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学生文明礼仪修养及其对策研究

2017-03-29祝丽红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校学生

祝丽红

【摘要】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水平决定着人际交往的质量, 影响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也是工作和生活成功的保障,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办与公办院校的大学生礼仪现状出发,着重分析民办高校学生礼仪修养存在的问题,探索民办高校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 礼仪修养 礼仪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71-02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是指导、协调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大学生礼仪修养水平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 重视大学生礼仪教育问题, 探索提高大学生礼仪修养的有效途径, 显得十分重要。

一、调查结果及礼仪现状

调查以上海建桥学院为样本重点,同时调查了部分公办本专科及民办专科院校学生文明礼仪修养情况作为对比分析,调查对象有: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电子信息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调查学院所占样本比例为民办本专科为65%和16.5%,公办本专科为24%和23.5%,学生基本信息情况为学生干部为26%,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占19%,两者都是占18%,两者都不是为37%。调查的结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对礼仪的理解。民办本科有5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礼仪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公办本科这部分比例达到了61%,他们认为礼仪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求职就业和提升个人形象素养上。绝大部分学生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看法都持认同并努力去做。但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认识上,民办与公办本科院校各只有29%和10%的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中国古代《三礼》的准确含义,这说明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院校学生对传统礼仪文化的认识还稍有欠缺,这从学生看书情况的调查也能够得到印证,学生每学期看书在一至三本的占绝大多数,并且以看名人传记较多。

2.获取礼仪知识的途径。通过调查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院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获取礼仪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微博微信以及电脑网络,只有很少部分是通过课堂讲授,阅读书籍以及参加实践活动。在调查父母对自己是否有过礼仪修养要求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有,但是在家中与父母长辈相处是否会使用礼貌用语,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会,这说明家庭在对子女礼仪修养的教育没有起到足够的示范作用。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都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礼仪课,但几乎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选过礼仪方面的选修课,同时也有不少高校没有开设相关礼仪课,上过礼仪课的同学普遍认为能很好的提高礼仪修养,并表示如果学校开展礼仪方面的讲座、竞赛等活动时绝大部分都会积极参加。

3.礼仪现状问题。学生认为大学礼仪修养情况总体是好的,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认为校园不文明现象主要体现在言语交谈和行为方面,最不能忍受的不文明行为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以及情侣过分亲密,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大学生礼仪修养不足的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其次是受到社会风气日下的影响。对于不文明现象大部分同学都选择虽然心里不满但未方便指正,做到上前批评指正的普通同学的比例比学生干部的比例更大。认为当自己独处时能够做到一如既往的遵守相关礼仪规范占了大多数。

二、民办高校学生礼仪现状原因分析

1.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缺失。礼仪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当与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并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进而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传统文化“弃”之过激而“扬”之不足,导致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中华礼仪文化重视不够,造成了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断裂,从而出现了道德滑坡,人的素质下降的结果。

2.礼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文明礼仪教育始于家庭,家庭教育直接决定礼仪教育的成败。日常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行为失态、言语粗俗等失礼行为缺乏正面引导和教育。家长对子女在文明礼仪方面出现的问题往往持不多过问、放任不管的态度,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的性格出现问题,影响其日后与人交往的能力。

3.学校教育注重智育,忽视了礼仪教育。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其实并没有停止过上思想品德课,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学生缺乏公德意识和礼仪修养呢?首先,自古以来人们便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智育被提升到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德育只是宣传上的重视,真正实施起来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其次,还在于我们的道德教育书本化、理想化、完人化的倾向太强,使所学习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脱离真实的现实生活,缺少礼仪活动的实践实施,也忽视了道德意识和礼仪修养的实践及考查。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不是看礼仪修养高低,而是看考试分数高低。高校选拔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时,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情况并没有列入考查范围,对提高整体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无法起到好的带动作用。

4.社会风气的影响,礼仪修养的提高难成气候。“社会急遽变化造成人类最大的危机是,在人类心灵上丧失了三件东西——‘共识、‘程序与‘意义。缺乏共识就会产生误会、冲突、疏离、仇恨;缺乏程序就无规范、纪律、伦理、组织;缺乏意义就使生活无目标、无方向以致困惑迷失”。我国目前不少人对于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是麻木不仁的。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特点,使人会把隐藏在内心深处,在现实中不敢显露的不良行为、语言习惯暴露在网络中。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不文明的网络使用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三、探索民办高校学生文明礼仪修养提高途径

1. 明确高校礼仪教育目的,将礼仪修养列入学生评优标准。礼仪的使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表现中有重要地位,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礼仪使用在以后的生活与工作上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努力提升自我的礼仪修养。在具体实施上,注重从大学生品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教育入手,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以及口号式、概念化的宣扬,通过切实的事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活动,提升学生的礼仪修养。同时,学校和教师都不应一味地重视和强调学科成绩,应该把礼仪修养等纳入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学生评优等的考核标准,以此来鼓励大学生积极使用文明礼仪。在选拔考核以及培养学生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时要把文明礼仪修养作为考查的必要条件之一。

2.加强传统礼仪教育,提高礼仪素养意识。礼仪教育不只是一种外在行为训练,而应着重内在意识的培养。高雅的文学艺术作品蕴藏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更凝聚着作家、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要有意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思想和艺术性强的文学艺术作品,将礼仪素养的培养教育与文学艺术审美教育相结合,可以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观赏电影名片、朗诵诗文、排演礼仪内容的节目等形式,让学生将礼仪认识内化为一种情感素养。因此,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读书节或礼仪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礼仪学习兴趣。

3.开设礼仪课程,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这是解决礼仪缺失的首要问题。要长期坚持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培养学生“明礼”这一道德规范,这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学校教育还应把礼仪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結合起来,在现代礼仪中的道德观观念,体现了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统一。同时开展必要的礼仪培训,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引导大学生在生活中能恰到好处的遵守和运用文明礼仪,并引导大学生把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实践。

4.重视教师礼仪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示范性礼仪教育。学生的“向师性”很强,老师的道德品质,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上潜移默化地产生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教师也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礼仪素养,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加强教师礼仪修养,把教师礼仪纳入师德考核体系,明确规范教师的礼仪行为,促进礼仪建设的制度化,标准化。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礼仪专业培训、进修或专题研讨会。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礼仪教育氛围。多渠道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学校要多组织一些礼仪素养的讲座,举办礼仪演讲、礼仪知识抢答赛、礼仪风采展、职业礼仪操比赛等活动,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文明礼仪使用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也可以罗列一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礼仪缺失点,并针对学生礼仪失范现象举办辩论会、演讲等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弘扬文明礼仪之风。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内外的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网上论坛、微博微信等媒介宣传讲文明树新风的优秀事迹和典型人物,开展互动性、趣味性网络礼仪教育,编写不同专业的职业礼仪手册,或在学院网站上设置有关礼仪的知识板块等,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史妍.从大学生的文明现状看高校的文明礼仪教育[J].经济师,2011,(7).

[2]赵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农业教育,2006,(1):42.

[3]黄菊良.大学生礼仪修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

[4]杜南岚.对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有效途径的探讨[J].时代教育,2008(8).

猜你喜欢

礼仪教育高校学生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教育部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形成策略
“运动世界校园”对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调查研究
高职体育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如何对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浅谈英语课中的礼仪教育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体育课堂中融入礼仪的重要性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