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017-03-29汤明学

成功 2017年7期
关键词:解题数学教师

汤明学

宜章县笆篱镇学校中心小学 湖南郴州 424223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汤明学

宜章县笆篱镇学校中心小学 湖南郴州 424223

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繁琐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另现在网络发达,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从而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成绩下降。如何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成绩呢?

兴趣;人格魅力;创设情境导入;生活故事融入;巧创开放环节

日本学者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数学这门学科,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抽象的、枯燥的、繁琐的学科,需要聪明的大脑和天赋才能学好的,其实不然,对于天真聪明的小学生来讲,他们接受各种文化知识的能力是等同的,那么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关键也是在教师,如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一、提升教师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你、佩服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为楷模”。这句教育名言充分说明了在构成教育力的诸因素中,师德是教育力的主要因素。教师的人格对于青少年学生心灵的成长和人格的形成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这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以及任何奖惩制度都无法代替的。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精神和人格起着培育、引导、感染和促进作用。

教师的人格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它有直接示范性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观察着、仿效着。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正像人们所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数学教师的解题思路、解题格式、解题方法、解题步骤无时无刻影响着学生,而这种影响又都在“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中,是在教师的感染、潜移默化之中渗透的,所以,在数学教师的榜样作用下自然而然学生的解题思路、解题格式、解题方法、解题步骤与教师一样。就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的:“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有人在研究中发现,喜欢某位教师的小学生有80%想成为像这位教师一样的人。我平时爱好篮球,球技也还行,每天下午喜欢打打球。我班一位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天天站在旁边看,一段时间后,发现这位学生上课比以前认真了,成绩也慢慢上来了。跟他聊天时,他说开始喜欢看你打球,然后慢慢喜欢上你的数学课。所以,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喜欢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学业的发展。

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上你上的数学课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智力开发的原动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从新课刚开始时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至关重要的。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愉悦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并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情境导入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心理体验。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到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若无兴趣的学习,却是一个包袱,一见苦差事,难以继续下去。如讲“圆”的概念时,若问学生;你的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圆形,若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做成别的形状不行吗?比方说,做三角形,四边形等。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议论纷纷。又问:那就做成椭圆吧?这时学生们议论开了,这样的车子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教师进一步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回想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最终找到答案:因为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以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显著增强。

(二)精心设计动手实践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法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法,若是呆板,单调的呈现教材,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不能组成三角形时,感到很奇怪,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的截去一截,与另两根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寻找三条边的长度存在着一个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种教法既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生活故事融入

爱因斯坦认为,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乐于接受需求的知识,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在课堂上怎样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呢?有些内容学习起来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利用背景故事进行教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背景故事,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我把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合理利用背景故事的过程中作个简单的阐述。例如:以前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有以下一个片断: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熊大,熊二。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来了有两位老朋友,是谁呢?

生:熊大,熊二。

师:他们想跟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一次丛林大探险。可是在出发之前他俩碰到一点小麻烦。

接着屏幕出示一个苹果。谁来帮帮他们分的同样多。怎么分公平?

师:一半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师:嗯,同学们真棒,现在探险正式开始。

吉吉国王带来了一个大西瓜,现在要分给他们三个,怎么分才公平?要分几份呢?用什么数来表示呢?……

又比如,在学习100以内二位数加减二位数中,我让一部分学生当作售货员,一部分学生当作买东西的顾客,让他们从实际出发,从一买一卖中得到乐趣,更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让学生们懂得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四)巧创开放环节

“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的研究,主要是如何创设一种开放型的课堂教学空间,开放型的课堂师生关系和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时,先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植树节如果学校要我们六(1)班和六(2)班同学种360棵树苗,你们想一想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应种多少棵?”这时许多同学先想到的是平均分,老师提出平均分就是两班所种棵数的比是几比几?学生答:“按1:l分配”。接着又有许多同学提出:按两班人数的比来分配,也有提出按2:1、5:4、3:2……来分配。一下子说出不同的比,而大部分同学都考虑自己的班多种一些。在这种情境的创设之下,学生对比的认识又一次得到深化,同时在说比的过程中又反映了学生的不同思想。接着说:那好吧!既然同学们有不同的分配,那就按你自己的分配方法,计算出我们两个班所种的棵数。可见,这种教法非常巧妙地创设了开放性的引入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能从自己的不同想法中自觉地进入了新知的探索。

(五)艺术设计练习

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女生有多少人?(变换划线部分的条件,并保持结果不变)。引导学生思考后,说出条件有:1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4:5;2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5:4;3男生是女生人数的1倍;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5男生比女生人数多;6男生占全班人数的;7女生人数的占全班人数的。通过这样的变换条件的训练,有利于揭示知识间渗透和迁移,有利于增强学生数量关系间的转化能力,不但深化了学生所学知识,而且给人以新鲜感,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升华兴趣

学习数学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劳动。学习的直接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学生在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发展升华的。一个懒于学习,不愿思考的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有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发表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学生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丰富想象,开拓思维。这样,对升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是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升华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因此,教师可采用同桌、小组、全班等讨论形式,组织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互相触发,交流各自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利用这个方法的目的是引起更深入地钻研某些问题的更高兴趣。

四、通过表扬、鼓励,让学生延长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还要想方设法使兴趣持久。因为小学生的兴趣既不稳定,又不长久。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这种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对学生来说,老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他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时学生的兴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会浓厚、持久。

综上所述,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心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过让学生进行“争吵”,在争论中提出问题,开拓思维能力升华兴趣。在表扬、鼓励中成长。

猜你喜欢

解题数学教师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最美教师
用“同样多”解题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解题勿忘我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