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类型研究
——以湘西金中村为例

2017-03-24张志强谭益民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物质性线状点状

张志强,谭益民,2

(1.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类型研究
——以湘西金中村为例

张志强1,谭益民1,2

(1.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2.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变迁,在传统村落中起纽带作用的村落公共空间作用不断淡化。以前那些和谐的人居环境已成为历史,很多传统村落成为只有古老表皮的空壳。通过采用实地调研测绘、基础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湘西金中村传统公共空间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四种空间类型及保护策略,以期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活态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传统村落;空间类型;公共空间;金中村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文化、村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聚居至关重要的人创环境。公共空间界面形态丰富、尺度大小不一,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不同类型空间场所的需求,同时也是血缘和宗亲关系赖以维系的空间纽带[1];既包含了村民日常生产和生活层面上的物质性容器场所,也包含了社区邻里交往的精神性内容场所[2-4]。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广大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的变迁,在传统村落中体现村落特色的公共空间正在淡化,很多乡村出现了“千村一面”的趋同现象。本文选取金中村为研究案例,以村落中起内核作用的公共空间类型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成果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和乡土文脉的传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 公共空间类型界定

公共空间首先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提供了人们不同层面的交集可能,它是由自然和人工的元素组成的有形聚落。作为容器来讲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具备了空间的界定、比例、尺度等形态特征[5]。从聚居学上分析它涉及到了居民之间交往的可能性和由此产生的社交关系,是一种基于物质容器型的非物质性内容空间,包含了内容和容器两大部分[6]。在传统村落研究中通常按照物质容器型空间的几何特征把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空间类型[7]。

(一)点状公共空间

点状公共空间包括点状内核空间和散点状空间。点状内核空间是具有凝聚和向心作用的空间类型,往往在分布上处于村庄的核心部位,对村庄的布局起着统摄的作用,可以通过聚会的形式把村民集中起来,形成了传统村落中影响范围最广的公共空间类型。这种内核性点状公共空间主要有宗祠、塔、公社礼堂等,是村落历史沿革、村落文化基因的载体,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场所[8]。

在传统村落中以散点状存在的公共空间,通常具有尺度较小、空间特征明显、分布广等特点。这种点状的公共空间具有多样功能性,能满足村民不同类型的需求,体现了传统村落的生活气息,一般位于道路的交叉口、古树下、古井旁、池塘边。散点状的公共空间通常和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的行为足迹相连。

(二)线状公共空间

线状公共空间的围合可以是建筑实体,也可以是自然界面,如森林、河流、田野等。其围合界面丰富,空间具有流动性,居民在其中自由穿行,呈网状散布于村落中,是具有导向性的公共空间类型。这种线状公共空间主要有街巷、河流沿岸、农田中的阡陌交通等,有丰富的节奏性和韵律感,也是点状和面状公共空间联系的空间廊道。

(三)面状公共空间

以面状形式出现的村落公共空间其空间的容器性特征不是很明显,空间界面较模糊,为不同的人群提供了共同交往的可能性,具有亲人化、平和性的场所属性。面状空间类型主要有晒场、广场等开场型空间。一般作为祠堂、礼堂等点状公共空间的前奏空间,一般情况之下也不会单独产生。

(四)公共空间的非物质类型

非物质类型的公共空间主要是针对于人类聚居的内容而言的,它包括了个体及由个体组成的社会,其围合界面就是人本身,在村落中主要是以各种集会的形式出现,如各种民俗和乡土活动。通过具有乡土气息的民俗性节日活动把村民聚集起来,以人为空间界面,以某种活动为载体,产生出了社交的联系点。和物质性的公共空间一样,非物质性的空间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壤,在村落的整个社区聚居中起到了一个活动性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是居民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保障。

二 金中村传统公共空间类型分析

(一)金中村概况

图1 金中村公共空间保存分布图

金中村位于湖南省溆浦县黄茅园镇,明清时期这里就形成了以黄茅园镇为中心的集镇。村域面积4.1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1560人,在历史上形成了具有完善人居系统的理想人类聚居(图1)。从类型上来分该村的公共空间分为物质性容器类型和非物质性内容类型两类,其中物质性容器型公共空间(表1)包括点状公共空间、线状公共空间、面状公共空间。非物质性内容型公共空间主要是各类政治、经济、文化、民俗活动。它们共同组成了金中村形态丰富层次井然的公共空间肌理结构。

表1 传统村落物质性容器型公共空间

(二)物质性容器型公共空间

1.点状公共空间

金中村的点状公共空间分为点状内核空间和散点状空间(图2),其中散点状公共空间具有代表性的是“升平人瑞”牌坊(图3)。内核空间包括祠堂和人民公社礼堂。祠堂建于清同治7年,建筑平面布局为合院式,是村民祭祖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礼堂是村内重要集会场所,是兼具政治性和文化娱乐活动性的公共空间,它在人类聚居学中所具有的内容性意义要大于容器性意义,是村落内部社区与外部更大的社会发生联系的场所,是村落历史的重要见证和村落文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 点状公共空间保存分布

图3 点状公共空间(长寿牌坊)

2.线状公共空间

村落中连接各个点状空间的村级道路和住宅之间的巷道尺度较小,空间形态蜿蜒曲折呈网状散布于村庄,编织了村落的空间脉络肌理(图4、图5)。线状公共空间以南北向两条村级主要对外交通为主。村落东部形成于元代的羊角坪古驿道,是当时连通云贵高原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村内的一个重要历史环境空间要素。连接各个院落的巷道空间结构、层次分明。

图4 线状公共空间保存分布

图5 线状公共空间(巷道)

3.面状公共空间

村落中的面状公共空间(图6)主要以村级广场和建筑院落中的晒场、打谷场组成,这些附属于祠堂、礼堂或者是村级活动中心的广场是村内居民集会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晒场和打谷场(图7)是实用性生产和生活空间,同时也为村民的日常交往提供了平台。

图6 面状公共空间保存分布

图7 面状公共空间

(三)非物质性内容型公共空间

金中村内非物质性公共空间主要建立在物质性公共空间实体之上的,和物质性的公共空间一样,非物质性空间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土壤。村内分别有传统戏曲、传统音乐和传统技艺等文化形式(表2),其中喔喝灯会是金中村独有的一种民俗活动。据黄茅园金中、茅湾等村的唐姓族谱记载,喔喝灯从明朝洪武年间就开始流行,每逢重大的节日村民都要舞起喔喝灯以表示庆祝。作为传统民俗活动的草龙灯也很盛行,在每年的农历春节村内就会舞起草把子龙灯以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表2 传统村落非物质性内容型公共空间

三 金中村传统公共空间保护现状及策略

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金中村的传统公共空间保存现状也不尽相同,有些传统公共空间还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有的已处于废弃的状态,面对濒临消失的困境。通过对该村的实地调研,我们把村落中的传统公共空间保存现状分为四类,如下表3:

表3 传统公共空间保存状况

对优秀的传统公共空间进行保护和利用是延续传统村落文脉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传统公共空间的保护涉及到物质实体和精神文化空间的保护,既要保护公共空间的“壳”,也要保护空间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根据金中村公共空间的保护现状提出如下保护策略:

(一)物质空间与精神空间双层保护

对开放式的点状、线状和面状公共空间的保护和修缮应结合空间原有尺度和围合界面尽量恢复原貌,严格按照点状核心空间及散点状空间的等级划分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在点状空间的修复上,如村内的祠堂、古井、古牌坊,应尽量保持空间尺度的真实性及建造材料的真实性,由于某些构件的损坏而影响空间完整性的,必须进行替换,且应使新旧材料形成对比,保存空间的原真性。线状空间的古驿道、巷道及面状空间的广场等,则应该采用乡土的铺装材料进行修复,保留线状空间的历史痕迹。非物质性公共空间主要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首先应对依托于公共空间而发展起来的非物质文化如传统戏曲、传统音乐、民俗活动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对于有代表性的优秀遗产,如村内的木偶戏、草龙灯文化、喔喝灯,应以村集体为组织单位培养传承人,最终做到物质空间和非物质空间的同轨保护。

(二)合理利用空间,扩展空间功能

伴随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传统公共空间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使空间得以延续利用,应在不破坏原有空间的前提下延伸、扩展其利用价值。对于如礼堂类的公共空间,可以结合传统村落的特色旅游,改造成具有科普教育性的民俗博物馆或村落传统文化展演区;对于村内保存价值一般的民居建筑,应结合居民的意愿进行功能性改造,如改造为特色民宿或古村游的接待服务。最终以空间功能的置换为途径达到延续空间的利用价值。

(三)明确责任,提高保护意识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管理模式的优化和管理责任主体的明确是各项保护和利用措施得以落实的前提。首先应该在政府层面上建立科学的传统村落管理机制,建立以传统村落主管部门为管理主体、以村委会为责任主体、以全体村民为参与主体的村落保护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的责任和任务。制定村落的传统建筑、历史文化遗存及人居环境的保护条例,建立奖惩机制,对保护不当的情况应该按照相应的保护条例和法律进行惩罚。其次加强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和其所包含的非物质文化的宣传,如可利用每年的喔喝灯文化节进行村落历史文化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其中,感受村落文化,提高社会对村落保护的认识,让社会资源也介入到保护和利用中来。

传统村落是一个和谐的人类聚居,而传统公共空间是传统村落的核心,具有凝聚力因子。对传统公共空间的利用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的,完善的保护是有效利用的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确实有些公共空间已经不为居民所需要,可以在不破坏原有空间格局和界面的情况下用功能置换和功能延伸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和再利用,激活这些公共空间的活力,让居民真实地、活态地在其中生产与生活。

[1]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扬·盖尔.交往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刘琮晓.“场所精神”的延续[J].中外建筑,2003,(8).

[4]袁媛,肖大威,黄家平,等.传统村落边界空间保护初探[J].南方建筑,2014,(6).

[5]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6]C A Doxiadis.Ecumenopolis:The inevitable city of the future[M].Athens:Athens Publishing Center,1975.

[7]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8]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M].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

(责任编校:简小烜)

Research on Types of Public Spac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ZHANG Zhiqiang1, TAN Yimin1,2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7,China; 2.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Tourism of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Hunan 410004,China )

As the quick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hange of people’s lives, the function of public spac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which used to play the link role in the past is fading away constantly. The harmonious human settlements have become history and many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only old and empty shells.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public space of Jinzhong village in western Hunan was conducted by the means of field surveying, basic data collection and questionnaire. On this basis, four types of public space are concluded and several protection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living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public space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traditional village; space type; public space; Jinzhong village

2016-11-14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编号:CX2016B640。

张志强(1991— ),男,湖南怀化人,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生态人居环境设计。谭益民(1962— ),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国家林业局森林旅游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森林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

F590.3

A

1008-4681(2017)01-0050-04

猜你喜欢

物质性线状点状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某住宅楼的混凝土点状爆裂原因分析
无取向硅钢边部线状缺陷分析及改进措施
酒店非物质性激励与员工忠诚度的关系
热轧卷板边部线状缺陷分析与措施
地理诗学的批评实践:评《海明威的地理:亲密感、物质性与记忆》
利用国际政治资源保护我国物质性海外利益的路径探析
浅谈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线状生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性”保护:基于无锡宣卷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