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墓保护下的公园场地设计初探

2017-03-28杨健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古墓标高游人

【摘要】:在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土地被人们所利用,但古墓周边的土地并没有体现出它们应有的价值。想要提升古墓周边土地的利用价值需要采用景观的方式,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场地的设计尤为重要。所以,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为在保护古墓前提下的公园场地设计,想要通过对二者结合的研究使公园的景观设计更加合理,更加和谐。为以后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及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古墓;场地;地形;空间

古墓作为不可移动文物,土地的合理使用对其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土地在被圈定位为保护区用地后民众不能对此地块进行随意使用,但由于政府方面疏于管理所以很大一部分处于较为落后的保护状态,这样既浪费了土地又使得该古墓的文化传播受限。而想要合理的利用这块土地就要寻找出一种正确地方式。以达到在保护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开发,在保护文物、宣传文化的同时利用该场地为人们创造美好环境的目的。在目前来看较为有效方式则是在古墓的周围建造公园,用景观的方式科学、有效的保护古墓。而古墓中的墓葬区,墓道等地下环境较为复杂,这样看来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建造公园,场地设计的合理性则是尤为重要的。

场地设计的内容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从宏观角度看,场地设计决定场地的宏观场所性,具体指领域性与环境认同感,设计时应对交通组织、空间环境布局、建筑物、构筑物、园林小品、植物以及配套设施等内容的进行统筹规划;从微观角度看,场地设计决定场地微观效果,具体指细节性,包括具体的广场及道路的铺设方式、场地的竖向设计、空间的营造以及植物的配置等;从精神层面的角度看,场地设计应充分挖掘场所精神,将具体的场地与理论相结合,体现该场所的地域文化特色[1]。

1、现状分析

“因地制宜”是一句流传至今的老话,它的工作主要包括现状调查以及在调查的基础上所做的基地分析工作。现状情况的调查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相关图纸了解基本信息,二是通过现场勘查对已有信息进行补充。通过现状分析了解场地的历史文化、基础设施分布情况、地形及水文地质、气象、生态植物分布情况以及社会需求。

2、场地分区

场地设计必须坚持从整体到局部逐次递进的过程。场地分区简单来讲就是将基地划分成若干区域,再将场地中所包含的内容按照一定关系分成若干部分组合到这些区域中去。对于古墓周围建造的公园而言场地的分区则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以重点保护区及一般保护区为基础进行区域的划分。在重点保护区中我们应该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可再处理性原则以及古墓本体保护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原则。在一般保护区中我们应该坚持适当建设原则、保护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原则等。在重点保护区域内最好设置静态空间,让游人在这里放慢脚步,不仅是对先人的敬仰又能靜心细细品味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游人提供一个观赏、品味、反思的环境。在一般保护区域内最好设置动态空间,主要是因为这里有较为完整的空地,在这里可以建造建筑、种植大乔木等,限制性相对较小。而且远离墓冢本体设立动态空间也是对墓冢主人的尊重。避免世人的嬉笑嘈杂影响了先人[2]。

3、交通流线组织

交通设施指由道路、停车场和广场组成的交通系统,可分为人流交通、车流交通、物流交通等。交通系统将场地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同时也使它们同外部取得联系。在这里需要我们确定出入口、组织主次流线、布置停车场的位置等。

4、地形的塑造

地形设计应根据分区需要进行空间组织,安静休息区,要求地形复杂,有一定的地形地貌;而用于游人活动的区域,地形变化就不宜过于强烈,以方便开展大量游人短期集散的活动;儿童活动区不宜选择过于陡峭、险峻的地形,以保证儿童活动的安全;建筑等多建在平地地形;水体用地则要调整好水底标高、水面标高和岸边标高;园路用地,则依山随势,灵活掌握,控制好最大纵坡、最小排水坡度等关键的地形要素。

地形设计应根据造景需要确定山地的形体、丘陵起伏、缓坡、微地形等陆地造型;还要标示出湖、池等水体造型,并要标明湖面的最高水位、常水位和最低水位;确定主要建筑所在地的地坪标高、广场高程以及道路变坡点标高,同时还必须标明基地周边市政设施、道路以及与基地邻近场地的地坪标高,以便确定基地与周边环境之间的排水关系[3]。

5、空间设计

景观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景观艺术就是对空间组织利用的艺术。对于古墓场地而言,场地现状空间主要有封土堆围合而成,游人的视线被完全遮挡,这就使得围合起来的空间具有相对私密性。而在封土堆与开敞的场地相接处,游人的视线部分被遮挡,又形成了半开敞空间。在开敞的平地处,游人可以对这片区域一览无余,于是形成了开敞空间。综上所述,私密空间较适宜设置在封土堆较密集的重点保护区域,开敞空间较适宜设置在开敞的平地即一般保护区域,二者的交接处则适合设置半开敞空间。

6、绿化环境设计

在重点保护区域内覆土深度有限,所以只能选择浅根性植物。在一般保护区内可以选择栽植部分乔木,在开敞空间内适合乔灌草相结合的栽植方式。但密度不宜过大,否则失去了开敞空间的意义。

在私密空间中本应选择高大茂密的乔木,但由于古墓场地的特殊性,所以在这里的私密性主要是利用了地形围合的私密空间,在植物选择方面,主要以浅根性的落叶乔木为主,例如法桐、刺槐、杜仲。建议搭配观赏草,例如画眉草、细叶芒、花叶芒、大白茅等。在半开敞空间,适宜选择乔木及地被搭配种植的种植方式,而且在封土堆旁种植常绿树也是对先人的祭奠。在开敞空间中使用观赏草替代部分单纯的草坪不仅增加了观赏性而且利用了观赏草的色彩和质感还营造出沧桑之感,烘托了开元公园的主题氛围。

以上是对古墓场地中建造公园时场地设计的初步探讨,将古墓环境及周边场地利用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充分利用古墓本身的地形和冢与冢之间围合成的现有的空间,使得后期建设的公园更加“因地制宜”并对文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古墓周围的环境得到保护的前提下使得公园建设成为既能保护文物又能改善环境、提升周围土地品质的科学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O·西蒙兹、巴里·W·斯塔克,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朱强、俞孔坚,王志芳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53.

[2] 张伶伶,孟浩.场地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10:54.

作者简介:姓名杨健(1991.03),性别女,籍贯(陕西省榆林市),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历(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风景园林专业。

猜你喜欢

古墓标高游人
地铁上的九座城
京都元夕
古墓发掘现场
登神农顶
GNSS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测量中的应用
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控制
与赵琦先生商榷
古墓探秘
论打桩引起的基坑开挖问题及桩基标高影响分析
高层建筑的标高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