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

2017-03-24韩振春

参花(下) 2017年5期
关键词:运动感画作艺术家

◎韩振春

论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

◎韩振春

绘画中的运动并非是真正的物体运动,绘画所呈现出的只是静态物体,而所谓绘画中的运动感是绘画本身所带给人们的感觉,是所谓的不动之动,是从感官上来对运动进行诠释。本文以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分析西方绘画构图运动感表现的沿革基础上,从具体构图方式上,深刻解析西方绘画中运动感的体现。

西方 绘画 运动感

一、西方绘画构图中运动感表现的发展和变化

从古埃及的绘画构图来看,其运动感的表现更多的是姿势再现性,即在古埃及,绘画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人轮廓的清晰度,甚至于一些过于强调特点特征的,其对运动感的表现出自于形象扭转姿势。而对于希腊绘画来讲,在古希腊许多艺术家追求和理解美的含义的同时,通过瞬间运动,或者说艺术家通过对某个个体的观察和研究,从而联想出具体的画面,即通过对个体的观察来体现构图中的运动感。就中世纪而言,当时的社会历史使得绘画本身沿袭困难,许多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理解在画布中创造出运动效果,尤其是为了表现运动的空间,通过一张画,平行地画出其他运动表现,造就了中世纪通过感觉性来体现构图运动感的绘画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解剖为绘画构图中运动感的体现提供了有利条件,艺术家开始从一瞬间的画作表现来强调绘画整体的叙事性,从而表现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巴洛克时期艺术家对其绘画构图中运动感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根据其具体理解和感受,同时通过形式语言对运动感进行表现等。

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又具体根据时代不同以及绘画表现形式等的不同,有了新的解释。如在印象主义绘画形式下,通过模式等方式的运动感表现;立体主义绘画条件下,通过不同视面对运动感的表现;抽象主义在结合印象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绘画特点基础上,对于动感的表现等。

二、西方绘画构图中运动感表现的基本样式

(一)倾斜造就的运动感

所谓倾斜造就的运动感,简单来讲,就是通常在绘画构图中,通过一些倾斜的方式进行构图,从而形成运动感。整个画面构图的节奏感十分强烈,尤其是右下角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从低到高排列,即通过倾斜的构图方式,来造就和加深视图的运动感。同时,通过左上方灯光的照射光纤回执,来更加突出整个画面的动感。

(二)线性关系造就的运动感

就绘画本身而言,线条是构成整个画作的基础,绘画的具体表现,完全是通过艺术家线条的绘制来传递情感。一般情况下,直线的构图更容易让人们感受到一种固定、平静的物体,例如大道;而曲线则更容易让人联想到活动性较强的东西,例如水流等。这也就是说,曲线是能够让人联想到运动感的绘画构图方式,尤其是通过不止一条的曲线,更能够让人产生所谓的运动感。在绘画的整体构图中,很多情况下,为了保证整个画作的艺术感,通常不会直接运用曲线来表现其本身的运动感,而是通过对整个画作的布局方式,例如通过一些“Z”型或者“S”型的构图,来进一步表现整体绘画构图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三)几何图形造就的运动感

几何图形是比较丰富的,例如三角形、四边形等,而通过几何图形的变形或者是重心改变,都能够造就出一定程度的绘画运动感,尤其是通过多个几何图形的结合。在《梅杜萨之筏》一画中,作者如籍里柯就在整个画作中,将不同元素间的几何图形进行链接,例如在两条帆绳以及木筏之间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组成倾斜的梯形,不仅将整个构图有效地进行平衡,也通过海平面的几何图形表现,带给人们视觉中大海的变化无常和波涛汹涌,达到运动感的体现。

(四)瞬间形象造就的运动感

绘画所体现的是画面,是一个固定的画面,其并不能像电影或者视频一样,通过动态的表现形式来具体解析具体事物或者人的发展动态。绘画只能体现一个短暂的画面,因此,这个画面想要更加明显地体现运动感,就势必要抓住整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性瞬间,或者人们活动的关键性动作瞬间,即通过这个瞬间的绘画表现,能够让画作观看者直接联想到或者直接进入一整个事物发展的过程,或者说运动过程。

(五)形象的综合与分解造就的运动感

《链子上一条狗的动态》通过对于狗身体某个部分,即腿和尾巴部分的重点分解处理,将其腿转变成为快速转动的车轮子,来体现狗奔跑的运动过程。同时,又将主人牵的绳子同样也分解成许多条,来进一步表现狗的运动状态。除了对狗部分的分解表现之外,其他地方几乎和一般静止的狗没有区别,但是,这种艺术表达手法,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画面不和谐感,反而更加强调了这幅画作整体的动感。这种绘画构图运动感的体现,就是所谓的形象综合与分解,简单来讲,就是通过部分表现,来体现整体的运动感表现。

[1]乔国锋.论西方绘画构图中的运动感[J].艺术百家,2015(06).

[2]文淑丽,陈宇刚.浅论传统中西方绘画构图的差异[J].芒种月刊,2014(05).

[3]陈淼.静中的动——论绘画中的运动感[J].艺术百家,2009(S1).

[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觉感[M].滕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563-568.

(责任编辑 宋倩)

韩振春,男,中专,吉林省榆树市博物馆,助理美术师,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运动感画作艺术家
运动感知觉训练对儿童注意力的改善效果研究——以乒乓球训练为例
非比寻常
学生画作欣赏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回忆
从书法艺术中欣赏抽象美和形式美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