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与变革

2017-03-26赵旭

采写编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闻编辑广播电视创新

内容提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新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新闻编辑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因此,应当及时革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现状,接着进一步阐述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需遵循的原则,从挖掘新颖的新闻视角、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妥善处理采编后期工作、创新新闻理念等方面,探究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

新闻编辑是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基础与核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新闻编辑工作的效率对新闻报道效果具有直接影响。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得以迅速发展,这种时代形势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新闻编辑理念和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受众的需求,只有多角度挖掘新闻信息,并借鉴吸收新的新闻编辑理念,深入受众生活,全面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够增强广播电视新闻内容的新颖性,进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

一、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现状

首先,内容较为单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相继出现,受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在新闻编辑中,许多编辑人员依旧采用传统形式编辑新闻内容,在传播途径与形式方面都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这就导致新闻内容缺乏特色,难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其次,延续传统新闻焦点。当前,许多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依旧采用原有的编辑方法与思路,一些广播电台为了吸引受众,盲目的将一些不同形式的新闻内容随意汇集在一起,这导致新闻内容缺乏深度,焦点不明确,最终也势必影响新闻的专业性。

再次,主题较为空泛。目前许多广播电视新闻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若某一新闻节目传播效果较好,就会立刻出现许多类似栏目,例如,近年来出现许多调解类新闻或案件分析类新闻,雷同现象严重。在广播新闻编辑中不论是新闻标题,还是内容都缺乏新颖性,导致受众出现审美疲劳,最终将流失听众。

最后,广播电视新闻受众流失。只有具备固定的受众,才能够实现新闻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由于广播电视新闻受到一定的地域限制,无法像网络新闻一样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它的传播范围有限,导致经常出现受众流失现象。

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创新原则

首先,要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新闻具有宣传的功能,我国新闻媒体是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工具,所以,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在创新过程中应当遵循正确的舆论导向,要结合当前的政治形势,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挖掘贴近人民生活的新闻内容,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其次,要具有真实性。新闻报道就是为了揭示事件的真相,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改革要遵循真实性原则,不能为了博取眼球,对某一事件进行夸大报道,误导受众,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应当通过真实还原和深入剖析,帮助受众了解事件原委。

再次,要遵循专业性原则。在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中,应当尊重和维护当事人的隐私,尤其对处于保密期的事件和人物,要进行细节的模糊化处理,可以采用字幕说明的形式进行模糊处理,在增强新闻编辑专业性的同时,充分尊重受众的新闻知情权。

三、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与改革策略

(一)挖掘新颖的新闻视角。要创新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就必须挖掘新颖的新闻视角,这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具备敏锐的新闻感知能力,及时捕捉新闻的关键点,进而寻找新颖的切入点,通过专业的新闻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带给受众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和工作中都面临着巨大压力,因此,可以选取较为幽默诙谐的新闻题材,增强新闻语言的形象性、趣味性,以趣味性的新闻信息帮助受众缓解压力,调节受众生活。例如在报道有关大卫雕塑清洗的新闻时,可以采用较为新颖的语言和视角:大卫自1504年诞生以来还从未洗过澡,现在终于有人为大卫洗澡了,这次洗澡需要耗费十五万欧元,并耗时七个月,大卫虽然具有健美的肌肉,看起来俊朗年轻,但他其实已经五百岁了。这种生动、形象的新闻报道可以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传达必要的新闻信息。此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还需要切实考虑当前的时代需求,并重视新闻的实效性,新闻编辑人员要运用自己的职业思维、技术能力、业务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把握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例如2014年马航MH370在飞行途中突然失去消息,世界各国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新闻报道,美国媒体从多层面捕捉和分析马航失联事件,其新颖的报道视角迅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力,第一时间将事件信息传递给人们,我们可以研究借鉴国外媒體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二)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广播电视新闻应当准确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状态,并通过广播电视媒介准确传达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大众关心国家大事。所以,在新闻编辑中要准确把握国家的政治方向,并结合相关的新闻事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促使受众可以将新闻信息与自身生活联系在一起,进而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并整合资源,选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指导。新闻编辑人员要深入民众生活,展开全面调查,并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了解受众最需要、最关注的新闻信息,进而有针对性的采编新闻,以提升广播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应当了解受众喜爱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此基础上找准切入点。比如,一档新闻节目的受众多为某一地区的农民,那么新闻编辑就要深入当地农民生活,调查该地区农民关注的问题,报道贴近其生活的新闻,报道语言要通俗易懂,并结合生活实例,促使当地农民在获取新闻信息后,主动分析和思考,作为自己今后生产生活的指导。总之,广播电视新闻的目的是为受众服务,要吸引受众注意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

(三)创新新闻理念。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并非简单地记录和叙述事件,而是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具备较强的新闻敏锐性与洞察力。与此同时,还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以新颖的视角挖掘新闻,寻找新闻报道的切入点。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闻获取的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新闻编辑工作中应当合理采用先进器材与数字技术,模拟还原一些事件的场景,以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增加新闻价值。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所以,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还要及时革新自身的专业理念和加强知识储备。一方面,新闻编辑人员要尊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深入剖析事件背后的真相;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学习各种新理念和新方法,从多个视角和层面深入报道新闻事件,增加新闻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只有不断创新新闻理念,才能够避免新闻编辑在内容和形式上出现同质化现象,增强新闻内容的个性特征,充分吸引受众注意。

(四)妥善处理采编后期工作。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点,其中不仅包括素材整理、新闻采访、资料收集,还包括编辑处理,新闻编辑人员要对搜集到的音频、文字、照片、视频、图像等素材进行专业化加工和处理,进而通过录像资料或文字信息,揭示新闻主题,反映事件背后的真相,引导受众通过新闻事件进行思考和反思,并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引导。在新闻编辑后续工作中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比如在撰写新闻解说词时,若要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就要对视频画面进行特效处理或编辑,以设置悬念,增强报道内容的感染力。此外,在制作视频文件时,新闻编辑人员还要考虑视频的文字、画面、播放时长等元素之间的配合,只有合理协调这些元素,才能达到预期的新闻报道效果。在报道新闻时,新闻编辑人员要运用自身的录播技术,适时切入有关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提升整体采编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内容和形式都有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所以,若要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及时革新新闻编辑的形式和内容。在遵循政治性、时效性、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编辑视角,并及时革新新闻编辑理念,避免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同质化现象,提高新闻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丽辉.刍议县级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改良与创新[J]. 西部广播电视,2013.

[2] 王文化.电视新闻采编的画面细节把握思路研究 [J]. 祖国,2013.

[3] 李莉娜.广播电视站新闻采编工作的創新研究 [J]. 西部广播电视,2014.

[4] 路娜.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J].读书文摘,2015.

[5] 符蕾.新时期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发展策略 [J]. 西部广播电视,2014.

[6] 焦昕.广播电视新闻采编的技巧与策略研究 [J]. 科技传播,2014.

[7] 王溦. 以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传媒产业新型发展之路[J]. 中国报业,2014.

[8] 朱宏玲.浅谈电视新闻采编的创新策略 [J]. 西部广播电视,2014.

(作者简介:赵旭,济宁市兖州区广播电视中心,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新闻编辑广播电视创新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