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课堂中渗透本土民间美术内容,提升小学生的美术素养

2017-03-29王玮瑾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本土民间美术素养

王玮瑾

【摘要】本土民间美术是地域文化的代表,也是当地人民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情和期望。越来越多的传统艺术表现方式被人们淡忘,甚至于一些工艺繁复的手工艺品制作技巧面临失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深刻思考,如何让本土民间美术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继续发扬传承下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文品格的最初形成期。在校园中大力推广本土民间美术,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还可以从小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关键词】本土 民间美术 艺术 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01-02

工业革命的开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机械化代替手工化成为潮流,千篇一律的工业制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之而来的还有西方的艺术品,一些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得到普罗大众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传统民间艺术被人们淡忘,甚至于一些工艺繁复的手工艺制品濒临消失。面对舶来品的侵袭,我们应当深刻思考,如何让本土民间美术彰显出其特有的魅力,继续发扬传承下去。本土民间美术是我们祖先对生活的态度,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根基。为此,我们不但要了解它、学习它,更要发扬创新精神,让本土民间美术更符合时代精神,使其经久不衰。

一、本土民间美术的起源与发展

本土民间美术是地域文化的代表,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情和期望。“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因地处黄河以西,形似长廊,故而得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开启了中原通往西域各国的大门,更是带动了此地的经济和文化,中原文化、西域风情和当地民俗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当地特色的本土文化。

在这片空旷的大漠戈壁上,生活着一群好客、勤劳的人,他们并没有因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失去对生活的热情,而是在耕作之余用自己的双手更是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艺术瑰宝。敦煌壁画、陇东剪纸、皮影、根雕、麦秆画、裕固族民间刺绣、奇石画、葫芦烙铁画、驼绒画,无不凝聚着我们西北人民的智慧。这些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品和西域大漠风情形成了西北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特别是由我们嘉峪关本地的艺术家所创造的驼绒画,深受游客喜爱,屡次在国际性的展览上获奖,成为游客来此的必买品。绒画利用驼绒的自然机理和颜色粘贴而成,即富有立体感,又犹如飞絮,似天然形成。使人颇有恬淡高雅之感觉,完全融于西北大漠粗犷、浑厚的自然风光。

二、本土民间美术的传承应从小学阶段开始渗透

面对本土民间美术的现状,急待我们解决的就是如何保护它,并将它传承下去。中国想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就必须让中国元素深入世界人民之心,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是最好的载体。

百年大計,教育为本。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是人文品格的形成初期。这个时期的美术素养教育不单单能够提升学生今后的审美能力,更是能够在德育方面助其形成良好的品格。自古以来,诗书画是文人墨客的必修课,利用书画来抒情,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生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恰恰在于此,处处流露出民间的艺术创造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但是,落实到具体操作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驼绒画、裕固族民间刺绣、驼绒画和皮影,在实际教学中并不好操作。一方面是制作工艺复杂,让许多感兴趣的学生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是没有系统完整的教材辅助教学,无法将其更好地推广。

三、利用课堂和社团活动推广本土民间美术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先让学生了解本土民间美术这个概念,利用现阶段所用的人教版教材中所涉及的皮影、香包民间美术内容进行渗透,结合地域特征,给学生讲述本土民间美术的发展历程,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作品,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我们针对于广泛存在于学生之中的问题,临近可能将复杂的工序简单化。例如,以西北奇石画为一个切入点,为了让学生易于操作,我们将小学生最为熟悉的简笔画和奇石画结合在一起,在造型各异的奇石上,用水粉颜料将平时喜爱的卡通造型画在上面。通过这样的创作,让学生拉近和本土民间美术的距离,从而展开对其他民间美术形式的探索。

通过各种本土民间美术形式的观赏,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兴趣,仅用美术课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利用社团活动开展关于本土民间美术的专题学习,解决了这一问题。在社团活动的安排上,教师可以由浅入深,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和材料的普及型,将各种本土民间美术形式编排成校本教材。并在每个阶段进行一些成果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

让更多的孩子了解更多的本土民间美术,通过孩子们的思维去理解民间美术,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进行阐释,极大地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和表现手法,丰富了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形式,更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美术教育中,从小为孩子树立优良的品格,树立正确的社会荣辱观。

参考文献:

[1]张林燕.《论甘肃民间美术之美 》,《甘肃高师学报》, 2008 [2]郝涛.《论甘肃民间美术教育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意义》,《甘肃高师学报》, 2014

猜你喜欢

本土民间美术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国建筑的本土文化突围
“本土”背后的故事
异域中的“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