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析《小妇人》中蕴含的女性主义

2017-03-29贾晓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妇人女性主义爱情

贾晓霞

(兰州城市学院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解析《小妇人》中蕴含的女性主义

贾晓霞

(兰州城市学院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小妇人》作为优秀小说,对女性意识、爱情婚姻价值观以及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描述具有深远影响,用平实的记叙手法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大胆地表露出对扭曲的道德观念的抨击。本文主要对这部作品中的女性主义、婚恋价值观进行解析。

女性主义;婚恋价值观;平等;《小妇人》

小说《小妇人》以路易莎本人的真实生活为创作背景,描述了March一家的四个姐妹Meg、Joe、Beth、Amy各自的生活和内心。四位主人公性格、命运各不相同。她们为了走向幸福的殿堂,为完成自己的梦想,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打破了19世纪美国传统的父权社会文化,塑造出富有知识、自强独立、敢于挑战、善良乐观、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女性主义形象,展现出被父权主义文化所遮蔽的女性主义中光辉的一面。本文通过对小说的解读,剖析字里行间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平等、独立、自由以及爱情婚姻价值观。

一、女性主义的诞生

19世纪的欧洲社会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英国走在工业化革命的前列,随之而来的是人民民主与思想的解放,在女性争取政治地位、教育权利、经济与就业平等等方面形成了一场思想维新运动,这便是女权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思想是对传统的男权社会形式提出质疑与反驳,对男权社会形态中不公平对待女性,甚至压迫和奴役女性的丑恶现象给予批判和抗议。在这一时期,社会活动学者提出女性的社会价值这一概念,肯定并强调女性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希望女性能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活动中,让她们的社会地位上得以提升,享有与男性同等的权利。得益于女权思潮的推动,很多作家尤其是女性作家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女性人文关怀和女性自主意识。在她们的笔下,女性角色开始更加追求自由与平等,流露出更多的自信和主观思想。社会活动家、作家以及读者之间的相互认可与独立思考推动了女性意识运动的进步,形成了良好的循环,让社会形态氛围发生了改变。

19世纪中期和后期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统治时期。作为一个当时全球最发达国家的统治者,她所表现出的坚毅、果敢、开放、博爱令她受到钦佩和爱戴。她身上的许多优点被传播到广大人民中,她富有责任心,工作生活都一丝不苟,具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在男女不平等的时代做出了许多男性不能达到的成就。当时,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作家、科学家等,一些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和作品也涌现出来,如夏洛迪·勃朗特的《简·爱》、安妮·勃朗特的《阿格尼斯·格雷》、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等,描述并流露出浓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意识。这些作品的传播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学作品。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作为美国作家中的思想先进者,撰写了《小妇人》这样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说。

生活在女性思潮大环境下的作者受到当时文化背景的熏陶和影响,通过笔下的小说,生动刻画出女主人公们不同的性格,细致地描绘出不同性格下相同的女性意识,体现出女性意识在产生及发展过程中的共有特征,进而传达了女性意识对近现代社会进步的启示意义,促进了女性文学和女性社会地位的进步。

二、作者在《小妇人》中所传达的女性意识

(一)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不应受到金钱与地位的影响

在19世纪的美国,财富的多寡在婚姻关系中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所谓的爱情大多是建立在财产基础上的,在日常生活中以家庭为单位的交际也讲究财力的对称性,正所谓“富不进寒舍,穷不攀豪门”。然而,在小说《小妇人》中,这种固有的思想模式被打破,传统观念受到有力的抨击,书中主人公们的经历表明:婚姻和爱情不应被财富的多寡左右,应该是真诚而纯粹的。

小说中马奇太太曾这样说:“我希望我的女儿既美丽又有才华,受人尊重和爱慕。幼时能有个快乐的童年,成年后能有一段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愿她们无忧无虑地生活,幸福快乐地度过有意义的一生,能被一个优秀的男人爱上,并最终嫁给他,这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幸运,我希望我的女儿们都能体验到这种幸福的经历。”[1]这些话表达出马奇太太对自己女儿们的一种幸福期盼。

关于爱情和钱财、婚姻与权利,女主人公们所受到的言传身教也有悖于当时的传统。母亲的期望很单纯,只是希望孩子们生活得幸福、快乐、安宁,对她们寄予了厚望,不愿意她们的想法受到世俗的影响。她希望孩子们不要单纯地为了金银财富而便攀附豪门,她不愿看到孩子们在住豪华的房子、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却失去了真正的爱情,抛弃了被爱的权利。金钱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却绝不是人生唯一的追求目标,不能做金钱的傀儡。“我宁愿你们嫁给一个穷人做妻子,也比做一个没有尊严、不得安宁的王后强。”[1]马奇太太希望自己的孩子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不会太拮据,却也不希望她们被金钱蒙蔽双眼而误入歧途。这正体现了母亲希望女儿们真正幸福的真情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

普通人家的生活苏虽然清苦,却因为没有利益的纷争而充满着真情、温馨。马奇太太的言传身教为孩子们的婚姻观、爱情观、金钱观和人生观作出了正确的指引,为她们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而女儿们也如她所期望的一样,选择人生伴侣时都有各自的真情。

大女儿Meg选择了爱情,舍弃了继承财产。当马奇婶婶试图阻挠她时,她以非凡的勇气拒绝了婶婶。她潜意识认为,自己有选择爱情和婚姻的权利,与财产无关,认为马奇婶婶不能用财产改变自己的意愿。当马奇婶婶诋毁她的心上人John Brock时,她感到愤慨,甚至气得喊了出来。她坚信自己和自己的爱人John可以自食其力,是真心相爱,而不是为了钱而结婚。她无畏生活的贫穷,追求真实的幸福,和John一起同甘共苦,用心营造属于自己的甜蜜爱情,构建充满幸福和欢乐的温馨家庭。

二女儿Joe同样有着理智的爱情观,她拒绝了家境殷实的邻家男孩Laurie,选择贫寒的教授Barr,在对待爱情时没有被金钱左右,没有受到世俗的影响。Joe觉得为教授做些事情是一种幸福,喜欢和自己爱的人共同生活,不怕贫穷,不怕旁人的冷眼和窃窃私语,追求内心的快乐,追求真正的幸福,坚信贫穷与冷眼相较于彼此相爱无足轻重。

小女儿Amy最初只想嫁入豪门,可在她经历很多事情后发现,财富与地位不是她最想要的,她最想要的只是做一个被爱情滋润的小女人。她选择了Laurie,放弃了处于当时上流社会又富有的Fared Vaughan,正是因为她与Laurie在一起时感受到了真爱的感觉,真正的爱情让这个曾经自我的小女人沉浸在美好的幸福中,她与爱人之间心灵无拘无束、交流融会,对人生和生活的认识更加清晰明朗。婚后的Amy变得成熟,生活的经历让她明白无论财富、权利和地位都不及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

小说中的三姐妹最终都与财富和地位失之交臂,但她们的生活都很快乐,大团圆结局将人性最美的光辉以及新女性美好的追求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觉温馨、动人。生活就是日复一日的平淡,没有因为金钱而产生暗淡,也没有因为地位而导致的争斗,生活就应该是彼此相爱、相濡以沫的搀扶,是两个人精神世界的共鸣,金钱、地位和权利都无法撼动。马奇太太家孩子们的选择对当时金钱至上的传统观念是一种有力的抨击,深刻地批判了以金钱与地位作为爱情婚姻基础的社会现状。财富多寡不能用于衡量幸福的指数,贫穷也不是不幸的代名词,至真的亲情、至美的爱情、至纯的友情才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主人公们的正确的选择和不懈的追求正是自我意识和女性意识的体现。

(二)追求理想的权利和独立自主的人生观

从19世纪开始,受工业革命以及维多利亚思想观念的影响,美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再甘愿做家庭妇女,逐渐参与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

马奇太太常常教导女儿们要学会关心社会和时事,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培养自己参与的能力,培养自己独立自主的人生观,不要因为自己是女人就甘愿做笼中的囚鸟。

小说作者对马奇太太家四个女儿的能力的描述,体现出新女性已经不再是灶台前的家庭妇女,而是有个性、有追求的鲜活个体,表现出对提高女性自我素质、完善自我修养的渴望,潜移默化地向读者灌输了女性主义思想,提高女性读者的品味与追求,改变男性读者的社会化思维。

Meg和Joe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体现了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经济能力。Meg做家庭教师,Joe爱好写作并因此而获得稿费和认可,她们所从事的工作都具有典型的社会化特性,而不再是传统社会中只会洗衣做饭的家庭妇女,这是独立、自主、进步的表现。

可以看出,小说中Joe的原型即为作者本人。Joe生性开朗且勇敢,像个男孩性格,甚至想要奔赴前线,与父亲并肩作战。她爱好写作,并且成功投稿赚取稿费,对追求理想的认识比较清晰,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有理想,有追求,敢于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去努力奋斗。

小说体现出养尊处优不再是主流幸福生活的定义,拥有自己的梦想并真正付诸行动去追寻梦想才是值得读者效仿和追求的。马奇太太家几位主人公各自的归宿有差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清晰的人生追求,对自己的爱情、婚姻、职业等有开明的想法,按照自己的意愿不断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道路,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这已经超越了那个时代所定义的女性标签。

(三)女主人公们主张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家庭及社会地位

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社会,人们普遍被灌输的思想是妻子是丈夫的“装饰品”或者是附属品。在路易莎笔下的《小妇人》中,那些富有新思想的女性的爱情观、婚姻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与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相悖的。

在小说中,丈夫不再是妻子的“领袖”,也不再是妻子的精神支柱,她们的注意力不只集中于丈夫,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家庭,她们追求的是思想上的男女平等。女性的自由不再受制于家庭责任,思想活动不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男女在社会地位上一律平等,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共同为爱情、婚姻贡献力量。

大女儿Meg和丈夫约翰共同经营着两人的“幸福小屋”,约翰会在下班后与Meg一起着手准备晚餐、一起做家务,完全没有主仆式的家庭观念,孩子们在父亲的管教和母亲的关爱下健康成长,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萨利·莫法特是Meg的富豪朋友,她的生活远没有Meg的那么快乐、温馨,她拥有富丽堂皇的别墅和普通人家不敢奢望的财富,但奢华的豪宅因为没有孩子的嬉戏打闹而显得空旷和冷清,生活中缺少丈夫的爱护和关心,夫妻二人就似陌生人一般,与Meg有着天壤之别。

男孩子性格的Joe追求的是婚姻中责任、义务和权利的平等。她的丈夫Barr教授有着与Joe相同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两人都积极地为家庭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前,Joe就明确表示:她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愿与丈夫一起携手,共同挣钱补贴家用。她的婚后生活也正如她所愿,两人生活美满幸福、互相帮助,经营着自己的“温馨小屋”。

小女儿Amy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为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女士成立了一个团体,并慷慨地捐助所需的经费。她的丈夫很赞同Amy的这一行为,并说“有钱人没有权力自己在那里花天酒地,也没权让别人任意地挥霍。与其死后把财产留给世人,不如活着时就把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能够因为使人们幸福而快乐,这才是明智的做法。”丈夫的理解与支持让Amy如愿以偿,在家庭财产方面夫妻二人享有一样的支配权,在家庭生活中相互尊重,不会蛮不讲理,更不会发生争执,共同讨论和决定家里的大事,相互理解,使家庭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在家庭生活中,如果夫妻二人获得均等的权利,各自将会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家庭的幸福不会无缘由地自己产生,需要夫妻二人的共同经营和维护。温馨和睦的家庭让女性远离外界的喧嚣和焦躁,获得港湾式的宁静和幸福。有了相濡以沫的伴侣,使她们无所畏惧,坦然地面对痛苦、衰老和死亡。

《小妇人》中的几个姐妹与各自的丈夫不仅在情感上最终获得美满,而且在工作和社交中也获得了充分的地位与尊重,这与当时的女权主义思想是一致的。夫妻双方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应享有同等的地位,享受同样的精神满足,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小说中Joe是四个女儿中最出彩、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她有着与男孩子相似的性格,独立自主,不拘小节,敢于承担责任,在思想上强调男女地位的平等,不依附于男性。作者通过对Joe的人物刻画,阐述了19世纪美国的新女性。她们并没有完全颠覆对传统女性的认识,女性不是权利的中心,依然以家庭为生活的主要部分,承担家庭责任,将独立生活与家庭生活和谐地结合起来。

三、结语

《小妇人》从诞生至今,之所以能经久不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正是因为其对女性生动细致的刻画,对爱情、家庭温暖的赞扬,对社会中男女不平等甚至歧视的反抗,以及对女性独立自主、敢于坚持自己正确价值观的支持。这些积极向上的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1]奥尔科特.小妇人[M].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2]林晓青.解析《小妇人》中的女性主义[J].铜仁学院学报,2012(1).

[3]綦连胜.浅析《小妇人》中的女性主义[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杨兴盛.女权主义在《小妇人》中的体现[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5]廖容.女权主义在《小妇人》中的体现[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6]周雄,高艳梅.“新女性”和“真女性”女权主义特征在《小妇人》中的体现[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0).

[7]付丹枫.以女性主义解读《小妇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Analysis of Feminism inLittleWomen

JIA Xiao-xia

(School of Liberal Arts of Lanzhou City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

As an excellent novel,LittleWomenis very important for descriptions of the feminism, love marriage ideas, social conscience, etc. It deeply describes social values at that time, and boldly shows criticism for distorted moral notions.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feminist and marriage values inLittleWomen.

feminism; marriage concept; equality;LittleWomen

2016-09-23

贾晓霞(1978-),女,讲师,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

I712

A

2095-7602(2017)03-0131-04

猜你喜欢

小妇人女性主义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小妇人
《小妇人》:多种面貌的女性力量
《小妇人》的写作特点探究
从《小妇人》看模糊限制语在女性语言中的运用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
满足欲望,自我选择——西方的“生活方式”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性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