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7-03-2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时代政治

石 筠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石 筠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吉林 长春 130028)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介逐渐势微,新型媒体不断涌现,现代社会逐渐步入新媒体时代,这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更新思维,加强对新媒体的认知和研究,不断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及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尝试探索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逐渐势微,网络、手机、微信等新型媒体则不断涌现,信息的传播方式不断发生变化,现代社会逐渐步入新媒体时代,这赋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机遇角度来看,新媒体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活力和媒介,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与时俱进;从挑战角度来看,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复杂多变,不可控性不断上升,难度不断加大。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进一步更新思维,加强对新媒体的认知和研究,不断探索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信息传播的特点

1.传播空间的虚拟化

信息传播空间的虚拟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平面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要借助广播、电视等媒介来实现,只有广播、电视行业的相关人员才会参与到传播过程之中,并参与信息的采集、处理和传播行为,传播行为和信息来源等都明确可控。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虚拟世界。在这个网络世界里,传播行为更加隐秘,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信息传播更加自由开放;同时,虚拟空间内的个人不仅可以进行信息传播,也会通过信息传播进行一些交际活动,交际双方完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自由的沟通联系,这就导致网络空间内的信息传播和交际行为都具有极其明显的不可控性。

2.信息传播的自由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行为更加自由开放,传播主体和受众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身份难以界定。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这些媒介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在传播过程中,人们只是信息的接受者,并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反馈、评价甚至是反向传播。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指向性变得十分模糊,信息的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也并非一成不变。一方面,很多人扮演着受众的角色,他们通过媒介接受信息;另一方面,很多受众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媒介又将信息传播出去,变成信息的传播者,这就使得信息传播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控。

3.信息共享的多元化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共享率及传播频率非常高。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和地位十分明显,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受众很难对它们的传播行为进行质疑和评论。而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随着传播方式的更加自由多样,主流媒体对信息传播的影响行为越来越小,很多评论和不同的声音更加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关注,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和对待信息的态度更加感性和个性化,这对主流媒体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对人们施加思想影响和价值引领的难度大大提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为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创新提供机遇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创新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和便利。在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但由于时间有限、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方法陈旧等多种因素影响,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得到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进一步显现,很多学生并不乐于接受教师的灌输教育。而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有效地构建课堂网络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学习时间,随时向教师请教;另一方面,在课堂网络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加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完全不受传统课堂氛围的影响,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提供机遇

当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升的一个突出因素,就是教学的载体过于陈旧,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整体氛围不浓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对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认识。而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微信、QQ、贴吧等交流平台和载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可能。因此,在新媒体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完全可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通过网络平台和载体,如建立学习QQ群等方式,让学生在大量课外时间中随时进行交流沟通和讨论。教师可以网络为载体,定期开展自由讨论互动,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特定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对进一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是十分有益的。

3.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开拓提供了机遇

在传统媒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偏窄,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也十分匮乏,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研究都起到了很大的限制作用。而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对教学和学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便捷地获得其他地区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的有益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革新教学方式;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出发,选取思想政治教育的书籍和刊物等,为自己的学习提供借鉴和便利。

4.新媒体时代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是网络信息的虚拟化,给学生的思想意识带来了巨大的干扰。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西方敌对势力将网络世界当作从事颠覆活动的主战场,通过网络大肆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意识进行干扰和毒害,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言论对大学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二是广大高校在校生正处在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一些错误思想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冷静对待的心境,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和蛊惑,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破坏作用。

三、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积极进行正面宣传引导

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和宣传引导能力逐渐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正面宣传引导。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积极研究和分析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正面宣传引导,牢牢把握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和主阵地。

一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引导。要通过各种网络方式和载体,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等的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增强高校在校生主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积极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要通过各种新媒体积极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引领广大高校在校生从传统文化中获得营养和动力,增强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动力和信心。

2.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校园文化构建方面下功夫。

一是突出校园文化的时代性。在构建校园文化的时候,一定要紧密结合新媒体的时代特点,突出时代性,让校园文化充满时代气息,更能反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在构建校园文化时,一定要从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化需求,绝不能一味地抓住主动宣传和灌输不放。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学生中征集校训、校歌等,将校园文化的塑造跟学生的价值追求结合起来,进一步突出校园文化的个性化。

二是突出校园文化的参与性。校园文化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必须以各种校级活动为支撑,绝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强加干预。要吸引广大高校在校生积极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其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感受到校园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并且主动参与其中,获得价值感。

3.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

一是要提高教师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当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缺乏认知,一方面认为新媒体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广大教师掌握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的能力十分有限。此外,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年龄偏大,缺乏利用新媒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网络信息技术更是无法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自然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了解、感受、研究新媒体,辩证地看待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作用,扬长避短,制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

二是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专业技术。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自己掌握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的能力,让自己能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体环境

近年来,国家对网络环境的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角度来看,还存在一定的死角和盲区。对此,一要加大对错误思想观念的管控。针对网络环境中存在的负面思想意识,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有效的净化和管控,对扰乱高校在校生思想意识的行为进行坚决抵制和查处,确保网络环境的纯洁性。二要加大对网络负面信息的管控。要加大对色情、凶杀、反动信息的过滤,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设立安全防火墙和隔离措施,努力给高校在校生营造一个安全、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多种机遇和挑战。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思维,不断加强对新媒体特点的研究和探索,以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利用新媒体,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1]季海菊.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南京社会科学,2015(5).

[2]陈倩龄,周长群.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

[3]李英,柴艳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征[J].高等农业教育,2013(9).

[4]汪馨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3).

2016-11-20

石筠(1978-),女,副教授,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7)03-0147-03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时代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