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2017-03-28何海文

中国绿色画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

何海文

【摘要】: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发更为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大型工业企业的出现,在生产过程中给周边的水源造成严重破坏,进一步加剧水污染问题。然而,该部分污染水源未经过处理后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流入至河道中,经过长时间的沉淀、形成带来恶臭的黑臭河道,不仅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活,其所含有的大量的有害物质更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黑臭河道治理中应用生物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基础性的几种生物修复技术,相应的简要分析综合性的生态工程修复技术,以期为提高黑臭河道治理的效果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生物修复技术;黑臭河道治理;应用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水源问题因得不到及时治理而不断恶化,最为常见的是是黑臭河道问题,严重影响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为此,黑臭河道的治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生物修复是一种有效治理黑臭河道问题的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相应的治理黑臭河道,最大程度消除其存在的黑臭,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黑臭河道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从而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

1、 基础性的几种生物修复技术

黑臭河道中含有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在治理该部分的微量元素中,仅用肉眼难以对其彻底消除。为此,针对于该类型的微量元素,可采取的有效治理方式是通过应用相关的微生物,达到消除黑臭河道中存在的微量元素目的。在治理黑臭河道中,可采用的微生物方式多种多样。据相关的实验表明,大致可采用三种类型的微生物技术:一是直接向黑臭河道投放微生物的方式;二是投放促进黑臭河道微生物生长的试剂,从而达到消除有毒的微量元素目的;三是应用生物膜技术,以生物膜包围黑臭河道中有害的元素。

1.1 生物强化技术

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向黑臭河道中投入微生物,从而抑制其中有害的微量元素。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将会解散其中的微量元素,恢复水体本身所具有的清洁能力。该技术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农业与养殖业中,取得非常显著的效果。

1.2 生物促生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向黑臭河道内部投放促进原有微生物生长的试剂,从而全面消除有害的微量元素。该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减少人工培养微生物所需要的资金,从而提高黑臭河道治理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1.3 生物膜技术

该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生物膜的应用,包围黑臭河道中的有害微量元素。该方式的应用之所以具有降解微生物的原因在于生物膜的表面聚集一部分的载体,该部分载体的存在可以摄取有害微量元素中的营养成分,使得有害的微量元素因营养物质的缺乏而难以继续组合,从而达到降解有害物质的效果。该方式对于防治小型河流存在的黑臭问题具有显著效果。

2、综合性的生态工程修复技术

2.1 河道曝气的生态净化技术

该净化系统的主体是水生生物,以人工曝气作为辅助,构建人工模拟式的生态处理系统,属于生态净化和人工净化两者相互结合的工艺,不仅可以有效达到降解水体污染负荷的效果,更可以改进与净化水质。该系统的氧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一是人工曝气的复氧;二是大气复氧;三是由于水生生物在经过光合作用所传输的一部分氧气。采取该系统的黑臭河道内部会形成由细菌、霉菌以及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和原生动物、水生动物以及地栖动物所共同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在生物吸收、物理吸附与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以及水生生物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达到消除污染物的目的,并且促使食物链的形成,可以取得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2.2 多功能的河道生态工程的修复

该修复技术通过将来城市河道设计为成为河道净化系统,该系统除了融合生物类群体与自然景观,还兼具净化与景观功能,属于生态工程技术的一种。通过充分的应用多功能河道,实现对水中存在各类污染物的净化。该技术通过微生物载体的有效附着与固定,以此替换混凝土护坡。同时,通过充分利用河道內部的可用空间,进行水生生物的培植,保障河道能够有效的净化水中存在的各类污染物质。

2.3 底泥生物的氧化技术

底泥生物修复指的是利用土著微生物的定向扩增,而后就地进行土著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紧接着通过土著微生物、各类电子受体以及代谢底物的应用生产出各类药物,而后采用靶向给药,向河道底泥的表面直接注射药物,从而促进处于河道黑臭底泥的氧化,使得底泥无论是耗氧速率,还是有机物的含量都有所降低,从而增强底泥降解上覆水体生物的能力,不仅可以促进藻类的迅速生长,更可以释放底泥中微量营养。

3、对生物修复技术的未来展望

生物修复技术是一项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工程,在城市黑臭河道中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治理城市河道黑臭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修复黑臭水体,结合水体受污的实际状况,综合使用生物与物理的修复技术,保障生物修复的举措有效实施;其次,应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原位与异位两者相互结合的生物修复技术,探索有效的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修复技术。城市黑臭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在对其进行生物修复中关键点是微生物、水生动物以及植物的选用。

现阶段,在治理城市河流黑臭河道中广泛采取生物技术,但是其对周边环境所产生影响以及存在的风险缺乏有效的评估。因此,在实际开展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应加强对生物修复技术使用区域的评价标准、评估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结语:

综上所述,在治理黑臭河道过程中采用生物技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详细的描述生物治理三种方式,并细致的说明综合性生态工程修复,从而完善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案,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推动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雪林, 李京辉, 施怀荣,等. 生物修复技术在无锡市前胡村浜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 中国水利, 2013(19):46-47.

[2]李仁. 浅谈底柱表孔型现浇绿化混凝土在黑臭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C]// 2014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2014.

[3]黄鑫宗,骆娴,黄文科,李绍森.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与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2:87.

[4]郭春生.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4:230.

[5]刘成. 生物促生剂联合微生物菌剂修复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实验研究[D]. 广西大学, 2012.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