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2017-03-29陈婷婷陈子瑜

成功 2017年7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农村

陈婷婷 陈子瑜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及对策

陈婷婷 陈子瑜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走出农村,走入城市,把子女留给了老人监护或给他人寄养,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高频话题。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性格、心理等方面,它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农村教育体质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发展。对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江苏省盐城市大冈镇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家庭、学校和社会能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共同探讨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更为有效的途径。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务工、学习,涌现出了一大批民工潮,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也日益频繁,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农村留守儿童。

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无法与父母正常共同生活的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这些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过早的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其生活、学习、心理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日益追求物质文化生活的享受,为了供子女上学、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务工。由于其工作的不稳定性,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孩子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大冈镇截至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1237万人,外出农民工16934万人,并且农民工仍以青壮年为主,这就意味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仍然十分庞大,还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笔者通过对大冈镇留守儿童的调查分析看出,大概有57.9%的孩子是父母同时外出打工,42.1%的孩子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而父母均出去打工的留守儿童中,大约有 80%的孩子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帮忙照顾的,12.7%的儿童是托付给亲戚朋友照顾的,7.3%的儿童还处于无人监管或不确定的状况中,数据显示的情况还是非常严峻的。

三、“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本次的实地调研主要针对江苏省盐城市大冈镇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学习状况以及教育状况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笔者发现:首先,在家庭生活状况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对于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留守儿童,其监护人一般就只是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在饮食方面是保证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父母及亲友呵护的,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而且他们的监护人更不会像父母一样过多关注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其次,在他们的心理状况这一块儿,留守儿童的性格呈现多样化,父母一般长期在外务工,和父母的联系方式一般都是电话,并且联系不固定,他们虽然思念父母并不希望父母外出,想和父母呆在一起,但是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允许,尽管有许多心里话,但一般不和老师、爷爷奶奶等说,他们更希望和父母倾诉,但由于不方便所以他们倾诉的机会很少,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再次,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孩子能自觉每天上课,而有的孩子却无心学习,学习情况令人堪忧。最后,在教育方面,笔者了解到:在家中,孩子的看电视等情况是没有限制的,监护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普遍采取放养式,监护人与老师主动联系探讨孩子学习情况的次数少之又少,在调查中,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那些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另外,学校方面也基本从不举办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学校对于留守儿童也无过多关注,老师家访次数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老师这方面也处于空白状态,教育问题十分严峻。

四、影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

从留守儿童个人角度出发,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年龄有限,过早的脱离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其生活、学习、心理以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因素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当其冲的是亲情教育的缺失。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孩子在读书阶段,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应该是最重视孩子学习的人,而父母外出打工,与孩子聚少离多,疏于管教,缺乏沟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而隔代的爷爷奶奶或亲戚,对于他们来说,有的过于溺爱孩子,有的文化水平过低,指导不了孩子,甚至有的思想观念老旧,觉得孩子不读书没什么大不了,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思想观念的形成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孩子会破罐子破摔,秉持着无所谓的态度,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去,留守儿童的教育必然会出问题。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也是教育问题产生的一大原因。留守儿童作为父母一个不在身边或双方都不在身边的,本身就相对于其他孩子处于弱势,是需要学校更加关怀的,不管是学习情况还是心理健康,他们的起伏状况相较于普通孩子是明显波动比较大的,然而单一的学校教育只是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对于他们的课后关注非常少,并且对于他们的心理,对于他们平时是否有学习压力或者在学校是否有困难,学校方面并没有予以更多关注,这也会导致他们产生一些问题。

(四)政策因素

政策的不健全,社会给留守儿童的关注还不够。没有哪个父母是忍心离开自己孩子的,作为外来务工的群体,他们把孩子留在农村也是无奈之举,城市里的教育更加发达完善,孩子还可以在自己身边,父母肯定是愿意的,那为什么还有这么一大批留守儿童呢?笔者认为,政策的限制是很大一个原因。外来务工子女在父母工作地上学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是择校费,他们需要缴纳一笔额外的钱来上学,这对于辛辛苦苦工作的务工人员是一个问题,其次,他们在非户籍地上学以后升学问题也亟待解决,异地高考政策近年来才刚刚试行,对于很多地区,还是不是非常完善的,对于孩子来说,在城市上了这么多年学,到最后却不能在这里考试,重新转回户籍地考试不但不能适应户籍地的考试形式,还会有心理上的落差,所以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

五、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第一,尽量不要父母双方都外出,留一个人在家对孩子进行教育,即使没办法一定要都出去,那么平时要坚持打电话回家,经常性的回家看看孩子,在与孩子沟通时,不要一味的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如考试成绩等,这些都是外在的,要教育孩子重视学习的同时重视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性的和他们谈谈心,告诉孩子父母也是想念他们的,让他们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不至于产生叛逆孤僻的心理,重视孩子的人格培养,对孩子要有奖有惩,不要一味责骂他们,记住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学校对于留守儿童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学校多举办一些教育咨询活动,及时和孩子父母沟通孩子近期的学习情况以及平时的行为表现,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避免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还可以招募一个心理老师,给孩子们上课,引导他们正确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误入歧途。

第三,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庞大,政府对于他们的孩子要重视起来,加快教育建设,取消读书门槛,对于类似于异地高考的政策应该加快其实施,让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也可以在父母工作地方便的读书,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这样也能减少许多社会问题。

第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个千万个家庭面临的共同问题,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及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很多人认为这是别人家的“私事”,“别人的孩子,我们不好去管”。这种错误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因此,就需要大众媒体引导政府的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关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促使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六、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城市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由此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个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是需要我们深入去研究、去解决,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让他们在一个充满爱和阳光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1]刘坤赤.留守儿童几多忧[N].光明网新华网西安2007年5月18日电《温家宝在陕西看望农村留守儿童》.[EB/OL]

[2]李金涛.农村“留守儿童现象亟待关注”[J].《中国改革.农村版》.2003年06期

[3]蔡澄,吴承红,邰启扬.农村“留守初中生”学业不良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王建芳.谁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N].河南法制报2009-07-17

【项目资助】南京审计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心理感受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