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常心应对考试是最佳策略

2017-03-24陶新华周微微

江苏教育 2017年48期
关键词:动机中考考试

陶新华 周微微

平常心应对考试是最佳策略

陶新华1周微微2

在中考、高考备考期间,家长和教师期望过高、过度追求优异成绩和缺乏对学生本身的关心,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家长要相信考生已经付出了努力,尊重考生自己的感觉,构建良好的、适合的社会支持系统,这样才能让考生在考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考生而言,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是最佳策略,要发现和识别自己的情绪,并进行适当管理,同时辅以适当的体育运动,以缓解焦虑,提高考试复习的效率。

平常心;中考;高考;焦虑

一、中考高考的压力人群

(一)焦虑紧张的考生父母

研究发现,考生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控制源不同,学生考试焦虑有差异。父母给孩子的压力越大、父母对孩子的控制越强、父母生活压力越大,孩子考试焦虑越严重;父母越尊重孩子,和孩子沟通的时间越长,给予积极期望越多,孩子考试焦虑越轻 (倪敏,2010)。还有学者研究发现,父母的职业对考生的心理有影响,其中父母从事教育职业,对学生考前的心理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刘相申 李艳华,2005)。

(二)殚精竭虑、费尽心思的教师

高考、中考是现在国内最公平的人才选拔考试,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考出好成绩,进入更好的学校,因此教师在中考、高考前也是殚精竭虑、费尽心思,教师成为影响学生焦虑的压力群体。大量研究显示,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师生关系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马丽华,2005)。所以,教师也需要正视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以平常心态来应对考试压力。

(三)绞尽脑汁、全力以赴的考生

在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赛场上,大家共同的口号是“只能赢,不能输”。高考时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成绩起伏,没有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者屡见不鲜。学习曲线和高原现象所揭示的心理特点需要考生、教师和家长高度重视。高原现象是练习成绩在一定水平上暂时性的停顿现象,它与生理的极限和工作效率的绝对顶点是不同的。产生高原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在长时间集中性的训练中学习热情下降、身体过分疲劳,以及旧的技能结构限制等 (彭聃龄,2012)。考生需要知道,出现这一现象是正常的,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升学考试只是众多事件中的一件。面对高原现象和起伏的成绩,需要及时放松身心、改变学习方法、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调整思考问题的角度等,这些做法都可以显著提高学习的效果。

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对我们很有启发。著名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也就是说,动机强度处于中等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一旦动机强度超过了这个水平,对行为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彭聃龄,2012)。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一味拼搏刷题就是动机过强的表现,到了考场就会“怯场”。

二、妨碍考试成绩的主要心理症状

查阅研究文献发现,学生在中、高考的压力下会产生的症状种类繁多,其中前三项症状为焦虑、强迫和敌对。有研究者发现,在参与调查的842名高考学生中,考试前有17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占20.31%;有371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占44.06%(陈美英 陈玉妹,2003)。还有学者应用SCL-90对重点高中和一般高中333名高三学生进行考前心理调查并作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学习成绩学生的躯体化、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几个因子分呈显著差异,尖子生焦虑因子分比中等生高,差异有显著意义(张永忠 金艳,2005)。可见,尖子生虽然在学业上领先,但焦虑和压力也相应较高,他们越是有希望考上好的学校,就越怕失败。

高考压力比中考压力产生的焦虑更多,这也不难解释。无论从学校的重视程度还是从社会的舆论强度来说,高考无疑比中考“更胜一筹”。有学者用SCL-90调查了应往届高考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应届生与往届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在总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应届生与往届生在躯体化这个因子上有差异,往届学生比应届学生具有更高的躯体化表现(陆海涛,2005)。考生在考前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包括焦虑、强迫、抑郁、紧张、敌对、失眠、胃口不好等症状,都会随着考试这个应激源的结束而逐渐消失。处于应激状态的考生不能忽视这些症状,要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适当进行自我调整或接受辅导。

三、考前心理辅导建议

(一)家长和教师

1.积极预期,尊重、信任。家长和教师是影响学生考试的重要他人,家长和教师期望过高、过度追求优异成绩和缺乏对学生本身的关心,是影响学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积极预期是指基于一定客观事实对结果持有乐观的积极的态度,教师和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表现出积极预期,但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要相信考生已经付出了努力,尊重考生自己的感觉,这样才能让考生在考前保持良好的心态。

2.构建良好的、合适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与其周围社会环境接触的所有方面,包括亲人、朋友、同事、领导等物质及精神相互联系的总和,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现在大多数考生都拥有比较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但是要提供符合考生需要的支持是需要多动脑筋的。相关研究者提出了四种主要社会支持类型:情绪性的、评价性的、信息性的和工具性的(李卓,2010)。一般来说,教师的鼓励、期望、陪伴、教学与反馈提供了评价性和信息性的支持,父母提供更多的是情绪性和工具性的支持,体现在父母对孩子情绪的抚慰和生活起居的照顾。对于中学生来说,“客厅里的妈妈”非常重要,父母要在客厅,尽量少打搅孩子,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中全神贯注学习,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合适的支持。父母要懂得科学膳食,更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和行为习惯。

(二)考生本身

考生自己的考前和考场心态对考试结果有直接的影响,以“平常心”面对考试是最佳策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其实就是三年学习的最后一次作业,认真完成,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这就是最好的考试表现。这样的心态更容易让考生拥有自信,从容应对,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

控制情绪是考生的难题,有的考生表现为焦虑、紧张,有的考生表现为抑郁、低落,还有的表现为强迫和反强迫。这些情绪问题也有性别和学科差异,如:女生考前心理障碍率高于男生,以情绪不稳定、无信心较显著,失眠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理科生考前心理障碍率高于文科生,以情绪不稳定、失眠较为显著(文莎丽 毛开新,2008)。在单调乏味的复习中,考生产生消极情绪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发现和识别自己情绪,并进行适当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在某个时间段放飞自我。

体育运动是做好情绪管理的普遍有效的方法,可以选择跑步、打球,或者听歌、听音乐等。研究者发现,每天参加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SCL-90各因子均值中,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三项与国内常模相比均呈显著性差异(刘杰,2004),每天参加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三方面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水平。由此可见,即使考试再忙、时间再紧张,每天抽出30分钟去运动是十分必要的,这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和能量补充,学习效率会更高。如考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擅长音乐演奏的适当演奏一小段时间,喜欢画画的静心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等,都会对身心有益,能够缓解焦虑,提高考试复习的效率。

G444

A

1005-6009(2017)48-0007-02

1.陶新华,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000)副教授,博士;2.周微微,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00)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动机中考考试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你考试焦虑吗?
动机不纯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