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

2017-03-27重庆市育英小学张利容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互学西沙群岛自学

□文/重庆市育英小学 张利容

“三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

□文/重庆市育英小学 张利容

“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一学本课堂核心理念要践行在老师们的课堂中,就要求老师们摒弃过去“满堂问、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能有效地自学、互学、展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老师设计学生自学的问题太难,学生靠自己的努力根本完成不了,设计怎样的问题让学生学习才有效。合作学习也存在找不到有效的合作契机,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流于形式的现象,至于展学,存在方法单一,单向交流,缺少互动等问题。基于以上问题,我们以官海鸥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例来说明在课堂上,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三学”。

一、自学: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

自学是学本课堂的起点,给足学生时间充分静心的自学,在有效的“主问题”引导下自学,将直接影响“学本”课堂的效果。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全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特点从海水、海底、海滩和海岛四个方面进行描述,突显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每个自然段都按总分的方式来构段。全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是一篇指导学生如何构段的范文。而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构段正是三年级这个年段的学生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因此,老师制定了两个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围绕一个特点(中心句)从多个方面来描写的方法。2.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准确用词来把句子写生动的表达方法。

如何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呢?老师没有一开始就完全放手让孩子自学,而是选择了作者写海底的鱼儿既多又好看的一段,带着学生学习。

老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学习的:

1.出示第四段的总起句,学生齐读。老师问:围绕鱼的多和好看,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和介绍呢?

2.学生自己读,思考,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老师指导学生,作者抓住鱼儿的颜色、样子和动态的美写出了鱼的好看。

4.教师小结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读出鱼的好看。

5.师生合作朗读,顺势出示两组句子对比:

(1)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

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2)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

有的周身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教师指导学生对比观察,领悟作者运用比喻、以及换词做动作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更加吸引人。

上述片段我们看到老师带着学生学习了第四自然段,领悟了“作者围绕一个中心,从多个方面来观察”的写法后,为了让学生把从课文领悟到的方法学过手,安排了学生自学两篇文章。

自学时,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请孩子们拿出自学导学单,根据导学单上的提示来学习:阅读材料一,问题:作者围绕果园“美极了”,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和介绍?

阅读材料二,问题二:作者围绕白鹅的高傲,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和介绍?

我们看到教师设计的自学问题简洁明晰,对应学习目标,突出了本节课学生要学习的核心目标知识,对学生的学情起点把握准确,才学的知识马上就练,迁徙训练及时,效果才好。同时自学的要求用课件打出来,老师一边说,一边让学生看,要求明确。自学时,老师注意巡视指导,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点对点的指导。

再者,这两篇文章都是《导学精要》上面的,适合学生练的文章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起来,不仅使学生的自学有了落脚处,而且使学生的互学展学有了凭借,促成了展学时学生思维碰撞的引爆。

二、互学:设计能拓宽学生思维深度的问题

学生自学后,小组如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效果如何评价,这是困扰老师们的问题。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果,互学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因为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合作,学生靠自己就能解决。如果学生合作学习还是用自学的问题:问题一:作者围绕果园“美极了”,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和介绍?问题二:作者围绕白鹅的高傲,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和介绍?来交流,太简单,学生从文中勾画圈点就可以解决,根本用不着小组同学相互启发,合作完成。官老师是怎样做得呢?她先让小组长带领大家拿出笔、纸,学着黑板上老师的样子,让学生把其中一段用画观察思维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的展示要求那对每一个的小组同学来说是一个创造性的挑战了。因为孩子们既要在文本中提取信息,又要把找到的信息用导图的方式来表达,必须发挥小组成员集体的智慧进行碰撞,什么样的导图更能把提取的信息进行清晰形象的表达,这样合作才有了可能和意义,展学时我们看到学生上台展示的各种形式的思维导图,无不闪现出学生小组合作的智慧火花。因此互学问题的设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是否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

互学时,老师还应该适时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及时帮助和调控。我们看到学生互学时,官老师深入其间,观察发现、指导孩子们互学,发现孩子互学遇到困难,老师及时帮助指导,她还提了一块小黑板出来,上面是“小组学习评价表”,适时表扬互学优秀的小组,引导孩子们互学要学会合作、倾听、提问和交流。互学有要求、有评价,老师还表扬学得最好的3小组和6小组待会来展学,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互学的效度。

三、展学:关注学生参与的质和面

展学环节是汇报学生学习成果的环节,怎样让小组学生都能大方自信展学,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汇报?官老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带来了效果的优化。她不仅对展学提出了细致的展学要求,还让学生在展学前进行扎实的展学准备。展学准备包括组内要进行细致的分工,一人展示图,一人介绍,一人负责解答,组内注意倾听,相互补充,当然展学时声音响亮、态度大方,面向讲台等要求也包含在内。

学生是怎样展学的呢?第一次展学是这样进行的:

展学时,主持人先说:大家好,我们是三小组的成员,她是展示员某某,他是解说员某某,他是负责解答疑问的成员某某。

然后展示员展示图,解说员开始解说。

解说完毕后,主持人问还有补充吗?老师适时针对学生展学问题进行导学。

老师再请一个小组上台展学,台上台下互动,学生不知如何接受同学的意见进行改进时,教师适时引导。

这次展学很多老师平时的课堂上也经常用到,是比较常规的展示方法。

第二次展学,老师让学生把学到的方法来用一用,看图来说一种西沙群岛鸟的特点,展学就很有创意:

老师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猜一猜,请同学把刚才在小组里交流的鸟儿的特点来出一个谜语,你说出鸟儿的特点,我们一下就猜到了,说明你们的合作学习就成功了,为了让更多的同学来参与,一个组说一个鸟儿的特点。

学生说一个,老师就把学生说的打在屏幕上,形成一段话:西沙群岛的鸟好看极了。有只鸟的眼睛像熊猫的眼睛,它的羽毛是白色的,它踩在海龟的背上展翅飞翔,鸟的头上戴了一顶皇冠。

老师一边表扬孩子们观察细致,能够从鸟的眼睛、羽毛以及飞翔的动作来把鸟的特点说清楚,用上恰当的比喻把句子说得吸引人。一边把孩子们观察到的特点呈现在屏幕上,让孩子们直观的体会到创作的快乐,对怎样抓住一个特点从多方面来描写构段的方式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整个展示的过程中,老师既让更多的学生来展示,又关注学生展学的技能,展前练一练,展示时评一评,同时老师还关注组际间的交流碰撞,用展示图汇报结果,再让学生组间互动,进行完善。教师在展学中善于把握生成,巧加引领,与学生智慧共生,展学的质量很高。

当然展学的方式还可以多种多样,有的老师在展学时还安排一组学生倾听与记录展学中同学的发言并作总结,创新了展学的形式。

还有老师在展学时努力挑起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引爆问题,更有利于教学的推进。

展学时为使每个学生都发言,龚院长讲的让差生先说,中等生补充,优等生总结的方式也是很好的展学方式。

“三学”是我区卓越课堂改革的亮点,是教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举措。课堂上,老师不能走形式,一定要聚焦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扎扎实实指导学生进行“三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聚焦目标,按“认识——实践——运用”的流程达成目标

整堂课,我们可以看到老师的教学目标有两个,“学习作者围绕一个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描写。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准确用词把句子写生动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认识”这个环节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来学习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实践”这个环节,老师就放手让学生来学习,老师出示了两篇文章,让学生思考作者围绕果园“美极了”从哪些方面来写?围绕白鹅的“高傲”,从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和介绍?学生自学后就互学把思考结果用图的方式来进行展学。

最后的“迁移”环节,老师采用课件展示西沙群岛鸟多好看的图片,让学生学习运用围绕“西沙群岛的鸟多极了”的中心句,从鸟的颜色、样子、动起来的姿态进行观察来说,并尽量用上比喻、拟人、准确用词把句子说生动。

纵观整个课堂,学习目标非常聚焦,三学时机把控适当,教师的巧妙引导以及随时小结点拨、引导都很到位。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老师这节课的设计也是按从整体入手(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这篇文章的结构,谁能回忆一下,作者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从海水、海底、海岛几个方面来写)到部分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章的第四段写鱼多又好看的一段)再到整体的方式(再读2-6段,从文字中再次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进行,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浑然一体。

猜你喜欢

互学西沙群岛自学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
阆中市:加深交流 互助互学促提升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互学双赢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