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课程标准 营造生本课堂

2017-03-29汤洪卫赖光春

文理导航 2017年4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

汤洪卫+赖光春

【摘 要】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上、观念上转变,坚持以生为本,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以生为本;高效课堂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语文活动的语文知识与技能、语文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语文活动的经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而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以生为本。

一、以生为本,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教师为了全面、深刻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及效果,将认识立场转换到学生的位置上来进行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很显然,换位思考有利老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学。

与学生换位思考,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上,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教材内容,课程改革为我们一线教师甚至学生创造了参与教材改革的时空,我们教师责无旁贷的应在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眼光认识、改造、重组教材。从而拉近学生与语文的距离,把语文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领悟到语文在生活中的“能量”,从而产生“我会学語文”、“我能学好语文”的积极情感。

二是学生实际,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注明“备人”。要了解教学对象,明确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经验,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对象,安排教学步骤,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状况来检验自己教学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能不断的冲破自身认识的局限性、片面性,避免教师一厢情愿的精心设计,学生却启而不发,毫无反应地驾奴好每一堂课,全方位的把握整个教学教程。

二、以生为本,要敢于让学生引领课堂

在我们的许多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少了一段兴致勃勃的探究经历,学生的主体地位总是被教师的过分“主导”所限制。问题的根源在哪?我们认为:很大程度上跟教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及教学理念有关。教师备课时精心钻研教材,根据自己的理解,一环又一环的精心设问,引导学生在教师定位好的“逻辑”中掌握知识,可谓用心良苦。当然,光从课堂的即时效应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可能还不错,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课堂存在明显不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确立自己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的地位,而非牵引者或主角。要让学生主动的学,必须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寻找自己的感觉,要由学生去唱主角。教师要敢于让学生来引领课堂。

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自己先预习,记录自己的预习收获、创新发现和疑难问题。教师利用这些“先学资源”来指导备课和上课,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与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出备课误区,真正做到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其次,由于拥有几十个不同水平的学生班集体中必然存在着时时变化的“先知”者,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先知”资源,让班中的小老师们站起来、走上来、说起来、做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引领课堂教学,教师则在一旁适时点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学习的时候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这样的教学,需要教师卓有成效的引导,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十分的把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有深刻的了解,也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应变能力。

三、以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作用

初中语文课程新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既要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可以学语文,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语文,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语文;这是当前的改革趋势。实践证明,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语文,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以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课堂语文,就不能用统一模式去要求所有的学生。一件事可以有一百种做法作为开拓学生思维的指向。如我在设计《石壕吏》一文的发散思维训练时,我问学生,结尾处杜甫写到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呢?我让学生讨论,然后合理的回答。有的学生说是老头子回来了看到老妇被抓走了而哭泣,有的同学说是儿媳妇的哭泣声,有的同学说是小孙子的哭泣声,这时就有同学进行反驳,说文中写到“惟有乳下孙”,说明小孙子很小,如果哭很可能发出婴儿大哭的声音,不能是低声断断续续的哭,所以不能是小孙子。这些回答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教学中,经常有学生跟我唱“反调”,这是创造力的萌芽,我及时表扬他善动脑筋,鼓励他们以后解决问题时,也要不满足于一般,而是大胆地突破陈规、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索具有创新意识的简捷妙法。开放解题思路,鼓励个性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享有学习的自由,满足个人的学习需求。

总之,我们要切实领会新课程标准德精神实质,努力营造以生为本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会怎么样学出发,而不是仅仅考虑我该怎么样去教,多一点换位思考。如此,我们的课堂便能更加丰富多彩,更能贴近学生实际,更符合学生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才是有创造性的,这样的课堂效率才是高效的,这样的教学结果才是理想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中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陈秀娟.以生为本灵动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2):98-99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新课程标准高效课堂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