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西AI-GIE技术领跑全球

2017-03-27郭潇雅

中国医院院长 2017年21期
关键词:希氏阅片华西

文/本刊记者 郭潇雅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基层医疗水平,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医学领域大放异彩。

近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唐承薇教授团队的“消化内镜图像人工智能识别技术”(以下简称“AI-GIE”)研发情况。据悉,该技术可对消化道疾病实现秒级诊断,预计未来2~3年内可临床应用。

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表示,未来五到十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从蓄势待发到群体迸发的关键时期,尤其人工智能(AI)已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华西医院基于医学优质资源和科技实力,于今年3月联合四川希氏异构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华西-希氏”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并于4月份开始了AI-GIE技术的研发,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内镜检查是消化道恶性疾病早期发现的必要手段,通过深入到胃肠腔内的内镜,可以看到很多种病变。但是,现实中内镜检查却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需求量大,大型医疗机构忙不过来;另一方面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生诊断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消化道疾病尤其是恶性病变的早诊早治的情况并不理想。

“通过AI-GIE技术,未来将替代目前医生肉眼诊断检查结果的方式,对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作出提示和判定,快速完成诊断。该技术减少了医生阅片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让医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微创手术,让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更多人文关怀。同时,该技术推动了国家分级诊疗政策,更好地发挥了华西医院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通过人工智能来解决基层医院内镜阅片准确性的问题,好比经验不足的医生拥有了一个‘老师’,基层医生的诊断水平也将得到提高。”唐承薇说道。

唐承薇告诉记者,该技术研发团队包括消化专家、内镜专家、信息工程师、AI专家、科研及管理人员等,看似强大的团队,但在研发初期还是遇到了难题。

在人工智能与医学各个节点相互交汇的时代背景下,CT、MRI、病理等由于采图比较规范,所以人工智能处理相对容易,智能阅片已较为成熟。而内镜检查并非是标准化采图,干扰因素很多,各个图像差异化很大,导致智能阅片准确性受到影响。

在此情况下,唐承薇团队重新整理思路,确定了利用大数据来提高准确性的研发方向。短短几个月时间,该团队收集了上百万条内镜数据,在对涉及患者信息的数据进行保护后,经过数据筛选整理、消化病变归类、AI模型数据训练和模型测试调整四个阶段,最终建成了数据模型,确定了最优算法,并为人工智能阅片专门量身定制了一台超级计算机。目前,AI-GIE技术对胃肠息肉、肿瘤、静脉曲张的初期诊断准确率分别高达92.7%、93.9%和96.8%。

唐承薇认为,AI-GIE技术目前还停留在实验模型的阶段,要达到临床实用的识别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下一步,研发团队将增加人工智能对于更多病变的识别率,并再度提升人工智能的阅片速度,由“秒级”变为实时,同时,将该技术应用到新一代的消化内镜设备上。待技术成熟后,医院将逐步开展转化、应用和推广等工作。

虽然AI-GIE技术目前还并不完美,但一位国际知名人工智能专家表示,此前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研发类似的内镜智能识别技术,均没有成熟的案例报道。华西医院AI-GIE技术的成功,填补了国际医疗界的空白,已在国际医疗界领先。

猜你喜欢

希氏阅片华西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阅片指南(2022年版)》解读
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进展
阅片列表在耳科住院医师颞骨CT影像阅片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16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行希氏束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可行性探讨
百年精诚 誉从信来——走进四川大学华西眼视光之一
在华西人与晚清军事技术近代化
SP-1000i全自动推片染色仪及CellaVision DM96自动阅片仪在形态学检验人员镜下比对中的应用
华西追踪:“战时状态”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