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校园网贷问题初探

2017-03-29朱金龙罗文雯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园网网贷消费

朱金龙,罗文雯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大学生校园网贷问题初探

朱金龙,罗文雯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当前,大学生校园网贷现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对学生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危害,也给校园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隐患。本文通过分析校园网贷的成因及风险,探寻防范不良校园网贷的对策,并提出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一些建议。

大学生;校园网贷;消费观

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将高校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从法律角度来界定,利率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4倍即为高利贷,而一些校园网贷的利率早已突破这个数字,因此被称为“不良校园网贷”。部分不良网贷平台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超前消费,而大学生缺乏还款能力,可能造成越欠越多,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因不良校园网贷而导致的校园安全问题近年来屡见不鲜,引起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校园网贷风险防范教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校园网贷的成因

(一)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心理

大学生由于心智还未健全并且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其超前消费在日常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极度宽松的网络借贷与分期付款条件助长了部分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不良习气,个别不良网络贷款平台甚至通过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大学生借钱消费。无论一次性购买还是分期消费,最终都由购买者全额负担,而分期消费还需购买者付出不菲的利息。多数大学生没有固定工作,需要家里供给生活费,因此这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大学生网贷消费的物品很多不是生活必需品,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在面对网贷债务的时候极易产生极端错误心理,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1]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就会背负一身债而无法自拔。

(二)大学生的攀比享乐心理

不同家庭出身的大学生,其消费能力必然有所不同。当前,大学生之间生活水平的差距正随着消费能力的差异逐渐加大。大学生正处于自尊心和虚荣心膨胀的时期,思想和价值观尚未健全稳定,再加上中国传统家庭溺爱的方式,极易导致其产生盲目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攀比心理多由日常消费引起,并伴随着嫉妒和虚荣心,严重阻碍了其正常成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时间和精力接触到网络,网络购物平台上各种高档日用消费品吸引着他们,拥有这些高档消费品能得到同学羡慕的眼光,极大地满足购买者的虚荣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并使其人身观、价值观产生偏差,有的大学生甚至把及时享乐作为人生目标。[2]

(三)校园网贷监管存在漏洞

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校园网贷平台的监管缺失,使其准入门槛低;网络贷款机构对借款人资格审查不严,甚至有的校园网络贷款平台采取暴力催收、恶意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个人信息等手段来牟利。金融监管机构与高校管理部门沟通渠道的短缺增加了学生陷入不良校园贷款危机的风险。大学生金融知识不足和风险意识淡薄,也是其容易上当受骗的关键因素之一。互联网金融在法律上仍处于监管空白地带,贷款制度混乱不堪,规范统一的标准尚未设立。网贷平台与国家征信系统互不沟通,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不仅会导致一些学生重复借款,甚至会降低学生的个人信用,严重影响其未来生活。部分家长对学生超前享乐消费的放纵,也是校园网贷泛滥的重要原因。

二、校园网贷的风险与排查

高校希望培养出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学生,而校园网贷会助长大学生的盲目攀比与超前消费心理,从而导致其价值观扭曲。校园网贷还存在逾期还款风险,逾期之后网贷平台除了收取约定的利息,还会以罚金、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各种名目来牟利[3],这些巨额费用远远高于贷款本息。人身安全风险则是高校教育管理者更为关注的方面。校园网贷在催款过程中往往会威胁到大学生的人身自由与安全,一些平台采用骚扰、威胁、跟踪、盯梢甚至非法拘禁的手段进行催款。校园网贷同时存在信息泄露与信用风险,大学生在申请校园网贷时提供的众多个人与家庭信息都存在泄露的危险。因逾期产生的纠纷如果进入法律诉讼程序,则将影响学生的个人征信,对其未来生活、工作造成深远影响。

目前P2P网贷平台还未纳入央行统一管理,没有相应的系统查找学生的网贷情况,因此不良校园网贷有一定的隐藏性。除了个别学生能如实向学校反映自己的贷款情况之外,多数学生对参与网贷的事讳莫如深,这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运用多种手段筛查校园网贷。[4]正面积极的宣传教育活动要覆盖到所有学生,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班级为单位,逐一排查,全面掌握班级学生参与网贷的实际情况。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运用谈心谈话等方法,正面了解班级当中学生校园网贷的基本情况。以班委、寝室长为主要学生信息员,通过关注日常生活来留意出现的高额消费、不合理消费,从侧面了解班级当中不良网贷的基本情况。教育学生凡是参与校园网贷的,要主动向辅导员报告,并立即终止网贷活动,确保安全。高校应当认识到当前校园不良网贷的危害性和严重性,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开展问卷调查及建立学生信息员队伍等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参与网贷的情况和消费倾向,研判校园不良网贷的潜在风险,同时还要向网贷学生家长通报情况,要求家长共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三、防范不良校园网贷的对策

(一)做好校园网贷教育引导工作

学校要高度重视不良校园网贷的危害,开展“四个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即上一堂专题教育课、开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主题文化宣传活动和组织一次公益签名咨询活动。向学生通报校园不良网贷典型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网贷的危害、防范网络诈骗的基本知识及规范网络借贷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学生自我辨识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秀品质,不盲目消费、不从众消费、不超前消费。在思想源头上遏制学生网贷苗头的出现,加强与学生父母的沟通,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能力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学校要制定校园网贷日常管理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网贷在校园内的业务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则制度,使禁止不良校园网贷的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辅导员、学生信息员队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不正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5]

(二)做好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工作

要把消费观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和主题教育活动中,充分利用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站和广播等各种载体,向学生发布预警信息,强化不良网贷警示教育,大力营造崇尚节俭、抵制过度消费的校园文化环境。教育学生谨慎使用个人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信任推销的网贷产品,增强学生甄别、抵制网贷业务的能力。警醒学生不参与不良网贷相关的活动,不轻信网贷公司的宣传,提高学生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加信贷知识和网络安全意识的普及力度,邀请公安部门、金融监管机构、网络安全等部门的专业人士,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报告会、论坛等活动,普及金融信贷知识和网络安全知识。畅通学生诉求渠道,认真对待学生反映的校园网贷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依法、理性维权。加强对陷入校园不良网贷陷阱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其渡过难关。

(三)做好困难学生精准帮扶工作

加强学生资助宣传,用好资助政策,精准资助,切实提高奖助学金及相关贷款政策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使在学费、生活费等方面有保障性需求的学生都能够明了政策、清楚办理流程。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管理和制度支撑,建立健全既有共性需求又能体现个体差异的资助体系。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筹集专项资金,满足学生拓展学习、创新创业等发展性需求。拓展学生资助渠道,积极探索建设和发展校园社区银行,为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学生的临时性需求。

(四)做好校园网贷监控管理工作

相关机构要对校园网贷平台加强监管,建立校园网贷行业标准;建立校园网贷日常监测机制,密切关注网贷业务在校园内的拓展情况;建立校园网贷实时预警机制和应对处置机制;加强宣传工作,规范大学生借款人行为,加强风险告知;统一校园网贷利率,放宽还款期限,建立统一完善的征信体系,防止出现一人在不同网贷平台多次贷款的情况发生;对于校园网平台要严控准入条件,从严立法,从根本上解决校园网贷业务无监管、无规则、无门槛的“三无状态”。应强制校园网贷平台明示风险,明确平台责任,加强对申请人的信息核实,将申请业务的门槛提高到合理范围内。未来还应统筹管理在校学生的借贷、分期还款信息,在纳入征信系统的同时推进各家平台信息共享。唯有强化管理、多管齐下,才能避免校园网贷造成更大隐患。

四、大学生健康消费的引导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消费监督,教导子女适度消费,不过分追求享乐消费、攀比消费和超前消费,对子女的不合理诉求要坚决制止并加以引导。父母的监督和引导对于大学生的网贷消费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把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思政课程中有所体现。思政人员应教导学生不要过分追求学习以外的事务,而要善于发现学习自身的价值。

(二)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高校要利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对网贷平台的抵御能力。在健康校园文化方面,学生社团可针对校园网贷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多参加志愿活动。日常生活得到充实之后,大学生就不会通过网贷购物来满足内心的空虚。

(三)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

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计划,不仅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影响学习,更可能使自身陷入校园网贷陷阱之中。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要做到提前计划和遵循计划,依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消费;消费时要考虑家庭因素和家庭责任,不能为了一时贪图享乐而背上巨额债务。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对于大学生减少不必要开销,多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十分必要。

(四)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

高校可以开展一些能吸引学生关注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要明白在校学习的目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使自己早日适应社会、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过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提升自控能力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比较弱,一旦受到网贷平台的宣传鼓动或者他人错误的影响,就容易冲动地在网贷平台通过借贷来购买一些并不急需的商品。因此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加强其责任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学生的自控能力提高之后,就能自觉地抵制诱惑,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而不是在吃穿用方面进行盲目攀比。

五、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观能够反映其生活状况和价值取向,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面对大学生不良校园网贷问题,高校、家庭与社会应给予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关怀与重视,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和积极引导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1]谢留枝.如何解决大学生网贷出现的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6(19).

[2]王东静,张社争.大学生网贷消费心理探析[J].榆林学院学报,2016(4).

[3]李刚,黎俊宏.大学生网贷风险警示[J].对外经贸,2016(7).

[4]刘伟,王晓珊.大学生金融教育问题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4).

[5]闫缨.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5(1).

G641

A

2095-7602(2017)03-0171-03

猜你喜欢

校园网网贷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P2P网贷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40年消费流变
网贷平台未来亟需转型
网贷十年:迎来“去伪存真” 时代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