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2017-03-29韩秋红郝利芳王宇飞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富人现代性资本主义

韩秋红,郝利芳,王宇飞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

韩秋红,郝利芳,王宇飞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有机马克思主义》一书明确提出“资本主义正义不正义、‘自由市场’不自由、穷人将为全球气候遭到破坏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的说法,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进行现代性批判的三大宣言。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三大宣言设置了四条核心原则,是有机马克思主义揭示生态灾难和为资本主义选取可替代方案而对资本主义展开的再批判。三大宣言、四条原则及五个方面的实践路径构成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谱系。

有机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

2014年美国学者菲利普·克莱顿教授等人著的《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一书的英文版问世,2015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中译本。研究者发现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展开了现代性批判,批判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市场经济所产生的生态危机,针对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方案只能是一方面对资本主义进行现代性批判,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再批判、再建构。研究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理论,是一项很重要的事情。

一、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三大宣言”

《有机马克思主义》一书直接对资本主义展开了现代性批判,提出了三大宣言:“资本主义正义不正义;‘自由市场’不自由;穷人将为全球气候遭到破坏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1]216

首先,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各尽所愿,按市场分配”的分配原则,认为资本主义所谓的正义并不正义。与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不同,资本主义所谓的正义理论是“各尽所愿,按市场分配”,这就意味着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自己的职业,自行决定他投入市场的时间和金钱以及工作的努力程度,然后由市场来分配报酬,决定他是否能得到回报以及能得到多少回报。这种资本主义的正义观对工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在这样的资本主义框架内,富人会利用自己的资本获取更大的财富,他们不会慷慨地把自己的财富重新分配给穷人,而穷人由于各种原因无力使自己一下变成富人。同时,富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会不惜任何代价地索取自然资源以满足他们对财富的贪婪,然后用异化的消费方式过着奢华的生活。这种不断循环的索取—消费(同时也是破坏)—再索取—再消费模式导致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环境灾难日益加重,资本主义危机也就悄然而至。“资本主义的危机本质上就是生态危机……资本的逻辑就是不断地追求增长……过度积累的危机被再生产危机加剧,再生产危机最终又根源于自然资源的匮乏。”[2]107-108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生产的唯一模式和无极限自由增长的神话已经破灭,“生态危机”与“造成危机根源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及“现代性之死”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的三大难题,而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不正义的分配原则就是导致这种困境的原因之一。

其次,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所标榜的“自由市场”并不自由。这种批判追溯到了资本主义之父亚当·斯密关于“自由市场”的论述,亚当·斯密基于法国的“顺其自然”思想建立了一种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哲学。这种经济哲学主张政府不以任何方式干预市场,把市场比作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引导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它能很好地奖勤罚懒,是调节人类交往活动的最为合理和最合乎道德的方式。这一“自由市场”学说的结果就是人们把人类基本权利中的“自由”同竭尽所能攫取财富的所谓自由混淆起来。富人获取更大财富的同时也催生了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庞大的下层阶级,他们的辛苦劳作并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有机马克思主义认识到,无节制的占有与消费的异化,驱动着失控的全球经济以不可持续的节奏驶向地球的极限并超越这个极限。“占有一切你能够获得的东西”的时代成为历史,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已经功能失调,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富有的国家和人们主宰着世界经济体系,使自己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而对于全球日益贫困的底层人民来说,它实际上是一个奴隶制市场。有机马克思主义直指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市场的弊端,揭示了其不自由的本质。

最后,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认为现代性价值体系所宣扬的人权、自由、正义等价值观实际上不是立足于共同体的利益而是立足于个人主义,穷人与富人之间享有的资源和承担的责任是不公平的,穷人将为全球气候遭到破坏付出最为沉重的代价是不公正的。大多数评论家认为,民主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这是不言自明的。毕竟“民主”一词意味着“人民的统治”。然而,压倒性的证据表明,当今世界大多数民主国家主要为该国最富有的人增加财富提供服务。富人所创造的全球经济体系,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巨额利润,极少数权贵人士以及小部分的富人在享受着资本主义社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却使数十亿人生活在贫困线或贫困线以下。然而他们一味追求GDP的增长来满足自己的贪婪欲望,以及他们的消费主义价值观造成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危机,却给无数穷人和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造成了劫难,这是极其不公正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卢卡奇早就对物化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对物化现象的揭示,围绕物化意识、对物化观念进行了现代性理论的研究与批判。其根本目的在于唤醒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努力使无产阶级自觉地充当资产阶级的掘墓人”[3]92。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呼吁“是时候使政府为了全体人民而不是仅仅为了富人来进行统治了。是时候签订跨国性协议来限制跨国公司的权力,从而使人们基于可持续的‘稳态’经济来重建我们的社会了”[1]219。在此,有机马克思主义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异化的消费观,倡导政府和人民为了共同福祉采取行动。

二、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再批判:四条原则

有机马克思主义通过三大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的同时提出了走向生态文明的四条核心指导原则,即“为了共同福祉、树立有机的生态思维、关注阶级不平等问题以及长远的整体视野”,构成了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再批判。

(一)从“拥有更多”到“良好的生存世界”的价值取向的改变——为了共同福祉

由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过度开采,自然资源已经达到了一种极限,这种极限产生了经济学家所说的“零和博弈”:你邻居的高消费意味着你的低消费;富人利用权力占有更多的资源,而穷人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很少享有甚至根本得不到原本共同拥有的资源。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当前打着为人民利益而存在的民主国家,其实质上是为富人服务的,应开展以共同福祉为目标的政治变革。共同福祉一方面是要实现整个人类的发展,谋求整个人类而非个人的利益,穷人和富人共享自然资源、共同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共同福祉还指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谋求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共同利益。有机马克思主义不仅关注人和社会,也关注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态系统,既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又反对自然中心主义。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整个星球是个更大的共同体,这与赫尔曼·E·达利和小约翰·B·柯布所著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一书中所主张的“把更大的共同体普遍看做是由共同体构成的共同体”[4]183的观点相一致。人与自然共同福祉的实现是有机马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原则和价值目标,也是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再批判的价值旨归。

(二)从“进步主义”到“过程哲学”的有机思维方式的转化——有机的生态思维

有机的生态思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福祉的思想基础,有机、整体的生态思维方式是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独特价值之所在。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怀特海的过程哲学或曰有机哲学本质上是一种生态哲学,在有机马克思主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生态思想的确立提供了哲学依据,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有机思维,是基于机体原理的嵌入式思维和基于过程原理的构建式思维,是双向的、生命的、不断变化的。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是由相互关联的事件而不是由单独、孤立的物质构成。总体上来说,这些事件构成了所有生物和自然的生命,它们具有其内在价值。所以,必须把他者看作目标本身,而不只是作为手段。”[1]215-216在生态思维中,只有人类内部、人类与全球生态系统及共处一个生物圈的其他物种之间保持和谐平衡,才会实现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一,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追求目标。但是,每个个体也要考虑到整个共同体的价值和利益。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以有机的生态思维为原则,将有机、生态、社会主义原则结合起来,强调流变、系统和整体性,反对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出现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强调自然、人类、社会的有机统一,是一种社会整体取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克服并超越了资本主义现代价值体系固有的、机械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和经济发展观,为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和再批判提供了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基础。

(三)从“个体私利”到“和谐共生”理论旨趣的追求——关注阶级不平等

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穷人与富人之间不平等的现实状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的凸显出来,阶级问题逐渐引起高度关注。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对于21世纪来说,任何切实可行的马克思主义都要在人类永远生存于地球之上这一大背景下思考人类本身。一切有生命之物,一切自然资源,简言之,整个地球,都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1]74。在资本主义结构和框架内,富人所创造的全球经济体系给他们自己带来了巨额利润,却使绝大多数无产阶级和贫苦大众生活在贫困线或贫困线以下。“美国最富有的400个家庭拥有的财富比处于社会底层的1.55亿美国人的总收入还要多。”[5]可见,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的实践后果一方面造就了富裕的资产阶级,另一方面造就了更加贫困的无产阶级,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平和正义。就全球生态而言,气候变化首先是由这些富人无极限的追求财富以及奢靡的消费方式造成的,富人们以自己的资本来转嫁危机,使穷人成为环境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和承担者。富人想维持这种不公正的经济体系,而穷人却无力承担生态灾难带来的后果。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倡导解决问题的方案要以阶级为基础。因此,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解决社会各个阶层在权力、财富、消费等方面的严重不平等问题。

(四)从“短期利益”到“长远目标实现”的整体发展眼光的转变——树立长远的整体视野

有机马克思主义指出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企业,为了达到股东追求短期利润的目标,往往以牺牲他人与环境的长远利益为代价。一旦某一市场或国家的资源枯竭,企业和跨国公司就会转移市场或者将其投资组合多元化,以使其所有者或股东继续保持“有竞争力的”利润。以石油行业为例,近年来“像北美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力图使其销售额保持在2012年4000亿美元(根据《福布斯》的统计)的水平,英国石油和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亦是如此。凡是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到2050年,全球石油将枯竭。要摆脱人们对石油及其副产品的过度依赖,必须保护资源而不是过度生产”[1]227。然而,现实是全球气候已经发生变化,环境污染严重,但这些石油公司还在增加产量、开发新油田,继续追求和享受着由此带来的巨额利润。企业和跨国公司作为盈利性的组织当然只会追求当前的利益最大化,而不会考虑整个社会和子孙后代未来的发展,这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很多时候,短期GDP的增长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在批判此种现象的同时呼吁政府应以长远的整体视野制定节约资源和保护资源的政策,建立系统性的长期规划,利用“第七代法则”,造福子孙后代。

三、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建设性构想:五个路径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四条核心指导原则揭示了有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发展方向。然而,批判的武器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为资本主义社会实现生态文明提出了建设性的具体方案。

(一)有机教育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为了走出生态危机的困扰,实现传统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型,实现共同福祉的价值追求,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的改革。只有教育才能把个人和公共利益融合在一起。有机教育旨在培养价值中立、所有生命共生共荣及公正分配资源和平等享有机会的知识和价值观。王治河教授指出“所谓‘有机教育’就是把教育看作一个自然、有机的过程。后现代哲学的奠基人,大教育家怀特海可以说是倡导有机教育的先驱之一,在怀特海那里,因为宇宙是有节奏的,所以教育是有节奏的。”[6]有机马克思主义指出,西方很多大学声称自己是“价值中立”的大学,特别是在由古典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策略主宰的国家里,每个学生都是为了自己才想得到最好的教育,个人主义成为西方大学价值观培育的主流,而真正的“价值中立”逐渐被忘却;在大学中评价学科好坏的标准只在于自己的卓越标准而不考虑其他任何“外在”的评价标准。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大学教育从来就不是真正的价值中立,假装价值中立的西方大学实际上培养了自由市场观念、民族主义、竞争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此,有机教育倡导合作、合理公正分配资源的机会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福祉的共同体价值观,这种价值观需要贯穿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使生态思想在学生时代扎下根。这种生态的共同体价值观把人和自然资源以及支撑他们的文化有机地联系起来。

(二)分配制度

环境灾难使得地球已经无力承受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给最富有者的花费,也不能承受他们奢靡的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因此,有机马克思主义提倡在分配制度上遵循马克思提出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主张基于人们真正生存需要而不是基于满足他们无限贪婪欲望的资源分配体系。非人的动物世界,同人类所遭受的苦难一样严重,人类不仅有责任去考虑人类自己的利益,也有责任考虑其他物种的利益,进而积极寻求这种包容性的价值观。为限制富人对财富的无限追求,使富人和穷人同样按照自己的真实需要来获得资源和满足自己的利益,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来调节分配,在不同阶级之间建立相对公正的分配政策,改变财富日益集中于少数富人手中的现状,限制富人阶级的过度攫取与过度消费,以此缓减对资源的攫取和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要在国家与国家之间、人类与非人类之间平均分配资源,通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来限制部分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和占有资源的不道德行径,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三)GDP与经济指标的衡量

有机马克思主义已经认识到一味追求GDP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国民的幸福生活,建议要根本改变人类社会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呼吁对全球经济结构进行大调整,从而把“生物圈的繁荣”发展放在第一位,采用“社会善”(social goods)来衡量社会进步,用绿色GDP替代原有的黑色GDP作为社会进步的评价指标和体系。自20世纪西方GDP衡量指标出现以来,人们逐渐形成一种错误观念,即盲目地崇拜GDP的增长,将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唯一指标。有机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这种传统的西式GDP崇拜,认为这种GDP崇拜缺乏公平和正义、忽视和践踏了自然的权益、漠视了社会和文化的代价,是不符合生态文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的。为建设生态文明,缓解当今社会的各种矛盾,需要制定一种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幸福指数的新指标,即绿色GDP。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绿色GDP体现了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实质上体现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

(四)市场社会主义

有机马克思主义主张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建立以共同体利益为基础的混合制——市场社会主义。“在这种混合制中,市场的组织和运行是为了支持本地协作、区域联合和全球共同体等各级系统的繁荣发展。‘纯粹’资本主义和‘纯粹’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都不会始终如一地使以上三个层面的系统都受益。”[1]253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生产方式带来工业文明和物质财富的同时使现代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而完全社会化的经济低效率并没有为他们的公民带来足够的利益。在有机马克思主义看来,他们所倡导的“混合制的经济能把营利性活动和为防止腐败、环境破坏和财富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而设计的规章制度有效结合起来”[1]254。这种市场社会主义的模型是一种“开放体系”,是人类和非人类、经济和文化、市场导向和政府监管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混合管理模型。在这样的混合制中,他们强调超越公私二分法。既不过分强调私有,也不过分强调公有,而是将共同体价值观植入特定的有机环境中。

(五)厚道农业

有机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厚道农业首先是有机的,“它是一种有机农业或生态农业,其本质就是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大地母亲总是带着家畜耕作;她总是培育混合庄稼;以极大的辛勤保护土地以防止水土流失;腐烂的蔬菜和动物的粪便被转变成腐殖土;没有丁点的浪费——在这个意义上,大自然是个超级农夫。”[7]20其次,厚道农业是多元的。这种所谓的多元既包括种植种类、耕作方式的多样化,也包括经营管理方式的多元化,有机马克思主义鼓励古老智慧和新农业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倡导轮作套种、混合种植等多种耕作方式。此外,厚道农业是可持续的。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把工业化生产模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的做法,对土壤保护、作物轮作,尤其是对历史上依赖于小型农业社区的文化传统产生了灾难性后果。因此,它特别强调科技在农业中的运用应以不违反土地的自然力为原则。这种可持续性还体现在有机马克思主义以综合长远的整体视野考虑未来发展的问题,即农业的发展、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在保证当代人满足其自身发展与享受的同时,努力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便为后代人提供享有和利用资源的机会。这种厚道的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总之,有机马克思主义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审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现代性”带来的问题,“有机马克思主义者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是旨在帮助现代人走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相分离,认识和实践不同步,人与自然与社会相脱节的物化社会的现代性迷雾”,其本质都是在实现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批判[8]。有机马克思主义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所导致的生态危机提出了建设性的方案,努力参照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形成了有机马克思主义以三大宣言、四条原则、五个实践路径为一体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系统以及建构生态文明的实践构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下去。

[1]菲利普·克莱顿,贾斯廷·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2]Andre Gorz.Capitalism,Socialism,Ecology[M].London:Verso,1994.

[3]韩秋红,史巍,胡绪明.现代性批判的变奏——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赫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M].王俊,韩冬筠,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5]Eric Liu.How America is Rigged for the Rich[DB/OL].(2014-04-09)[2016-08-12].http://www.cnn.com/2014/04/09/opinion/liu-income-inequality.

[6]王治河,樊美筠.走向一种后现代的有机教育[J].远程教育杂志,2010(4).

[7]Wes Jackson.Ethics and Economy:Human Values and the Future of Agriculture[M].New York:North Point Press,1995.

[8]谢昌飞,王宇飞.“有机”、“生态”与“面向人类共同福祉”的马克思主义——“有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J].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

2016-10-12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研究”(16CKS034)。

韩秋红(1956-),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哲学研究;郝利芳(1991-),女,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王宇飞(1992-),女,硕士研究生,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A811

A

2095-7602(2017)03-0029-05

猜你喜欢

富人现代性资本主义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富人治村”:好得很,还是糟得很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像富人一样去思考——读《富人是如何思考的》
渐富人群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