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3-27张红梅

重庆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口腔医学创新型导师

蒋 琳,张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 401147)

·医学教育·

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蒋 琳,张红梅△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医学教研室 401147)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及社会对口腔医学人才需求的增加,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决定了国家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几年,我国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得到空前发展,招生数量大幅度提高,研究生教育有向大众化发展的趋势。如何做好口腔医学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社会,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是摆在口腔医学教育面前的严峻课题。

1 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1917年,加拿大牙科医师Lindsay在成都华西协和大学设牙科系,两年后扩建为牙学院,这是中国最早创立的现代牙科教育的最高学府[1]。1936年,中国第一批牙医学博士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2]。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我国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事业已得到长足发展,学生逐年增加,用人单位对口腔医学人才的需求已从本科生转向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社会对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对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早在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就提出“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国家战略[3]。而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创新想法与思维、不断发掘自己的潜力、并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的人,是集多种类型人才于一体的综合性人,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2)》对高校的创新改革提出要求,明确指出高校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办学宗旨,开展全面创新教育。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将有利于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促进人才教育和社会需求的紧密对接。

2 构建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1 实行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导师负责制可以加强学生与导师的联系,开启“家长”与“孩子”式的相处模式。 然而这种模式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交流范围,减少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机会。在美国,对研究生的培养早已实行“导师小组”制,硕士生在选定一位导师之后,该导师与其他3~4位老师一起组成研究生指导组。在我国,随着单一导师制的弊端日益显露,逐渐形成了双导制等多样化的导师小组培养模式,然而这种培养模式目前还处于初期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完善[5]。本院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在实行导师负责制的同时,采取教研室管理制,这为“集体指导”的培养模式创造了条件。教研室内的导师可以组团成导师小组,同时纳入优秀的非导师成员,成立研究生指导组。此外,可以根据不同研究方向组成多个研究生指导组。组内成员明确分工,让学生“有人管”的同时,可以博取众家之长,拓宽学术视野。

2.2 重视理论与临床训练的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临床技能是医生的生存之本,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施展临床技能的前提。创新型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学生对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2.2.1 开设口腔医学研究生专业课程 口腔医学院校的学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多采用自学方式。有必要将专业课程纳入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深入细化地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学科前沿研究,融入更多临床实例,突出实用性。例如对“根管治疗术”的介绍,应该结合现代临床实践,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如镍钛根管预备系统、热牙胶充填系统、显微根管治疗技术,显微根尖手术等,这可以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丰富,临床思维得到拓展。此外,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如PBL教学模式[6],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进入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2.2 成立临床带教小组,实行科内临床轮转制 尽管我国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行“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两种培养形式[7],但绝大多数口腔医学研究生的目标是成为口腔专科医生,所以实战训练是研究生教学上最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临床能力参差不齐,临床指导教师操作技能及对新技术掌握熟练程度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临床实战能力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本院口腔专科医院的优势,在实行教研室管理制模式下,挑选出临床精英,成立临床带教小组,对学生实行轮转式带教,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带教老师,博采众长,拓宽视野,掌握更加扎实的临床技能。

2.3 利用科研平台,加强学生科研技能和创新思维培养 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必须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8]。近年来,科研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本院对口腔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口腔疾病与生物医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本院研究生搭建了设备先进,条件优越的科研平台,同时专职科研人才的引进为科研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可以利用科研平台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1)开设科研课程,将其纳入常规化教学;(2)形成专职科研人员与教研室“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让高素质的科研人员参与研究生的课题设计与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3)在实验室的重点及常用技术岗点,如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石蜡切片等,设立专职人员,实行站点式指导;(4)开设多学科多领域的学术讲座,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及科研交流机会。

2.4 制订综合考评体系,优化考评方式,强化过程管理 口腔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教与学,以及临床诊室的示范性教学,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联合应用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阶段。对研究生的考评不再适合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估”,综合考评体系的建立更有利于于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2.4.1 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的过程表现,在过程监控中,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近年来,这种评价方法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评价的常用方法[9]。有学者曾对本院口腔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过程性评价能够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大多数老师也认为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10]。也有学者提出注重过程控制的教学模式,可实现“产、学、研”的结合[11]。本院针对口腔医学研究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多样,在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应该结合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以过程性管理为主线,以阶段性目标为导向,及时反馈阶段教学效果,促进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展。

2.4.2 重视临床考评,加强临床质控管理 临床实战训练是口腔医学研究生教学的重点环节。口腔医生的独立操作性很强,与患者的关系更多的是一对一的交流,这为临床质控管理带来了难度。本院在学生的临床教学中,除重视带教老师的过程性监管之外,还充分利用医院的临床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每位研究生设立独立工号,与带教老师的工号关联,学生每接诊一名患者,必须通过带教老师的工作站审核后,方能进行临床操作。临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也为定期抽查学生的临床工作量完成情况及医疗质量提供了方便。当然这种考核方式也存在一定弊端,对于未纳入医院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质量控制项目,如口腔修复模型的质量控制,正畸患者的口内照片资料等,将无法通过信息化系统进行评价,这也是今后需要探索的课题。

2.4.3 考评与奖惩制度相结合 研究生学习较之本科学习,有更强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制订详细的奖惩制度,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细化考评环节,加强过程性管理;(2)加强教研室的监管作用,研究生的表现与教研室的教学绩效考核挂钩,突显教研室在研究生教育中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3)开展学期、学年“大比拼”活动,除学校外,院系应该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设立研究生毕业门槛,严格把关,做到“奖” “惩”结合。

2.5 重视口腔医学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口腔医学创新人才,不仅要求具备精湛的临床技术,较强的科研思维,还必须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人文素养水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口腔医学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首先将思想政治课纳入研究生教学课堂,科学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客观评价,树立自信心;同时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学会释放压力,舒缓情绪,保持良好学习心态。其次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各个环节,利用良师形象,言传身教。最后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之,在口腔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中,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口腔医学专业发展的时代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要,它对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满足大众口腔健康需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应该充分发挥导师与教研室的作用,实现个人与集体力量的结合,加强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的综合培养,推行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学生过程管理,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

[1]朱辛奕,曲保忠,李卫华.口腔医学教育现状与发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2009,30(3):178-180.

[2]付天星,文平,吴婷.中国口腔医学大事年表(二)[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0,28(2):223-228.

[3]王丹平.研究生教育与自主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1):88-89.

[4]金福春.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的作用[J].教育,2016,1(8):253.

[5]李继兵,李芳红.中美硕士研究生导师制比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43-46.

[6]张玉峰,施斌.PBL教学模式在口腔种植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育,2013,21(6):1125-1126.

[7]谢静波,汪玲,包江波,等.口腔医学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口腔卫生资源,2016,19(2):134-136.

[8]杨世茂,刘尧,李运峰,等.探讨口腔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及临床操作能力的协同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5):882-884.

[9]林青.过程性评价在高校教学管理评价中的践行[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32(9):113-114.

[10]王垚,王金华.形成性评价在口腔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6,45(11):1575-1577.

[11]朱根华,严志宏,杨明,等.探索基于过程控制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179-184.

10.3969/j.issn.1671-8348.2017.16.045

2016年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yjg20163032)。 作者简介:蒋琳(1983-),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口腔医学大学生教育研究。△

,E-mail:zhm5025@aliyun.com。

G643

B

1671-8348(2017)16-2297-02

2017-01-12

2017-03-15)

猜你喜欢

口腔医学创新型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口腔医学》2022年杂志征稿及征订启事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2019第14届口腔医学十大新闻评选
V eraW an g
导师榜
口腔医学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