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喧哗与骚动》的多角度叙述

2017-03-25王颖颖

参花(下) 2017年10期
关键词:班吉尔西喧哗与骚动

◎王颖颖

《喧哗与骚动》的多角度叙述

◎王颖颖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代表作品。福克纳打破了传统的叙述方式,成功地运用了多角度叙述手法。该小说采用四个不同的视角来反复叙事,深化了主题,从而揭示了美国南方旧秩序的瓦解与传统观念的丧失给现代人带来的困惑和绝望。

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多角度叙述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位极富创造性的作家。《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经典代表作品,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技巧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结合作品,从多角度的叙述手法着手试作分析。

一、多角度叙述

多视角叙述的运用是福克纳创新的结果。它是现代小说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手法,这种叙述方式的特点是在整体结构上,采用多个人物从各自的角度来叙述事件,各个人物的讲述内容既相互包容又互相印证,在个人有限的叙述中实现总体叙述的无限性。[1]这种叙述方式的好处,是不足的地方可由读者依靠自己的想象加以补充,完成作品的解读。

《喧哗与骚动》的四个部分分别采用了四个叙述视角。福克纳先让三兄弟: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讲一遍自己的故事,然后自己用“全知角度”,以迪尔西为主线,讲剩余的故事。这四个部分相互交织,交替使用,通过四个人的讲述,康普生家族所发生的事逐渐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几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同一个主题,从而构成它独特的审美价值。

二、内视角和全知视角下的文本叙述

小说第一章以康普生家的小儿子班吉的视点来陈述。通过他的意识活动,渲染了家族落魄的氛围。班吉是一个天生的白痴,虽然三十三岁,但只有三岁小孩的智力,他缺乏思维能力,仅凭自己的感觉和印象客观地记录康普生家所发生的事件。虽然其中的很多情节纷杂混乱,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他的零碎的记忆中获得一些关于康普生家族的信息。比如凯蒂的婚礼、昆丁的自杀等重大的事情。他的感觉也很敏锐,能辨别多种气味,比如他能闻到凯蒂身上树的香味,舅舅身上雨的气味等。通过这种混乱的内视角,读者可以看到康普生家族走向没落的信息。

紧接着是家中的长子昆丁自杀前的意识活动,这种内心活动,传达了他无力而又绝望的信息。作为在旧的价值标准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昆丁继承并严格遵循着旧的传统观念,思想保守,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精神十分脆弱。家族的颓败、凯蒂的堕落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他无法从旧传统中摆脱出来,不承认时代在前进,当他明白旧时代一去不复返时,只能绝望地以自杀来结束精神的痛苦。昆丁的死亡宣告了康普生家族所遵循的旧的传统和正统伦理道德的彻底破产。这部分采用的以昆丁自杀前的内视角所进行的叙述显然比班吉清晰。

杰生的讲述在第三章。这一章展现了杰生当家后的情况。与哥哥昆丁相反,杰生竭力摆脱旧的传统。他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对金钱的迷恋导致了他道德观念的丧失。他痛恨一切,嫉妒父亲变卖土地供哥哥上大学,怨恨姐姐凯蒂影响了他的前程,敌视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他不讲什么是道德廉耻,只迷恋金钱,把凯蒂寄给小昆丁的抚养费占为己有,在小昆丁偷走他所有的钱之后,他不再相信任何人。金钱使他扭曲了人格。福克纳说:“对我来说,杰生纯粹是的恶的代表。从我的想象里产生出来的形象中,他算最邪恶的一个。”[2]这部分杰生的意识呈现得更为清晰,是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完成叙述的。

最后一部分由在康普生家服侍了三代人的黑人女佣迪尔西叙述。这一部分与前三部分采用内视角的叙述方式相反,以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来讲述,陈述条理清晰。这部分以迪尔西为主线,站在迪尔西所代表的人性的角度,带领读者走到故事之外,以一种冷静敏锐的目光客观地审视着康普生家族所发生的一切。迪尔西是作者最欣赏的人物。福克纳说:“迪尔西是我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因为她勇敢、大胆、诚实。她比我自己勇敢得多,也豪爽得多。”[3]迪尔西富有强烈的同情心,她丝毫不畏惧杰生的仇视和一些世俗观念的歧视,敢于保护弱者,她身上闪烁着母性的光辉。她虽是黑人女佣,但心地善良,为已失去生活气息的家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是美好人性的化身。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说展示了作家独特纯熟的写作技巧,多角度叙述手法也为读者树立了多面生活的镜子。读者可以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凭借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力,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致力于小说艺术的再创造,从书中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段中领略艺术世界独特的魅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审美感受。

[1]Abbott, H.Porter.The Cambridge Introduction to Narrativ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M].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3]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王颖颖,女,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班吉尔西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的嗅觉叙事研究
一个人的爱情小镇
一个人的爱情小镇
一个人的爱情小镇
夏尔西里怀想
对超文本版《喧哗与骚动》的解析
由《喧哗与骚动》窥见凯蒂的悲剧形象
解读《喧哗与骚动》中凯蒂的悲剧命运
《喧哗与骚动》中首章非线性叙事分析
班吉的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