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高职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研究

2017-03-27莫意清王亚丽孙春和李韦嫦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党员队伍教育

莫意清+王亚丽+孙春和+李韦嫦

【摘 要】本文分析“2+1”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队伍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理论探讨学生党员信心、乐观、希望以及心理弹性开发的教育策略,为高职学生党员队伍教育创新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职学生党员 心理资本 党员队伍 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030-02

加强党员教育是提升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如何造就一批高质量的大学生党员,取决于党员队伍教育的机制及模式创新。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党员教育存在政治教育课程单薄、学生可支配时间少、学习主动性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只有切实培养党员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才能帮助党员自觉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在学生党员队伍中,不少学生党员存在敏感与自卑、自我放弃、偏激与逆反等心理倾向,如果处置不当,不良的心理倾向甚至可能发展为人格偏执和抑郁情绪,不利于学生党员的信心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阻碍党员素质的提升。

心理资本致力于个人信心、乐观、希望以及心理弹性的开发与培养,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也给学生党员教育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因此,本研究从心理资本开发的角度,紧密围绕挖掘与培育党员信心、乐观、希望与心理弹性等积极心理能量,探讨党员队伍教育的创新,全面提升党员队伍教育的质量。

一、心理资本理论简介

心理资本理论涉及四个方面的心理特质:信心、乐观、希望和心理弹性。信心是个人对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感受,是胜任的自信程度;乐观是个人归因倾向的体现,乐观的人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因(能力、努力),将失败归因于外因(任务、运气);希望是个体的动机状态,是追求成功的勇气和自信;心理弹性是心理“复原”能力,增强心理弹性能够使个人遇到挫折时,实现心理状态顺利复原或者达到更高水平。心理资本理论致力于开发个人心理潜能和完善自我,在学生党员队伍教育中运用心理资本理论,帮助党员培养积极的学习热情,引导党员以乐观、自信与希望的积极心态不断自觉学习、自我完善,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质量。

二、心理资本视角下党员教育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1”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学生党员队伍教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偏少,学生理论获取渠道单一。政治素质教育理论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课程,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课时量仅占全部理论课课时的9.1%(见表1)。因此,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的渠道相对单一。

另一方面,理论课程教学量大,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少。由于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课程压缩在两年内完成,导致不少学生课程排课相当满,一些专业的课堂授课时间占据80%以上(见表2)。由于缺乏时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偏低,甚至不得不放弃接受党课学习或党校学习。

(二)高职学生党员队伍的不良心理特征。在思想政治课程单薄、可支配时间少、学习任务重的背景下,党员队伍的不良心理特征不容忽视:第一,缺乏主动性,知识获取过于依赖课堂。思想政治类课程仅占很少量的课时,学生党员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第二,缺乏信心,存在消极放弃的心理。低年级学生由于心理年龄偏低,对追求先进、保持先锋的信心不足,致使争创先进的积极性低、内在动力不足。第三,归因偏差,心态消极。高职学生入党积极性很高,但是对入党动机的认识不充分,遇到挫折时,不能恰当分析原因,容易产生消极心态、消极逃避。第四,自制力弱,学习积极性难以保持。高职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心理自控能力差,容易产生放松、享乐的心理,主动和自觉提升政治素质的积极性不足。

(三)心理对策。面对高职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学生党员的不良心理特征,应该以学生为本,培育党员的信心、乐观、希望和心理弹性等心理资源,发挥党员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一是加强学生党员的信心教育,帮助他们积极评估自身的能力,提高信心,推动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党员自觉从课堂外获取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党员积极的归因,树立乐观心态。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培养中的问题与挫折,保持乐观心态。三是提高学生党员的心理弹性,提高抗挫折能力。高职学生入党积极性较高,但是不少学生也存在信心动摇、放弃的念头。因此,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培养与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四是明晰希望,保持希望是维持学生党员朝着目标方向努力、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资本。

三、心理资本理论对高职学生党员教育的启示

心理资本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基于此,学生党员队伍教育应以信心、乐观、希望及心理弹性等心理资本开发为视角,创新学生党员队伍教育的模式。

(一)党员队伍教育重视心理潜能激发。高职院校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学习任務重、自由支配时间少,党员队伍教育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模式,鼓励课堂外自主学习。思想政治类课程少、课时量少,学生从课堂获取知识是有限的。只有充分激发党员的心理潜能,培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引导党员自主学习,应对课堂教育的不足。因此,党员队伍教育应关注党员积极心理状态的培育,重视学生党员心理潜能。

(二)党员队伍教育立足心理资本培训。依据心理资本理论,创新党员教育内容,变传统的知识学习为心理资本开发训练。提升党员的信心、培养乐观精神、保持希望等,是培养党员积极心理状态、解决党员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心理资本理论认为信心可以通过成功经验加以塑造,乐观可以通过学会评价与寻找机会加以开发,希望可以通过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进行发展,心理弹性可以通过风险管理、应对策略进行训练。因此,党员教育可以通过目标制定训练、团体辅导、榜样扮演、归因训练等教育辅导模式,强化学生党员的心理资本开发与培训。

(三)党员队伍教育立足学生心理资本优化。党员队伍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党员积极的心理能量,引导党员自觉、自主学习。心理资本理论致力于积极心理状态的培育,有助于保持和提升学生党员的积极心理状态。因此,高职党课在设计时,第一,要考虑培养党员积极心理状态,明确目标、训练富有挑战,有利于帮助树立信心。第二,要通过游戏互动加强与沟通,保持学生党员的积极心理状态。第三,要强化归因训练,引导党员形成良好归因,如把成功归于能力与努力等内因,把失败归于环境与任务等外因,进而保持乐观、拥有希望,达到维护个人积极的心理状态。

四、小结与展望

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党员队伍教育研究,为新形势下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依据。立足于党员心理资本开发,党员队伍教育更凸显以人为本,更凸显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应立足学生主体,积极开发学生党员信心、乐观、希望及心理弹性等心理资源,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从而达到自主学习、自觉提升自身政治素质的有利局面。

心理资本可以通过培训与开发得到挖掘和提升。因此,应创新高职学生党员队伍教育模式,依据心理资本理论设置党课课程,通过集体活动、团体辅导、心理训练等多种培训形式,挖掘和开发党员信心、乐观、希望及心理弹性等积极心理资本,给学生党员培育一种追求理想、争创先进的积极心理状态,帮助他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并促进学生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桂兰.心理资本视角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2]孟林,杨慧.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学习压力的调节作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1)

[4]杨燕.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才智,2016(6)

[5]孙洪敏,丁莹莹.高职院校“2+1”模式下学生党建分类管理探索[J].价值工程,2012(36)

[6]仲理峰.心理资本对员工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7(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14ZZZ03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莫意清(1983— ),男,壮族,广西宾阳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學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王亚丽(1981— ),女,黑龙江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孙春和(1984— ),女,白族,云南洱源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李韦嫦(1984—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

(责编 卢 雯)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党员队伍教育
关于加强疗养院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
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