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翻译专业建设研究

2017-03-29

成功 2017年7期
关键词:笔译时代背景互联网+

唐 燕

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互联网+”视域下翻译专业建设研究

唐 燕

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212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较大,但是目前翻译人才的缺口较大。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翻译人才,应重点研究翻译专业建设,加大网络资源利用率,加强校企合作,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翻译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

翻译专业建设;翻译能力;网络环境

一、翻译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需要大批合格的专业翻译人才。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会展经济的快速崛起,国内市场对专业翻译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翻译人才的缺口较大;由此可见,中国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空间仍然很大。同时,从翻译语种的需求情况看,英语翻译需求比重最大,占据了翻译需求比重的一半。随着时代的发展,翻译教学的难度也在日益增加。怎样才能有效调动翻译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怎样使翻译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进一步研究翻译专业建设,加大网络资源利用率,改革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翻译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

二、“互联网+”新时代对翻译人才的新要求

在当今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互联网+”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多元态势,各行各业需要不同规格和层次的外语人才,而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外语人才最受欢迎。同时,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译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始终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方针,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面向社会的翻译类外语人才;为社会培养输送口、笔译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合格的翻译人才。

三、“互联网+”视域下翻译专业建设研究

(一)专业课程的改革

翻译专业应当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改革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强化实践性课程教学。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应根据各个专业特点进行设置。例如,翻译专业主干课程设置为翻译概论、笔译、口译、视听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笔译工作坊、口译工作坊、时文翻译等,同时还需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例如,翻译专业实行专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四年级安排三个月的专业实践,进行笔译、口译或从事与翻译相关的专业实习实训活动。只有通过改革课程,强化实践运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尤其是专业实习实训活动,通过开展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译专业应积极推行教师与企业人员相结合的“双导师”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推行案例教学和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既能理解,更会运用,做到知行合一。根据翻译教学特点,充分借助现代新科技、网络教学平台,同声传译室等现代教学设备,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启发式翻译教学,磨课(Mocc)计划、语言与内容整合教学模式(CLIL)应用等多种教学手段的推广与运用。翻译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翻译技能的传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双语转换能力,同时要重视开发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译专业的建设也应当与时俱进。首先,翻译专业应积极推进“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翻译人才”的建设目标,建设一支既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提高翻译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师结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完善了师资力量,才能更好地开展翻译教学。同时,在完善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翻译专业建设发展应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应职业标准,创新培养人才模式,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根据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四、小结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翻译专业依据社会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熟悉英语国家文化,掌握口、笔译技巧与策略,实践能力强的翻译翻译人才”改革为“培养具有扎实的双语(英汉)语言基础,熟悉双语国家文化,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掌握口、笔译技巧与策略,实践能力强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口笔译人才。”通过课程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开设微课程等多种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双语翻译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翻译人才。

[1]李艳.基于培养职业意识的翻译教学思路[J].上海翻译,2015(3):57-61.

[2]杨洁.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5):132-133.

[3]曹艺馨.互联网大众翻译模式微探:历史、现时、未来[J].中国翻译,2015(5):78-82.

唐燕,1981-,女,重庆人,硕士生导师,武汉东湖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英国奇切斯特大学访问学者。主

猜你喜欢

笔译时代背景互联网+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