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拓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2017-03-29本刊编辑部

财会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简政放权结构性常态

卷首语

开拓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获得了一定进展,调结构、转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十三五”规划当中,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被数十次提及,可见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创新发展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经济增速下滑相应会引起就业岗位减少。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有9亿多劳动力,每年有数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如何保证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最重要的考量,也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标尺。十八大以来,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创新与就业有机结合,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发展有效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快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梳理近五年经济数据,我国城镇新增就业每年都保持在1200万人以上,五年累计新增就业超6500万人。

其次,创新发展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如何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发展的关键。从供给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创新将全要素生产率调动起来。从这个角度来看,2014年以来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坚持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使得创新得到更好发挥,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身不断向纵深发展。

到今年6月末,钢铁去产能5636万吨,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1.11亿吨,完成年度目标的74%。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作用得到更好发挥。稳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营改增等税制改革成效显著,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直接减税8500多亿元,实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国有企业聚焦主业开展专业化重组,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国企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加快落地。

最后,创新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我国从经济、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实施全方位创新,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发展活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在推动创新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激发人的创新活力,调动人的发展积极性。围绕着激发人才的创新热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改革,通过改革体制机制和改善软环境为人才的创新发展服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五年来,我国大力推动人才创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着力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一系列国家级人才工程,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等政策,不断破除人才流动的制度障碍,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为创新提供广阔沃土。

总之,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经济才能前景光明,不断涌现新亮点,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简政放权结构性常态
化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简政放权≠“减”政放权
Palabras claves en la China de hoy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取消“两定” 简政放权的好开端
简政放权环保公告真的取消了吗?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