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运用和研究

2017-03-29朱志娟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微课

朱志娟

【摘要】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课”进入了教学领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微课的含义和其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有趣和结构完整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例,从课前引导学生产生问题、课中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及课后助力学生生成问题三个角度,研究了“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微课 初中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062-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为标志的“微时代”已经到来,短小精炼、目标明确和易于分享的“微课”也已悄然进入教学领域。微课的出现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设计微课,并通过微课来实现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提高学生的能力则是我目前探究的重点。

一、引导学生课前产生问题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有疑,才会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才会产生兴趣,形成动力。课前预习可以提前引导学生产生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听课的目的性,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疑惑点上,从而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但思想品德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或事例较陈旧,学生预习时感觉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甚至出现抵触情绪。微课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采用生动鲜活的视频等形式,提升“预热”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我在执教《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发现这课知识点较多、较杂,学生没有学习热情。基于上述考虑,在课前我播放了一个“老王的故事”的案例:老王幼年失去父亲,一直与母亲和妹妹相依为命。结婚后,他与妻子育有一子(15周岁)一女(29周岁,已婚),妻子已去世多年。老王由于重病不幸去世。他一个人挣下了以下财产:一套别墅、一套商品房、存款5万、放高利贷的高额利息2万元(尚未拿到),另有收藏的字画若干。老王在遗嘱中把收藏的字画捐赠给了市大学,将5万存款留给了母亲,将商品房留给儿子小王,其他财产未作处理。”那么剩下的财产应该如何分配呢?笔者让学生当法官去判决,并出具相關法律依据。

由于有真实的实例,学生愿意主动去预习,甚至积极查阅相关法律条文,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微课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可以引导学生带着目的去听、去学、去思、去做、去反馈,从而沟通教与学,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由于有课前的学习做铺垫,“课堂教学的起点不再是讲解新知,而是答疑解惑,这无疑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学生思维的厚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1]

二、帮助学生课中解决问题

微课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2]这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时效性和实效性。微课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思考、提升,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广泛的民主权利》这课中,为了突破“公民必须珍惜和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政治权利”这个难点,我在课堂中播放了微课:先出示了一张选票,一则买卖选票的广告,然后出现买与卖的不同选择,再根据学生的选择会出现两段不同视频:一是查获贪污受贿的官员家中财物的片段,一是一名人大代表调查民意、制定人大提案的工作片段。播放完后,再请学生思考如果这样的现象扩散,国家会如何。微课帮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愉悦地主动地解决了问题。

三、助力学生课后生成问题

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思想品德课要由教学体系转化为价值和信仰体系,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本就是个渐进的、缓慢的过程,“对于思想的灌输式教育,成效有限。首先,微课通过视频方式,可以形成强烈的画面感和观感性,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是非的思考”,[3]实现价值引领。其次,在微课教学中,学生既是学习互动的参与者,又是自主学习的管理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微课能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以及个性化学习诉求。最后,微课利用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这种形式,“还使得延长学习和延时学习成为可能,最大程度地拓展了学习的时间性和空间性。”[3]

《尊重和维护隐私权》的重点和难点是帮助学生树立隐私意识,懂得如何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我利用前不久发生的“浴室微信视频聊天”的事件,制作了一节微课。讲述了事件的由来,再请学生搜索公共场所手机使用不当的事例或视频并在线分享,最后请学生思考这样的危害及我们该如何在公共场所使用手机及维护自身合法权利。

思想品德课难上,不是难在内容,还是难在要打动学生、说服学生,最后改变学生。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认同是产生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微课以一种更加灵活、细腻、亲近、与时俱进的方式,加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课内课外对话互动,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应有功能。微课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乐于学习、有效学习;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教师从“课程的讲授者”转变为“课程的辅导者、促进者”,微课让教学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李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学,2014(7).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学研究,2011(10).

[3]白健华.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6).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微课
选择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