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之我见

2017-03-28边鲁文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边鲁文

【摘 要】:本文介绍了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分析了当前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技术创新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不断涌现了各种环保节能的新材料、新结构,同时,规模浩大、技术复杂的土木工程结构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市场和经济的迅速增长,施工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数量多,规模大,从而带动了我国施工技术的发展。

1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

一般来说,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固定性、流动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1.1固定性。指施工地点相对固定,一般在选定施工地点后,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动。

1.2流动性。指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和在同一工程上施工人员作业空间的流动。

1.3多样性。指各种工程的不同,从建筑类型到施工设施和施工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

同时,还有协作性和综合性、复杂性和易受干扰性的特点。

2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2.1传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传统的施工技术贯穿在工程的建设中,方法也随着结构形式、材料、地基基础、外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下面主要针对地基基础的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钢结构施工进行介绍。

2.1.1地基基础施工

桩基础施工是地基基础施工的最主要方法,在桩基础施工中,不仅要主要单根桩的施工质量,还要综合考虑,特别是群桩基础,要考虑避免不均匀沉降。预制桩吊运时单吊点和双吊点的设置,按照吊点跨间正弯矩与吊点处的负弯矩相等的原则进行布置,同时要考虑预制桩吊运时可能会受到的冲击和振动。

2.1.2混凝土结构施工

按照施工中浇制混凝土的地点分为预制法和现浇法。预制法是在别处而非施工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混凝土以其低廉的成本、出色的性能,成为建筑业的新宠。在使用预制法施工时,要确保预制模的尺寸准确,并严格按照施工顺序进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中,根据张拉预应力筋的顺序还分为先张法和后张法。

2.1.3钢结构施工

钢结构施工的主要工作是构件的吊装,在施工前要切实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场地清理、道路修筑、基础准备、构件运输、检查装备等。钢构件运送先后顺序要按照施工顺序进行,构件运到现场后,应尽量存放在起吊位置,并用足够支承面的木枕垫底。吊装前应该核准构件标号、位置。并清除表面,摩擦面要保持干燥清洁。考虑到钢结构工程的特殊性,可能会在施工过程中用到氧气、乙炔类焊接工具,所以要准备灭火器谨防发生火灾。

2.2新型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决定设计者设计思想的实现与否。就施工本身而言,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其施工过程都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荷载条件、现场条件、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要想发展新型的施工技术,实现创新,必须从这些限制方面着手,突破制约,实现优化。下面仅针对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发展和新型预应力技术两方面进行探讨。

2.2.1深基坑支挡技术发展

深基坑支挡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实现是施工技术的创新。一是桩—锚支挡体系。对于开挖深度大、坑壁土质差的情况,通常采用灌注桩—预应力锚杆体系。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工艺适用于地下水位上下的各种类型的土层,但效率不尽人意。二是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用于临时支挡的桩或者地下连续墙和永久性的柱、地下室墙一体化后,施工速度得到提高,投资效果得到加强,资源得到节约,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另外,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旋挖已经投入使用,使成孔质量得到保证,减小认为不确定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2.2.2新型预应力技术

体外预应力作为后张预应力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是预应力施工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是近年来的热点。体外预应力现阶段主要应用在特种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结构中,形成了两种主要体系。体系一是有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预应力摩擦损失小,因为孔道管在结构体外,容易检查和控制管道的铺设质量及其水密性;体系二是无粘结体外预应力体系,优点是可采用单根张拉工艺,易于操作,且单根无粘结筋的摩擦损失极小。体外预应力相对于传统预应力体系有很多优点,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

3 混凝土结构施工措施

3.1對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控制。所有将要进场的建筑材料必须有相应的产品合格证,进场后必须要有专门人士进行检查,必要的话必须送至相关检测部门进行检测;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前必须严格控制骨料及砂的含泥量,生产时控制好混凝土的水灰比;水泥应按实际进场批次进行复验,对于过期的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严格控制钢筋的质量,对钢筋加工场加工好的钢筋要进行适当的养护防锈措施。

3.2对钢筋工程的下料进行控制。按图施工,对钢筋的型号规格不得随意变换;对框架梁及框架柱的节点按照图纸上的要求摆放加密箍筋;对于钢筋的焊接搭接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柱子钢筋在完成电渣压力焊后需将焊渣从柱子内清除出来;绑扎板筋时需做好上部板筋的固定措施,防止结构板的抗弯承载能力变小。

3.3对模板工程的施工进行控制。对于模板的选择和采购时,要选择表面平整干净、拼接起来没有漏缝的模板;按照模板施工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变动;高度超过8m,或是跨度大于18m的模板工程要制定专项的高大模板支撑专项方案,并在由专家论证通过后才可进行施工。

3.4对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过程进行控制。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用振捣器进行充分的振捣,振捣器的插点要均匀分布,不允许遗漏;砼浇筑可以间歇施工,但必须在正确的部位留施工缝;在浇筑结束后,应当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两到三次抹压,再及时用塑料薄膜或是保鲜膜进行覆盖、保温养护,待混凝土完成初凝后每天定时进行洒水,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养护期限为7天,如养护不周则易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未到设计规定期限不允许拆除底模及支撑,但是侧模可以拆除,必须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的强度要求后方能进行下一道施工工序。

总之,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完善的施工技术及强大的责任感和安全质量意识能有效地解决在施工过程中所遇见的技术难题。在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的同时建立一个严谨的施工氛围,这样才能高效优质地完成建筑工程项目。

【参考文献】:

[1]尚亚伟,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6)

[2]余丹丹.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10).

[3]赵东方,姚大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