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吴哥窟,想找个沒有浮雕的石块坐坐

2017-03-29高鹏飞

收藏·拍卖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棉回廊吴哥

文/图:高鹏飞

在吴哥窟,想找个沒有浮雕的石块坐坐

文/图:高鹏飞

在女王宫、崩必烈、卜力坎、塔普伦、巴场寺坍塌的颓垣败壁瓦舍勾栏中,看着这些七断八续、满目疮痍的遗址,仰天长叹之余忽然想起日本十九世纪初兴起的残缺美学“侘寂”,这些倒塌无序的门楣、勾栏、梁柱……,零落间倾泻一种充满岁月感的肃穆之美,诉说它曾经辉煌的过往,躺在佛光怀抱里延伸着时光的优雅。

塔普伦绞杀榕

吴哥窟是一个值得一去再去,甚至我愿意再去五次的艺术之地。然而出发之前,我并没有读元代地理学家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也没看当代台湾美学家蒋勋的《吴哥之美》,不想陷入他们 的“窠臼”和“美学”旋风。

2017年大年初二,直奔柬埔寨暹粒。在大吴哥和小吴哥之间穿梭了8天7夜,在一场没有本土文字史载的伟大文明面前确实有些找不到北,只有发愣:如何“收藏”这一世界绝无仅有史记断代的七大奇迹之一。

遗失的建筑风格

一路上女儿用旅游攻略的知识,以暹粒为起点由远渐近介绍女王宫、崩必烈、塔普伦寺、茶胶寺、卜力坎寺、巴肯山、胜利门、象台、巴杨寺、吴哥寺。整个吴哥遗址区域约45平方公里,大小陵寝、寺庙600余处,从9世纪到12世纪历经高棉王国苏耶跋摩一世到七世400多年修建而成,曾经是东南亚最大的皇都,人口近百万。边听女儿娓娓道来边百度,如此之多造型独特的建筑群,他们设计建造的智慧渊源在哪?

不断扫描脑子里存储的二维码,想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遴选出1000余处世界遗产中,印度中部的克久拉霍昌德拉王朝幸存20座的庙宇,以及埃洛拉石窟群和汉皮庙宇遗址等均是台基塔式结构,也兴建于9世纪衰于12世纪前后,历史如此吻合在一个信仰建筑时间点上,难道是维护之神毗湿奴一手谛造?!

于是,我想找找吴哥庙宇与印度宗教建筑风格上的异同,在巴扬寺和塔普伦寺似乎找到了高棉人崇尚神明和建筑理念的不同,并由此发觉,吴哥庙宇是世界上远古庙宇最具人性气质的图腾。

吴哥窟日落

塔普伦寺回廊

出吴哥城东门进入巴杨寺,该寺由苏耶跋摩一世兴建,以印度教建筑多层次的寺塔为中心作脚本,到苏耶跋摩七世(12世纪)重建时,又以佛教建筑殿堂为中心,佛塔移至四周,形成了印度教和佛教建筑叠加的奇观,使巴杨寺“不成方圆”结构复杂而风格独树一帜,尤以四周48座大大小小四面佛塔为最,被誉为“吴哥的微笑”名满天下,这是印度乃至世界宗教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

崩密列佛像

女王宫大树

始建于12世纪晚期的塔普伦寺,在大吴哥城东南约十公里处,是吴哥遗址最大的庙宇建筑。在吴哥陵寝、寺庙遗址群中,有文字记载修建概况的仅塔普伦寺有一通梵文石碑(现存暹粒国家博物馆),得知这座用砂岩石层层叠加间有工字形咬合结构不抹灰浆的建筑,修有39座尖塔和566座宫邸,神殿内供奉着“智慧女神”,置有500公斤重的金碟。寺中的“敲心塔”甚为奇特,其椎状设计使周围回音大中间回音小,是皇帝的议事厅,加之寺内四处盘缠在城门、院墙、门楣的印度榕树(绞杀榕)穿绕整个寺院高耸入云,被考古学家称为遗址群中最有艺术氛围的佛教大庙。

在一棵霸占了一整个宫邸的参天榕树下,我想抱抱它不断延伸的根,女儿说别动,这是苏耶跋摩七世的权杖,只能仰视他至高无上法力无边的天空。塔普伦寺建筑风格又不同于巴扬寺,是非典型的佛教殿堂建筑,加以工整对称的回廊,既不与印度教、中式佛教相同,更不同于欧洲教堂拜占庭、罗马风、哥特式等风格,也不像阿拉伯世界外表色彩明快的伊斯兰教建筑。

写到这,脑子又冒出一个问题:10世纪后,各陵寝、庙宇全部采用砂岩石叠垒修建,主要依据重力学石块彼此结合堆码构成,再在门楣、院墙、回廊壁上雕刻人物纹饰,而这些寺庙地处暹粒平原,如此庞大的工程从那里征招数以万计熟练的石匠和手艺高超的雕刻工匠?高棉帝国强盛时疆土拓至泰国、老挝、缅甸和孟加拉等国部分地区靠近印度,是否从印度请聘,印度有传教士来过高棉?修建这些庙宇是否有烫样(模型)并经皇帝御览?

女王宫门楣

高棉的微笑

有一个传说我信服,苏耶跋摩七世有着极高的佛教修为和审美意识,负责修建吴哥寺的他两个舅舅不仅有着非凡的美学观,并具有超强的行政管理能力,从吴哥寺的艺术魅力便可想象他们的国士风范。

非凡的浮雕艺术

3-6世纪高棉国便出现石雕艺术,最有代表性的是一尊现存暹粒国家博物馆圆雕僧人肖像,颜面俊朗,嘴角微微一抿,称之为“高棉的微笑”。吴哥寺是高棉王国庙宇建筑集大成之最高水准,集建筑、雕刻、美学、哲学、风水、宗教于一体,以祭坛和回廊为布局,辅以大量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和石刻。

最为学术界赞美的是寺内长达800米的回廊壁上的浮雕,以印度神话故事“摩呵波罗多”“罗摩衍那”为主题,结合高棉帝国战争、农业、工艺、皇家礼仪等记事,多视角、多风格、多空间的浮雕造型浓缩于一个平面,以图像组成块面,横竖有序,线条委婉,在视觉上予人以赏心悦目之动感。800米长的浮雕即压缩了时间的纵向又浓缩了空间的横向,具有史诗般的叙述性。

它不同印度庙宇浮雕风格,以高浮雕为主,人物造型追求一种“肉质”感,婀娜妖艳,吴哥寺则以浅浮雕来造型,端庄秀美,纹饰繁华,追求真实美学,展示了高棉工匠独有的人生态度和世界观。它与希腊、罗马浮雕体系不同之处在于宇宙观,西方浮雕产生一种高大雄壮、跌宕律动的现世与来世观,而吴哥庙宇则以小中见大,静谧阴柔的心境来展示昨天、今天和明天。因此,吴哥遗址的浮雕艺术是世界最独具魅力之奇葩。

在巴扬寺近千米回廊浮雕上刻有11000个人物,在外层回廊浮雕中可看到高棉人劳动生产、集市贸易的场景,以及斗鸡、下棋、买卖、牧猪、妇人生产等世俗生活,这使我想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真是英雄同出凡尘。北宋最昌盛期也是高棉最繁华时,同时代同时出现了名扬于世的天子与民同乐的画卷,让人栏杆拍遍遁入乐土冥想那超脱的祈望世界。

崩密列坍塌的宫邸

卜力坎寺青铜回廊

不遗憾的坍塌

太完美了在特定的环境中是种遗憾。整个吴哥世界除吴哥寺基本维持原貌,其他几十座有一定规模的陵寝、寺院均有不同程度坍塌,尽管法国、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中国等国给予长期援助修复,在没有史料和设计文献的情况下,也只能靠计算、推测和参照,将散落的门楣、梁柱、栏杆、浮雕等码放到它原来的位置。而那些经天灾人祸面目斑剥的又何处安身?

如塔普伦寺饱受现代柬越战争地雷摧残,前几年才排清地雷开放,更有被盗贩往海外浮雕原件难以归还,因此持续了几十年的修复工程至今也只能整固,以保障这些庙宇不继续倒塌。在女王宫、崩必烈、卜力坎、塔普伦、巴场寺坍塌的颓垣败壁瓦舍勾栏中,看着这些七断八续满目疮痍的遗址,仰天长叹之余忽然想起日本19世纪初兴起的残缺美学“侘寂”,这些倒塌无序的门楣、勾栏、梁柱……零落间倾泻一种充满岁月感的肃穆之美,诉说它曾经辉煌的过往,躺在佛光怀抱里延伸着时光的优雅。

吴哥寺回廊浮雕

我继续穿越在寺院的回廊里,躬身进入夹窄的门,跨过低矮的槛,再走出已不金光闪烁的宫殿,一片片斑剥迷离,红绿相间的院墙门廊和悬梁窗棂,像极了失蜡法倒出来的青铜器重光在眼前,仿佛回到青铜时时代,漂亮的锈绿是血液里渗出的美意,是淬火中流淌出的民族骨髓!

行走得累了,我想找一块没有浮雕的石块坐坐,看看吴哥庙宇遗址的夕阳,找遍了各个寺庙角落仅然没有一块能让我舍得坐坐的石块,只好站着看夕阳红,祈盼明天能看到吴哥窟红霞满天的日出。

(编辑/董萍)

猜你喜欢

高棉回廊吴哥
时光回廊
《回廊亭》延期上映
扶贫工作中的一段“插曲”
驾驶黄昏的人
穿越千年 寻找梦中的高棉古国
张辉版画作品
寻找“高棉的微笑”
高棉的微笑
——柬埔寨吴哥文化艺术
叠字回廊
探秘吴哥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