师。谯、北徐州又陷。自是淮南之地尽没于周矣。

北周取得这一地区后,在此设有枞阳郡、晋熙郡、高塘郡和大雷郡。枞阳郡辖枞阳(今安徽枞阳县枞阳镇)、阴安(今安徽枞阳县东北白荡湖之东南)两县,晋熙郡辖怀宁(今安徽潜山县梅城镇。本汉皖县,永嘉后废。晋安帝复于旧县改置怀宁县)、太湖(今安徽太湖县城关)两县,高塘郡辖高塘县(今安徽宿松县城关),大雷郡辖新冶县(今安徽望江县城关)。但是,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下)》中只记录有怀宁一县。此时,晋熙郡的管辖范围大为缩小,实际于一县已经没有什么区别。

杨坚代周建隋后,改晋州曰熙州,至此,晋熙郡正式消亡。

3 结语

综上,我们梳理了晋熙郡的建制沿革及辖域变迁情况,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三个特点:

其一,辖县数呈现先增后减、再增再减的趋势。见表一。这与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局势和社会形势是完全契合的。当时,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迁。加之,伴随着对南方地区开发的日渐深入,东晋及南朝政府新置了许多新郡新县。侨州郡县和左郡左县的大量涌现就是显例。在晋熙郡增加的辖县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如南楼烦县、太湖左县及吕亭左县。

其二,管辖范围成逐步缩小的倾向。从东晋初置到刘宋灭亡,晋熙郡的管辖范围基本稳定,没有太大变化。自萧梁建立后,这一地区郡一级的行政建制开始增加。萧梁时新置了枞阳郡和高塘郡,高齐时则设置有晋熙、枞阳、高唐(塘)、龙安四郡,陈朝也置有晋熙、高唐、枞阳和大雷四郡,北周时没有什么变化。伴随着郡的数量由一而三再为四,晋熙郡的管辖范围必然会缩小。

其三,晋熙郡的治所自始至终都在怀宁县。怀宁县随晋熙郡而设,即汉晋时的皖县,长期以来都是江淮地区的重要城邑。晋熙郡以该城为治所,既是历史惯性的使然,也与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地理环境有关。晋熙郡位于当时的政治中心建康与军事中心荆州及江州之间,是东晋南朝内部各种政治势力争斗的焦点。长期以来,建康朝廷一直试图控制该地区,以防范来自于上游的荆州及江州地方势力的威胁,不断调整和增加郡县的数量是其方式之一。

[1]胡阿祥,孔祥军,徐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728.

[2]胡阿祥,孔祥军,徐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799.

[3]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第2版).

[4]胡阿祥,孔祥军,徐成.《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799.

[5]沈约.《宋书》.中华书局,1974(第1版):1075.

[6]房玄龄,等.《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第1版):422.

猜你喜欢

太湖安徽
太湖茭白
运河、繁花、稻花香,赖在北太湖挺好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美丽的地方
太湖边的橘子
赞东太湖
太湖“开渔”迎丰收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