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阅读真正发生
——自选文本“To refugees,it’s destination Germany”教学设计

2017-03-24姜莉萍毛艳萍

江苏教育 2017年59期
关键词:难民文本文章

姜莉萍 毛艳萍

让阅读真正发生
——自选文本“To refugees,it’s destination Germany”教学设计

姜莉萍1毛艳萍2

以阅读认知过程模型为指导开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就是通过输入丰富的背景知识,提供学习中的评价,开展批判性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元认知水平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英语阅读;合作学习;批判性阅读

【设计理念】

阅读技能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如何在高中阅读课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值得高中英语教师探讨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和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转换教师角色,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教育者的共识。根据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的“i+1”原则,教师教授的内容应稍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从而真正做到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提高学生语言习得的效率。教材中的课文固然经典,但是有些课文的时效性略有滞后,笔者选择这篇通讯题材的文章,主要看中的是它的时效性,它涉及的难民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难题,所以想围绕这个国际热点让学生进行讨论,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关于国际国内大事件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培养他们课堂内外泛读与精读并驾齐驱的意识。

本次“杏坛杯”展评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笔者认为这个主题主要突出了人的地位,也就是课堂中学生的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宰,实现教学“在学习,真学习”的目标,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笔者对课堂做了以下的架构。

1.阅读材料的选择。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材料的难易度把握就显得至关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宜晦涩难懂,既要有话题性,又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体系。所以笔者选了这篇文章后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使之成为一篇难度适中、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并有思想高度的阅读文本。

2.阅读教学活动的设计。

笔者设计了几个讨论环节,首先是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其次是对文章细节描写、人物刻画的分析与掌握,当然还有对文章里个别字词的意义猜测。这一切既为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Presentation做了铺垫又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享受团队合作的成果。

3.做好学案帮助学生更好地预习复习。

由于课堂中讨论的话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对相关事件一无所知的话就很难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所以笔者布置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去查找与难民有关的资料,了解不同国家对难民的不同态度。同时在课后要求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短文以期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的效果。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希望学生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学习对难民问题有一个更为清晰透彻的理解。

2.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结构和一些比较复杂的句型结构的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意识,培养责任感。

4.帮助学生准确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5.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方法

1.Communicative approach交际教学法。

2.Whole language teaching整体语言教学法。

3.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任务型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课前一分钟开始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Heal The World”,并利用歌词中的 “Make it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导出话题:我们能不能活在这样一个没有战争、人人幸福和平的世界?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不是理想的完美世界?同时呈现那张震惊了全世界的叙利亚男孩溺亡在海边的照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开展对难民问题的热身讨论。为了帮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叙利亚难民的背景知识,随后播放TED演讲“Let’s Help Refugees Thrive Not Just Survive”的一段视频,出示话题:叙利亚难民为什么要逃离自己的祖国?

Step 2 Fast reading and sentence analysis

通过导入部分的讨论,学生对叙利亚难民的背景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时候进入阅读材料,首先一起分析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这部分主要是细节描写、人物描写。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让他们简单概括各小节的大意。然后要求学生再次阅读、讨论,用几个形容词分别来形容段落中提到的欢迎叙利亚难民的德国人的人物性格和受到接待的难民的心理状态。第三次阅读一、二两段欣赏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用典型例子加细节描写突出人物性格,连续使用短句,用一系列的动词来加强效果,渲染气氛。)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使用语言,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是为了让学生在日后的英语写作中能活学活用,写出更地道更漂亮的英语。)

Step 3 Careful reading

进入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三至五段)的阅读。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概括段落大意,然后就两个长难句与学生一起分析句型结构,猜测句中生词和短语的含义。进一步分析人物心理,通过对 “redemption”这个生词的词义猜测让学生分析德国人对难民的热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为了弥补二战时期他们对别的国家的伤害,寻找心灵的救赎)。

Step 4 Structure analysis

对课文的两部分进行了总体的把握和细节分析之后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第一部分(第一、二段)为Introduction,第二部分(第三至五段)为Body,这时,教师提问:“文章到这儿完整了吗?”学生会自然反应:“不完整,还差Conclusion”。这时自然过渡到文本的最后一部分。

Step 5 Reflection&Presentation

让学生就怎么看待难民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小组分工、协作学习,有讨论、有记录、有报告、有呈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发展他们的人类整体观,实现对阅读文章内容的升华。)

Step 6 Consolidation

教师对整堂课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表扬,然后回归到导入部分的歌曲“Heal The World”,带领学生一起哼唱这首歌曲,这时候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感情显然要浓于课前,突出歌词 “If you care enough for the living, make a better place for you and for me”。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总结出和平反战的主题。再次播放“Heal The World”以看着歌词跟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文章,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更好地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爱好和平的情感。)

Step 7 Homework

写一篇散文并修改。

(设计意图:家庭作业是对课堂最后步骤——讨论的延续,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把课堂中学习到的写作手法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的板书设计根据课堂活动的一步步深入逐渐呈现,黑板的左侧是课堂的导入部分,是学生观看了叙利亚难民的视频后的感受:心碎,同情,可怜,伤心,贫困……右侧是读完课文后对成功抵达德国的叙利亚难民心情的描述:感激,幸福,释然,友爱……中间用他们课堂的讨论结果来链接:反战,和平,团结,携手。

【团队推荐】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满堂灌的现象仍然很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针对阅读语篇“量大、文难、思维要求高”等特征,对文章的处理过于粗放肤浅,阅读活动大多采用快速阅读获取信息的方式,文章内涵未能得到深层次挖掘,文本资源被浪费,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不匹配,学生参与不足。在写作方面,学生语言的输出内容单薄、语言单一,篇章结构布局比较凌乱,无法形成有效的交际篇章。

在本次“杏坛杯”苏派青年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中,姜莉萍老师的课题选材与其他教师不同,她选择了课外阅读材料 “For refugees,it’s destination Germany”,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利用文本,指导学生先整体感知,形成表层理解,再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整体推进、循环加深,实现深层理解,真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对高中英语课堂阅读和写作教学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尝试。

姜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有三大步骤:阅读准备、阅读过程、阅读输出。

课前准备时,姜老师播放了Michael Jackson 的歌曲“Heal The World”,这首歌的主题是世界和平,学生在这首歌的感染下,开始了英语学习。课堂开始,姜老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图片,引导学生表达对音乐和图片的感受,引出话题“refugees”。之后观看视频,从视频中获取更多关于话题的信息: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refugees? What can you get from the video?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并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通过图片、视频展示,学生了解了背景知识,并对阅读文本进行了大胆预测。这时姜老师通过整体粗读、领略大意,分段细读、注意细节,整体再读、深层理解等几个步骤指导学生概括段落大意,查找关键词语,通过分析语句,对人物性格特征进行探讨,对篇章语言结构进行深层理解和运用。帮助学生完成归纳理解语篇主旨、提炼重要信息、分析文章结构逻辑、评价作者观点及写作策略等深层次的阅读任务,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又加强了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锻炼,体现了“人在课中央”——学生的课堂主体性。

阅读输出体现在读后续写的教学任务中,姜老师要求学生从阅读材料中走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解决“难民”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在实施任务前,给予适当的帮助。读后续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话题中心、写作意图的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整个读写教学过程中,姜老师通过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学习策略,培养独立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重在理解文本,让学生整体阅读,享受阅读过程,做到师生互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快乐学习。

本节课教学内容突破了课本限制,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挑战,也让我们听课的诸位教师对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反思。

“人在课中央”,学生在课堂中央,是课堂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不能控制、干预过多,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的指令要明确,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去独立阅读、推理、想象、发现、归纳、概括,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告知、讲解,教学设计要与学生能力相匹配,不要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文本体裁和内容大胆选择、大胆尝试,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央学习、感知、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思维能力、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G633.4

A

1005-6009(2017)59-0038-03

1.姜莉萍,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5)教师,一级教师;2.毛艳萍,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盐城,224005)教师,一级教师。

(推荐人:毛艳萍)

猜你喜欢

难民文本文章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世界难民日
——聚焦各国难民儿童生存实录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为让小难民开心 他冒险送去上万个玩具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