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歌而为的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

2017-03-29梁玖

艺苑 2017年1期
关键词:规格

【摘要】 凡教育都应该是有自己的一套规格。在当下诉求“自信”的社会精神语境中,如何在充实原有教育基础上有超越性发展,是当今中国艺术研究生教育需要认识和解决的现实与学理问题。该文基于作者的“润泽教育思想”,从“行为有定格”和“温润成为人”两个维度,分析与揭示了确立规格教育观念与探究艺术研究生教育深入实践增效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 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More论;温润成为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从中华文明发展史来看,中国人无论是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还是对天地自然,都有自己的说法、认识和规格,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是当下中国提出“自信精神”的重要事实和逻辑依据。(1)然而,在当今中国却出现了一种奇怪现象:凡是谈到他者(或他国)的什么教育时,总觉得人家有一套特别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让自己好生羡慕;而谈到中国自己的或个人的教育时,却总在有意或无意间流露出一种沮丧、否定或怀疑的情形,这种情形在当下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中也普遍存在。这个差异认识或心理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基于此的系统思考,本文提出了“踏歌而为的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这个命题,希冀引起业界重视、反思和重新定位,开展有自己特色的艺术研究生教育。

一、行为有定格

艺术教育是教育者特有意图的规定形式与学生成长的实现形式。动机雷同会导致思路雷同,这是艺术教育应该避免的。艺术教育自有独立性与特殊性,以及形式结构与逻辑模式,并始终以自己的本体方式不断地运行。“行为有定格”,这既是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命题,也是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的必须内涵。本文之所以将所论“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名为“踏歌而为”,既是依据艺术教育的底线思维与观点,又是力图开宗明义地提出命题——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须“行为有定格”。从中国舞蹈史可知,源自民间、兴起于汉代的古老舞蹈形式——踏歌,有它自身独特的程式规格。不管节奏快慢、人数多寡,只要开跳,舞者们便会依循既定规格形成被公认为“踏歌”舞蹈的基本体态——“成群结队,手拉手,以腳踏地,边歌边舞”——而欢舞,让人在观赏中获得快乐的享受。中国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也同此理。

首先,何谓“行为有定格”?在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视点的“行为有定格”,意指凡艺术学科研究生教育主体活动应该依循一定的规格。“主体活动”,包括构成艺术研究生教育的教与学中的人、制度、管理。“一定的规格”,是指行为主体基于完成任务目标的设定或遵循的规定。无论是根据现实情境做出的“设定”,还是依据惯例而遵守的规定,都必须是有价值、有境界、有品质、有气象、有功效的。这样,才能确保被普遍认同、落实、获得实际效果。如:我总是规定我的所有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站博士后、高校高级访问学者等,在他们开口讲话的过程都不准说“然后”一词,也就是不准他们在一句话接一句话时,总是不假思索地“然后”“然后”地说话。这实质上是要求他们有意识训练自己能够以主题明确的、逻辑顺畅的、层次清晰的、不累赘重复地选择和组织好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述。在实践中,这个“不准在口语表述中说‘然后开头”的规定,不仅被学习者理解、接受和自觉克服,而且成为一个他们自觉遵循和履行的学习规格内容了。总之,无论是哪一种艺术研究生教育活动,都需要依照一定的规格行事,这就是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行为有定格”的基本思想。

其次,如何兑现“行为有定格”?从系列实验来看,落实或兑现“行为有定格”的主要方法,一是确定兑现的基本原则“有章可循”,就是让置身艺术研究生教育中的所有人,都明白和清楚自己活动“要按照什么”去做。如:不少硕士研究生不清楚自己入学前就应该确立一个初步的“个人想研究的专题”这个应该有的规格。由于不清楚,往往导致个人入学后,在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研究选题过程中,形成等待、被动或拖延的不良状态。再如:不少的博士研究生也写不好自己学位论文的“致谢”,要么长篇大论;要么太“刻板或千篇一律”的简洁。这都是由于心中无数、无章可循导致的。学位论文的致谢,在内容上要依次感谢四个方面的人或单位:1.感谢自己的导师;2.感谢协助自己完成该研究的单位与个人,包括同门;3.感谢支持自己学习与完成论文研究的亲人;4.感谢其他必须感谢的个人或群体、或单位。在表述上要注意两点:1.表述要有个性和真诚情怀;2.要有历史观念——被感谢的人名及其身份、社会角色要写全,被感谢的单位名不能写简称。二是基于探究设计系列达到培养规格的实验专题,包括“整体”和“分类”两大部分的“系列实验专题”项目。整体的系列实验专题项目,是指依循既定规格设计包括招考、入门到毕业的培养各环节中的细化体系实验项目。分类的系列实验专题项目,是指依循既定规格设计各科目培养环节中的专题性实验项目。如:设置“如何做才会形成自己的理论”之训练专题,可以体系化地训练艺术教育研究生,将自己基于经验萌生的“初步教育主张”,不断分析、揭示、抽象提纯为特定概念,用明确的术语表述成鲜明的个人理论或思想。如,有一位来自一线的艺术教师提出了用于讨论的主题与个人的初步观点:“‘勤严结合、育人为本——谈我的艺术教学主张”。从这个主张和表述来看,与讨论揭示“我的艺术教学主张”之主题不太符合。既然是谈个人艺术教育主张,宜着力在个人独特的艺术教育观念和思想这个专题上加以讨论,而不仅仅是流水账式对事务或事件的描述。同时,宜用“一句话表述”方式,表述出个人明确的艺术教育主张究竟是什么,让人容易识别和理解。可是,研究生们往往就是解剖分析揭示不出那个内在蕴含的“硬东西”——学理或思想。在训练中,如果导师能够及时引导给予研究生明确的“可循之章”,那么,研究生就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有办法的、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以及获得个人丰厚的学术成果。解决“‘勤严结合、育人为本——谈我的艺术教学主张”之继续分析和提纯的问题,可以设计出这样的“可循之章”技术路线:其一,给出一个原理性顶点观念——More论。“More论”是指研究者持续考虑“该主题”更多的另一个准确性术语与表述或表现的研究认识论与方法论。(2)其二,把“勤严结合”+“育人为本”转换为“勤严育人”的概念与表述。这就朝归纳、抽象上迈进了一步,既不失其核心思想,又遵循了More论。其三,把“勤严育人=勤严每一人”。因为,研究者强调自己是“认真对待我经手的每一个学生”。所以,把“勤严育人”转换为“勤严每一人”的术语和表述形式。其四,把“勤严每一人=每人有艺”。因为,无论是“勤严结合、育人为本”之能指,还是“勤严每一人”之所指,都似乎与“艺术”无关,必须要立足“艺术教育”而言“个人的教育思想或主张”。其五,将“每人有艺”最终表述为:“每人有艺术教育思想”或艺术教育的“每人有艺论”。如此这样的观念和表述,既揭示出个人的明确主张,又让表述较为简洁,让接受者更能予之“理解+实施+传播”该思想,并获得“学术启示+空灵发散性”专深思考自己的“艺术教育思想”之方法。总之,基于“行为有定格”地向研究生给出明确“有章可依”之训练规格技术路线,是会胜过单纯的一句话,如“再独立地好好思考思考吧”的教育效果的。

二、温润成为人

确立“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的学理依据是“润泽艺术教育思想”。“温润成为人”是“润泽艺术教育思想”之“润全人”宗旨的外化目标。

润泽艺术教育思想,是基于“艺术教育本质”和焦点关注性阐释“润泽”概念而确立的一种艺术教育认识论和艺术教育方法论。从汉语词的固有赋予概念内涵看,润=使不干枯+修饰+获益;泽=使之有光+积聚+惠助。《说文》:“泽,光润也。”是故,润泽=温润成光,或温润饰光。从教育视点看,润泽,乃师生彼此使之修饰性滋润而有光泽也。《礼记·聘义》中有言:“温润而泽。”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彼此是同时获得润泽的。一句话,润泽教育是指用智慧润饰性帮助人成长的获益活动,其关键是引起教育主体思考何以用“润泽”这个主旨思维、意识和思想,用什么去熏染浸润,如何让受润者成为浸染而有光泽的人?所以,作为“润泽艺术教育思想”的润泽主旨,一是强调用浸润这种观念和方式去想与动,即,求主动浸染之思想与实干;二是选择能润的东西去滋养人,即,让人感觉有真东西到来;三是强调精心设计能够达成浸润目标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即,不停歇地用多种方式与方法熏染浸润;四是强调让施润者和受润者一同获益有光,即,彼此获得校正性修饰、成型、有品牌、精神的一生。

润泽艺术教育思想,是指主张艺术教育主体用杂多事件温润学艺者规格成长有型式教育观念。立足于从教育者视点讨论看,“杂多事件”=非单一性、非经济、非片面的存在,包括认识、办法、内容等。“非经济”=浪费式。“润泽艺术教育”强调实施“浪费式教育”。因为,每个学生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教育主体不能确保自己“给一点”,学习者就完全“接受那一点”而成长。所以,不能用所谓经济生产方式去算计教育活动。教育不是产业活动。“温润”=除去非适、非爱、非益的浸润滋养式作为方法。“润泽教育”的关键与精要在于师者带着温度地“浸润”学生而成长。所以,凡是不适合、无仁爱、没有阳光性益处的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都当弃之。“规格成长”=非乱长。凡学校教育都是有一定规格规范的育人活动。“学规”“成格”与“教礼”“教格”都是润泽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学规=关于学习与学生的格局,成格=关于成长的格调,教礼=形成与遵循的教师与教育之仪节,教格=关于教师与教育之格调。“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是对无原则、无规范、纯粹任性而为之教育活动的反对与校正。“有型”=成为所属专业之专门专有式样的人才。从结构与体系视点看,“润泽艺术教育思想”是一种由“理+式”、“长+型”、“情+间”圆融结构成一体的艺术教育观念和艺术教育模式,并以“润之教方式”和“教之润效果”,完成“润全人”的教育目的。也就是实现——师者有思想地引领学习者基于置身艺术学科与专业的复数社会化——这个教育理想。“润泽艺术教育”的“理+式”之“理”=教育之道理——主张+思想+规律+教育哲学;润泽艺术教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确立和实施用思想引领的教育,实现“三给”=给光、给道、给法。“式”=道理实现之式——设计杂多式实验和落实既定“理”的方式+实现教育任务目标的技术路线+实在办法和手段;比如:《走》《提问》《预言》《看见》就是润泽艺术教育中属于“实现之式”的体系性专门方式与路径。“润泽艺术教育”的“长+型”之“长(zhǎng)”=师生的成长——目的+变化+形成+提升+专长(cháng)+发展+空间+有办法+成就感+有资本+被尊重。润泽艺术教育诉求学习者获得“六能”素养与本事,成为“六人”。六能=能知+能说+能享+能创+能评+能用;六人=温度人+仁爱人+精神人+学术人+手艺人+生活人。“型”=目标+规格+类型+成熟+楷模+气象+新型。“润泽艺术教育”的“情+间”之“情”=情神+心性+仁爱+情趣+情势+态度+心理+情义+情境+生活;“间”=置身其中+空间+可能性+引导+区分+秩序+参与+多元+间或+交替+更迭+未来+放入时间参数。所以,润之理、润之则、润之教、润之场、润之策、润之术、润之度、润之果、润之测、润之传,整合构成了润泽艺术教育知识体系。润之理=滋润实现的理性依据,润之则=滋润规格,润之教=浸润式实现,润之场=研究和创设滋润空间,润之策=滋润方略,润之术=滋润实施艺术,润之度=滋润品质,润之果=滋润成效,润之测=滋润评判,润之传=研究和实现润泽艺术教育的传承生长与传播。(3)一句话,润泽艺术教育思想=“温润有型论”,或“温润饰光论”。从教育整体视点看,润泽艺术教育思想是既关乎艺术教育全过程,又指涉师生彼此。润泽艺术教育思想之“润”=师生分别与彼此的内润与外润。内润=自我浸润成长有型;外润=被帮助成长有型。所以,主体身份不同,视点与立场、方法也随之有差别。

作为“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的“温润成为人”之命题主旨,是立足于让每一个研究生获得人生幸运空间而又全面成长为可爱之人的规格与体系化专门教育。

首先,理解“温润成为人”。在艺术技术中心论、技术理性流行、功利思想主导的社会现实中,如何把属于培养社会精英阶层的每一位艺术研究生,培养成为“基于成才”而有可爱质地的人,是“温润成为人”之主旨思想与目的。相比仅仅追求成为“专才”而言,成为“可爱的人”更为重要。如果每一位艺术研究生能够基于“可爱”去建构自己的平生功业,即便是不能达到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所达到的全面高级境界——“立德、立言、立功”真正“三不朽”完人,至少也是一个有精神、有“江汉秋阳”之品、有“深探其统,历艰履险,磨瑕去垢,独揭良知。力拯群迷,犯天下之谤而不自恤”之专业学术素养与研究能力的人,是“愿为狂以进取,不愿为愿以媚世”的艺术人。(4)所以,能够实现把研究生培养成为基于成才地以可爱去飞翔,便是达成了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实施的理想目标。

其次,探究实现“温润成为人”的教育方式。从原理上来说,实现“温润成为人”的艺术研究生教育方式是一个复数,这就需要多元、多维、多样地去探究最有可能实现、最能获得更好效果的教育方式。其中,主要的路径和方式是:让每一个人确立——我很重要、意義化生存、以作为求生存、文明化生活、自己有办法、有精神、两不相欠、个人只能自然地老死、以运动求出口、以学术求发展、有心情就有阳光、放歌一支天朗气清等润泽教育价值观,把自己修炼成为心系远方而“永远地走”的大功率发动机之润泽教育目标,以圆融仰望天空与捡田螺的方法达成“温润成为人”的润泽教育目的。比如:我运用“艺术润泽教育之命名论”,将我的每一届博士生用一种树名之,这种以赋予长效价值和意义的“温润成为人”的教育方式,是有利于研究生成长有型的。下面这篇名为《香榧树赋》的文本,是我专门写给被命名为“香榧树”的一位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的名号。(5)其中的“乘天地灵华润万心”,就是设定并期望实现该博士生“温润成为人”的教育规格意涵。

《香榧树赋》

走着、走着,就遇见了你,还在风里,遮天蔽日。

信守五百年的沧桑,散发着三春的芬芳,盛装一年的绿裳,还总是福报给俗世希望。

乘天地灵华润万心,那是你千年的歌,传着。

长生天,也知道。

总之,如果把艺术研究生教育比着“养一只鸟儿”的话,不仅必须要把这只“鸟”养活,还要把它养得活蹦乱跳、具有飞行远方的志向与能力。由此认知视点,也可深刻理解“踏歌而为的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之体系内涵与应有目标。

综上所述,“踏歌而为的艺术研究生润泽教育规格”,是要追求和实现具有方圆之理(道理)、之为(作为)、之格(品格)、之境(境界)、之力(魅力、力量)的艺术教育理想与目标。希望中国艺术研究生教育这只艺术与教育精神羽化的海鸥,永远能够有力地飞过中国艺术教育这片波涛奔涌的大海。

注释: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指出,中国当下要不忘初心地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可谓开启了中国的“自信精神”或“自信理念”的时代。

(2)More论,是笔者提出的关于引导学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理论。

(3)参见梁玖《美术学》,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4)参见邹守益《阳明先生文录·序》,王守仁《王阳明全集(上)》,北京线装书局,2016年第16-17页。

(5)香榧树=阿斯藤海池,是2016年秋入学、来自蒙古国的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张道一,等.艺术学科研究生应用手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梁玖.艺术学科与专业选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梁玖.“艺术教育”专业博士生的学术责任[J].民族艺术研究,2016(3).

作者简介:梁玖,教授、艺术学博士、艺术学出站博士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有:艺术理论、艺术教育社会学、美术教育哲学、中国民间美术、中国书画创作实践等。

猜你喜欢

规格
泥鳅行情回暖 存塘量仍较大
鳜鱼价格预计还将上涨
两种内存规格Intel 100系列支持DDR3L/DDR4
此开档非彼开档
彻底撑握8大关键词 看懂规格买液晶
刺柏
雀梅作品
杜鹃
《琼楼玉宇》
美国国家船舶制造协会四冲程弦外发动机油新规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