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红外温度点阵的人体检测

2017-03-28孙宇贞方永辉胡超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RBF神经网络粒子群算法

孙宇贞+方永辉+胡超

摘 要:采用矩阵式红外热电堆采集空间温度数据,并利用改进的RBF(Radical Basis Function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进行人体入侵检测。通过改进的粒子群算法优化RBF的精度和收敛速度,其中为了消除基本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粒子群算法)在某些函数的优化上有收敛速度慢、精度较差的缺点,采用惯性权重因子改进了粒子群算法。将改进PSO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应用到人体入侵检测识别中,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改进后的RBF神经网络算法的训练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检测效果也有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矩阵式红外热电堆;RBF神经网络;惯性权重因子;粒子群算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220

1 引言

常用的人体入侵检测方法有视频监测、超声波、机电检测、红外检测等,而它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人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确定性的作用。本文采用的是Melexis(迈来芯)的一套矩阵式红外热电堆温度采集装置,其中传感器MLX90621是一款采用16*4像素的红外阵列传感器,可以检测出一副画面中64个点的温度,可以提供的视角范围是,配合电机,它的检测范围可以达到,因此它每一帧可以测得的温度数据有个。相比于传统的检测方法,虽然它的检测像素低,但是在后面的算法计算中,它的计算量会降低,它的优势在于成本低、体积小易于隐蔽,而且不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黑夜、电磁干扰等。在人体识别部分,本文采用的是改进RBF神经网络算法,RBF神经网络是一种采用局部接受域来执行函数映射的人工神经网络[1]。而如何确定RBF神经网络的隐层基函数的个数、中心向量以及宽度是训练RBF神经网络的关键所在。假如设定的隐层基函数的个数偏多会造成训练和测试的时间加长,不仅容易产生过拟合[2],而且还会造成网络的泛化能力下降。相反,设定偏少的话会造成神经网络的收敛误差变大。一般采用K-mean聚类算法来确定径向基函数的个数和中心向量,但其依赖初始中心的选择,只能获得局部最优解[3]。

粒子群算法(PSO)是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粒子间的合作与竞争的群体智能理论的优化搜索,它可以记忆所有粒子都共享的迄今为止问题的最优解[4]。PSO的优势在于简单且易于实现。但基本PSO的缺点在于其参数是相对固定的,会导致在优化某些函数时,造成精度差、收敛速度慢等。因此本文针对基本PSO的缺点,提出了结合惯性权重模型,将适应度择优选取引入基本PSO算法的方法进行改进。RBF神经网络首先采用最近邻聚类算法来确定隐层基函数的个数,中心向量即为聚类的的均值。同时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来优化最近邻聚类算法的聚类半径,从而确定出RBF神经网络最优的隐层基函数和中心向量,使其不用依靠初始中心的选择,减少了现有算法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了RBF神经网络的精度和收敛速度。独立训练特定的RBF网络并合成其预测结果,可以有效得提高神经网络表达对象的准确性[5,6]。将改进PSO优化RBF神经网络的方法应用于人体入侵检测识别中,通过实测数据验证,准确率相对基本RBF神经网络有了显著的提高。

2 RBF神经网络设计

2.1 RBF基本原理

RBF 神经网络,即径向基神经网络,是前馈神经网络的一种,具有三层结构,如图 1 所示。它的基本思想是用RBF作为隐单元的“基”构成隐含层空间,将输入矢量直接(即不需要通过权链接)映射到隐空间,当RBF神经网络的中心确定之后,映射关系也就随之确定了。隐含层的作用是把向量从低维映射到高维,这样低维线性不可分的情况到高维就线性可分了,隐含层空间到输出空间的映射关系是线性的。

(1)假设已经有个聚类中心,分别为:,分别计算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2),即到中心的欧式距离最小。

(3)比较与的大小,如果,则就会被设定为一个新的聚类中心,如果,则按照更新,。

(4)重新选取下一个输入的样本数据,返回1)。

(5)所有的输入数据取完则结束。

从上面的算法步骤来看,可以得出,隐层基函数的中心的确定,最主要的因素是聚类半径,若过大,会造成基函数的中心个数较少的情况,从而导致网络的收敛误差偏大,反之则会造成基函数的中心个数较多的情况,从而导致网络的泛化能力下降。因此本文在最近邻聚类算法中选取合适的聚类半径时,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最后可以确定出最优的RBF神经网络的隐层基函数的中心向量。

3 粒子群优化算法

3.1 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是由Kennedy和 Eberhart于1995年提出的一种通过模仿鸟类群体捕食行为研究的群体智能算法[7]。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来寻找最优解[8]。它的优势在于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没有许多参数的调节[9],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函数优化、神经网络训练、模糊系统控制以及其他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在由 m 个粒子组成的粒子群中,每个搜索空间中的潜在的解由粒子的位置来确定,新的个体在取值时主要由粒子的当前速度、粒子群中的最优个体以及当前粒子的历史最优解3个因素来决定,其中粒子的当前速度控制着搜索的步长,算法的全局以及全局搜索能力由其决定,对PSO的收敛速度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后两者则主要用于控制搜索的方向,反映了可利用的梯度信息[10]。粒子根据如下三条原则来更新自身状态:(1)保持自身惯性;(2)按自身的最优位置来改变状;(3)按群体的最优位置来改变状态。

算法描述:在一个 n维的搜索空间中,是由m个粒子组成的粒子群,其中,为第个粒子的位置为,为速度。其中,为个体极值,为种群的全局极值。接下去粒子会根据公式(6)不断更新自己的速度,根据公式(7)不断更新自己的位置。

3.2 惯性权重因子的引入及其改进

为改善粒子群算法的搜索性能,以及基本PSO参数固定优化某些函数时精度较差的问题,Shi和Eberhart对基本PSO算法进行了改进,在粒子的速度进化方程中引入惯性权重[11]。一般地,较大的权重有利于提高算法的全局开发能力,而较小的权重则能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12]。因此惯性权重因子对当前速度的大小起决定性因素,提升PSO性能的关键一环是惯性权重因子和调整策略的合理设置[13,14]。将代入公式(6)可得:

上式中,和分别代表第个粒子和最优粒子在第次迭代时相应的函数值。的计算是用来判断目标函数的平整度[16]。由图2可以看出,在迭代时变化越明显,表明目标函数越不平整,相反则表示越平整。通过跟随的变化而变化,以此来实现的动态变化。

4 基于改进PSO算法的RBF神经网络训练

前面提到RBF神经网络基函数个数和中心向量难以获取最优的缺点,本文将改进PSO算法应用到RBF神经网络的训练学习中,有效地提高了RBF神经网络的精度和收敛速度,大大地增强了网络的泛化能力。粒子群算法的神经网络训练过程如图3所示。具体的优化步骤如下:

1)首先对样本进行归一化处理。

2)初始化。由参数,,组成粒子群,然后随机赋上初始值,并根据这些隨机值来初始化粒子群的位置和速度。

3)计算适应度值。根据得到的RBF神经网络输入输出值,应用公式:

来计算粒子群的适应度值,以此来确定和。其中和分别为训练样本数和输出神经元个数,、分别为第个样本的第个分量的输出值和期望输出值。

4)根据公式(8)更新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得到新的粒子群。

5)判断优化目标是否满足终止条件,若满足,则结束算法;否则返回到(3)。

5 实验验证及结果分析

本文在对上述改进PSO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寻优测试后发现,改进后的RBF神经网络算法在寻找最优值时,收敛速度和精度上都优于基本RBF神经网络算法,且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然后将改进后的RBF神经网络运用到实际的人体识别检测中来进行验证。在实验中,通过MLX90621红外阵列传感器配合电机采集一个空间在不同情况下的温度数据作为实验数据,每一帧有16X36个温度数据,共测得297组数据用于训练。下面附上其中一张实测数据结果验证图(见图4):

图中坐标轴中显示的温度数据就是实测的空间温度数据,绿色区域为热源干扰物,红色区域为目标。根据采集获得的温度数据将其分为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三类,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的正常温度存在一个绝对范围,因此结合这个绝对范围并将分割处理后的图像一起作为训练的特征值对改进PSO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实现了对人体目标的检测,然后利用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直接对新的温度数据进行分类,检测并判断每一帧是否有人。

下面分别采集无人无干扰和无人有热源干扰的两种情况下的空间温度数据,用这两组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对基本RBF神经网络和改进PSO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进行训练,训练结果如表1所示:

从训练结果来看,改进后的RBF神经网络算法的训练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无论在无人无干扰还是无人有热源干扰的数据中,测得的无人的准确率都高于基本RBF神经网络。最后用测得的有人有热源干扰的空间温度数据用来进行结果验证,验证结果如表2所示:

重新在一个空间中测得99组有人有干扰的温度数进行结果验证,在基本PSO的基础上引入惯性权重因子,对基本RBF神经网络的训练效果有明显的提升,改进PSO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算法测得有人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基本RBF神经网络。

6 结论

对人体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使用RBF神经网络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最近邻聚类算法来确定RBF神经网络的中心向量,成功地消除了操作时人为因素的参与。本文通过引入动态惯性权重因子对基本PSO算法进行改进,将改进PSO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与基本RBF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对比训练的过程及结果可以得出,改进后的RBF神经网络在训练效果上有了很大的提升,精度、收敛速度以及稳定性都优于基本RBF神经网络。最后将改进后的RBF神经网络应用到人体入侵检测识别中,经过实测数据验证,虽然改进PSO算法训练的RBF神经网络在排除干扰的问题上提升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识别的准确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改进后的RBF神经网络更加适用于低精度且计算量少的人体入侵检测识别中。

参考文献:

[1]SimonHaykin.Neural Networks:A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SecondEdition[M]. U.S:Prentive Hall,1988.

[2]段其昌.一种改进PSO优化RBF神经网络的新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9,26(12):126-129.

[3]Y Moddy and C J Darken. Fast learning in network of locally tuned processing unites [C] .Neural Computation,1989(01):281-294.

[4]Kennedy J and R C Eberhar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 Conf.Neural Networks.1995.1942-1948.

[5]王桂洋,张亚庭.基于APSO优化算法的 GCHP 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01):106-108.

[6]谭子平.基于白适应权值神经网络的 PID 参数优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07):97-98.

[7]皮倩瑛,叶洪涛.一种动态调节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J].广西科技大学学报,2016,27(03):26-31.

[8]胡珀,娄渊胜.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服务组合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1,37(17):130-133.

[9]任圆圆,刘培玉,薛素芝.一种新的自适应动态文化粒子群优化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1:3240-3243.

[10]于海鹏,翟红生.基于混合策略的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35(07):2552-2556.

[11]Shi Y,Eberhart R C.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C]/ /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gress onEvolutionary Computation.Now York: IEEE,1998:303-308.

[12]罗金炎.粒子群优化算法惯性权重的一种动态调整策略[J]沈阳化工大大学学报,2013(04):371-375.

[13]De Silva I J,Rider IM J,Romero R,et al.Transmission network expansion planning with security constraints[J].IEEE Proc Gener Transm Distrib,2005,152(6):828-836.

[14]左浩,李雯.混沌粒子群与模糊聚类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02):194-196.

[15]田雨波.混合神经网络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6]王启付,王战江,王书.一种动态改变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1):945-948.

作者简介:孙宇贞(1975-),女,山东栖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电力设备智能控制,电厂过程控制。

猜你喜欢

RBF神经网络粒子群算法
蚁群算法的运用及其优化分析
电力市场交易背景下水电站优化调度研究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运行稳定性组合评价研究
无线Mesh网络发展
无线Mesh网络安全性研究
无线Mesh网络基础知识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PID自校正控制研究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一回路核动力装置典型故障诊断
无线传感器网络联盟初始结构生成研究
RBF神经网络在创业板新股定价问题上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