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医秦明:鬼手佛心的“尸语者”

2017-03-25李雪

北广人物 2017年4期
关键词:秦明法医死者

法医秦明:鬼手佛心的“尸语者”

根据“法医秦明”系列小说改编的网播剧《法医秦明》播放量已突破了10亿大关,堪称“现象级网剧”,剧中那个屡破奇案的法医秦明的原型,就是小说的作者、安徽省公安厅的80后法医秦明。

他不仅能用手中的解剖刀找出真凶,为人雪冤,更在业余时间,写出了《尸语者》、《无声的证词》等“法医秦明”系列小说,吸粉300多万。

每个法医都会有一个心路历程,一开始可能是害怕,然后是对死者的悲悯,再然后是对犯罪分子的仇恨,最后是淡然。这种淡然,当然不是情感的淡然,而是对生死的淡然。秦明给自己起的网名叫老秦,其实他并不老,只有34岁,他的微博头像是一个戴黑框眼镜、穿白大褂飞奔的平头小伙子。

10年“尸语者”

当初,为了秦明长大后干什么,他的父母没少争论。母亲是某医院的护士长,想让他当医生;父亲是刑警,想让他当警察。1998年高考结束后,父亲把他报志愿的事给垄断了——提前录取:中国公安大学、中国警官大学;重点:安徽大学法律系;普通:皖南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中专:安徽省警校。

可是因为秦明的视力没有达到1.5,提前录取落空了,分数也没达到重点线。最终,他去了皖南医学院法医学专业,也算是满足了父母双方的心愿。父亲曾开解他:“学医也挺好,医学院女生多,毕业可以带个女朋友回家。”秦明也按指示办了,妻子是小他两届的师妹。到了学校,秦明才知道,全班40人,只有他是第一志愿报考的。但实际上,他也不太清楚法医到底是干什么的。让他对这个职业刮目相看的,是大一暑假时的一次见习经历。那天,秦明跟着师傅出现场,一名18岁的少年在一场群殴中中刀身亡。这是秦明第一次参与解剖。在解剖台上,他把尸袋慢慢拉开时,整个人都呆住了:死者竟然是他的小学同学。死者身上有五六处刀伤,致命的一刀在胸口,但几个嫌疑人都不承认捅了胸口。

经检查后发现,死者胸口创口边缘有一小块皮瓣,这很可能是卷刃的刀在抽出时造成的,师傅就是凭着这一小块皮瓣,确定了凶手。“我惊讶地发现,法医在破案中还能起这么大的作用。”秦明说。2005年,秦明考到了安徽省公安厅,如愿以偿地做了一名法医。对法医这个职业,他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多人认为法医就是尸体检验嘛,其实,他是命案侦破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我用一个时髦的词儿来诠释——‘尸语者’,就是能听懂尸体说话的人。”

要客观,不纠结

每个法医都会有一个心路历程,一开始可能是害怕,然后到对死者的悲悯,再到对犯罪分子的仇恨,最后是淡然。这种淡然不是情感的淡然,而是对生死的淡然。前不久,有个村子里一个独居的武疯子死在了自家的床上。经解剖发现,他身上有多处骨折,还有大面积出血。他家门口有很大一摊血,血的旁边还有一个很深的刹车痕,当地警方就判断是因交通事故致伤死亡的。秦明看了以后发现了问题,如果车轮轧到肋骨,一般会形成两条骨折线,断成三截。但死者的好几根骨头都是断成了四截,说明至少是两次受力,应该不是交通事故。另外,死者的头部和鼻部损伤应该是软质的东西形成的,不是交通事故中,因地面形成的伤。所以,他认定这是一个命案。

最后,这案子破了,打人者也被追究了责任。原来,那个人骑电动车经过,这个武疯子跑过去打人家,那人反过来打他。受伤以后,他自己跑回家,因失血过多,一睡过去就休克了,而他的血还在流,最后流死了。秦明做的结论一出来,办案单位就不乐意了,因为他们还得继续查下去,而死者家属也嫌麻烦,说不想追究了,赶紧火化算了。“因为大家都觉得少了一个累赘,没有人愿意去为这个生命负责。”秦明说,“但在法医的眼中,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你要还逝者一个真相,不能让他们枉死。”

对于法医而言,任何一个案件背后,不只是一个生命,也有情与法的角力。而法医的一个态度、一个证据,可能就决定了整个案件的走向,甚至一个人的生死。有这样一个案子。一个男孩得了脑癌,开了两次刀,还是复发,很痛苦,家里也早就一贫如洗了。一天,男孩在医院的水池里溺死了。尸检时,秦明在孩子身上发现了伤,原来是父亲把他摁到水里溺死了。在鉴定报告里,秦明如实地写了这一点,同时也说明了孩子脑部恶性肿瘤的程度,这也必然会导致他的死亡,而且过程痛苦。“这个父亲必须要负刑事责任,其实他也很痛苦,也是为了孩子着想。所以,我们会去找一个平衡。”“遇到这种案子的时候,你自己会不会纠结?”面对记者的提问,秦明毫不犹豫地回答了6个字:“要客观,不纠结。”他还说:“做人做事,只要你坚持了原则,就没有什么好纠结的。第一,法医学就应该是严谨的,不应该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和践踏。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对得起良心,对得起逝者,对得起事实,对得起科学。第二,酌情原则,把小孩的病情写出来,对他父亲是有利的。总之只要本着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不要让自己的任何情绪去影响这个鉴定结论,就OK了。”

写小说为法医正名

由于法医工作的特殊性,人们对于他们可能并不了解。在影视剧中,他们都是又酷又帅、目光犀利的;但在一些人眼中,他们却是不太吉利的,会被误解,甚至因此蒙受不白之冤。秦明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有个妇女和另外一个妇女打完架,总感觉到自己的膝盖不舒服,就去做伤情鉴定。但检验结果出来,她没有伤,是正常老化。这人不服,又不知从哪看到了秦明的名字,就到处发帖“公安厅法医科秦明上蹿下跳为堂妹开脱罪行”。其实秦明根本没有负责过这个案子,只不过恰巧和打人者都姓秦。秦明曾为此事耿耿于怀了好久:“我知道我挺显老,但你也不至于把我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安排给一个50多岁的妇女当堂兄吧。”但他更觉得,需要让更多人了解法医的工作,为法医正名。

2012年除夕夜那天,秦明开始在博客上写小说。没想到,喜欢看的人越来越多,再后来,就有出版商找上门来。当年9月,他的第一部小说《尸语者》出版了。小说基本以他在工作中的案例为原型,虚拟时间、地点和人物。“我书中的师傅,就是我现实中的师傅、副处长陈林;痕检员林涛的原型叫王林涛,是我同事;妻子铃铛,就是我的妻子,因为她网名叫‘铃铛姐姐’。”此后,秦明一发不可收,出了“法医秦明”系列,成了国内最畅销的悬疑小说作者。

秦明说,自己并不比同事出众,只是因为他把这些故事写了出来。正如他诚恳的话一样,这个被“粉丝”称为“萌叔”的法医,是个很诚恳的普通人,没有任何的矫饰和夸张——一如法医客观真实的职业要求。

据《华声》李雪/文 整理

猜你喜欢

秦明法医死者
虫虫法医
ORGANIZED GIVING
秦明:做个会说“段子”的好法医
环境法医“捉凶”记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HCN4、Cx43在电击死者窦房结组织中的表达变化
破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