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党建品牌”优势 创新党建工作模式

2017-03-29户哲郝光灿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党建品牌品牌党建

户哲++郝光灿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1-000-01

摘 要党建品牌与其他品牌一样,只有保证了质量才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才有生命力。因此,要不断加大党建品牌的质量管理力度,在培育党建品牌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融入党建品牌中,把职工群众满意作为党建品牌的最高质量标准,围绕培育党建品牌开展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来提高职工群众对党建工作的满意度。本文围绕如何深入创建党建品牌、使之成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抓手。力求在促进基层党的建设创新发展中寻找一个生命力更强的载体,使“党建品牌”成为组织满意、群众满意的“优质工程”。

关键词党建 品牌 创新

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二厂党委下属基层党支部7个,现有党员177名,现有申请入党64人,入党积极分子17人,发展对象5人。厂党委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强有力抓手,围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按照“改革要有新目标,发展要有新跨越,从严管理要进入新常态,党的建设要有新提升”总要求和工作部署,全力打造“双创双融服务型党组织”等党建工作特色品牌,以实际成效全面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双创双融”打造服务型党组织

厂党委按照党建科学化发展新要求,全力推进“双创双融”为主题的“服务型、融合式”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了企业主导和平台优势,积极整合党建各类资源,充分结合油田甲乙方共同建设发展的实际,真正把专业化合作队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造战略好伙伴、利益共同体、党建新模式。

一是“争创共进式”。把党员的力量按照管理和技术的不同,以不同的载体和平台对接到关键岗位、重点工程等问题的解决上,通过“党员1+1协岗实践”和“上产服务队”持续开展机关服务上门工作、运用创先争优“指标运行大表”和“六比六赛”持续推进追标提指标活动等,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联创共建式”。发挥“塔河兄弟连”“上产好伙伴”等比创单元优势互补的力量,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创新开展了片区联手夺高产、党课联学强素质等品牌活动,大力推进网格化“比学联创”党建模式,实现强弱联建、强强联建,使“一支部一特色、一地域一品牌”的联创优势更加显著。

三是“融合共赢式”。纵向推进与3支油田专业化服务队伍、承包商党支部的交流共建活动,建立良性的竞争机制和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横向借力兄弟单位、大港油田中成公司以及華北西部、江汉井下等经验,打造“地域互补、东联西结”的结对交流格局,开发研究所党支部与两院基层党支部进行多次技术和业务交流,有效提升油田开发指标和基层党建水平。

四是“融情共享式”。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倾听民声、体察民意、了解民需、纾解民困的载体和平台,坚持“党委基层访谈”“现场办公会”和“限时回复制度”,把党员和群众的工作重心都聚焦到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在局党委“组团式共建,区域化联建,网络化促建”党建新模式下,厂党委召开“融合式党建”交流推进会,将三支在采油、集输等岗位上的紧密合作的油田专业化服务队伍党支部纳入到采油厂党建工作格局中来,签订涵盖“八个方面”的共建协议书,确立了支部共建、学习共抓、技术共享、阵地共用、活动共搞、文化共促、发展共赢的融合式管理大目标,真正让在西部征战的油田专业化服务队伍党组织有了新阵地,党员们有了“新家庭”。

二、“一线工作法”实现“零距离”接地气

一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巩固中,厂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组建机关和开发研究所党员干部联合开展“技术参谋部”、“党员突击队”等服务一线、服务基层的工作;二是践行与利益相关方两个“十不准”和“四项承诺”的企业市场作风监督机制,更进一步固化了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三是以“接地气”的“一线工作法”和“走动式管理”,加大了现场发现问题和协调解决问题的力度,推进了执行力落地,改进了干部作风,实现了党建思想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融合。

三、“创先争优”长效机制书写新业绩

厂党委成立“创先争优”指标运行和“六比六赛”活动小组,每月进行总结评比,及时登陆排行榜,指标运行一目了然,“六比六赛”一清二楚,你追我赶氛围浓厚;一是“指标运行”扛红旗。针对稀油资源紧缺、措施挖潜艰巨难题,结合原油生产任务和各项经营技术指标,逐条逐项抓好方案的细化、量化和落实。二是“六比六赛”争第一。针对油田开发、质量与效益的新课题,生产单位形成“员工盯着参数干、干部算着指标管、基层咬着产量上、机关围着问题转”工作局面,有二个采油区、三个班组和个人登上“六比六赛”月度排行榜,在电泵井控制躺井率比赛中采油管理三区总得分最高再夺第一。

猜你喜欢

党建品牌品牌党建
学生党建工作品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