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老年教育 助推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

2017-03-24四川老年大学何云渠崎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社区

□ 四川老年大学 何云 渠崎

发展老年教育 助推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

□ 四川老年大学 何云 渠崎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将养教结合模式引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是目前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发展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重要意义,通过调研和思考,探索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对策。

养教结合 新型养老模式 发展对策

四川作为人口大省,老龄人口数量大、比重高、增长速度快,老年人口数量和老龄化程度排名均在全国前列。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让他们既“颐养”又“乐学”,不仅事关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新形势下,如何将养教结合模式引入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是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

现阶段四川全省普遍实行三种养老模式:一是居家养老,二是社区养老,三是机构养老。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专门养老机构为补充的主流养老模式。

发展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重要意义

养教结合是适应老年人需求的积极养老理念,是体现传统孝老文化美德的重要养老模式,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体现,是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养老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积极开展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意义重大。

(一)养教结合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多元化服务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和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重在解决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重在提升老年人全生命周期的生活质量。养教结合不仅是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基本内容,也是改善和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有利条件,更是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基本途径。养教结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养老模式,融入老年教育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文化品位,满足其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二)养教结合有利于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一个人的生命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如何活得更精彩,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养老并不等于被动接受照顾,老年人可以通过参加教养结合的学习,发掘兴趣爱好,广泛结交朋友,消除失落和孤独,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文化品位,扩充精神空间,陶冶情操。通过学习和参与活动使老年人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身心机能等得到提升,帮助他们保持较好的生理机能,有效降低记忆减退、老年痴呆等疾病的发病概率,重建和发展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老年观,乐观对待生命,认识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养老幸福感。

(三)养教结合有利于发挥老年人的优势。离退休老年人经过岁月积淀和实践总结,拥有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通过养教结合的再学习,为他们再次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提供了新的能力支持,有助于将其优势加以拓展,在他们自愿且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鼓励其参与科研、教学活动。通过积极帮助他们拓展发挥优势的空间,使他们在家庭发展、科学普及、环境保护、社区管理、社会公益、治安维稳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奉献社会。

当前养教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是对于养教结合的观念不统一,认识不到位。

二是针对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的养老模式,老年教育课程设置往往受场地、师资和不同老年群体等因素制约,致使教学内容单一贫乏。大部分街道(社区)基层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场地小,不能容纳更多的老年人,以至于有些地方还不时出现老年人为跳广场舞而“争”场地的现象。目前,我省基层老年大学(学校)的兴趣班、活动班教学课程基本是以音乐、舞蹈、太极拳等内容为主,设置种类单一。而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金融理财、电脑网络等课程设置不多。基层老年大学(学校)由于没有在编教师、课时费低、待遇差等原因,无法吸引高学历年轻教师,造成师资匮乏。

三是老年远程教育发展缓慢,导致了居家养老的养教结合质量不高。目前,全省老年远程教育普遍存在发展缓慢的问题,省级没有老年远程教育平台,老年远程教育师资及课程资源匮乏,只有少数几个市、县开展老年远程教育实践,远远不能满足居家养老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发展养教结合新型养老模式的思考与对策

(一)统筹规划,共谋养教结合发展新格局。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开展养教结合对老年人个体和整个社会有重大意义与价值。应因地制宜成立养教结合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实施专门管理,逐步形成一个由政府统筹规划,由民政、老龄、教育、文化等行政部门负责业务指导的齐心协力共谋发展的格局。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开展养教结合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通过落实优惠扶持政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图书馆、文化馆等单位到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以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参与养教结合服务。

(二)新增教学站点,扩大养教结合供给。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点,以及老年养护院、城市社会福利院、农村敬老院等养老机构中设立固定或流动的学习场所,配备必要的教学设施设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推进养教结合一体化,使其真正融入养老服务体系。把健康生活方式、科学膳食、合理用药、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生命教育等纳入养教结合教学内容,提高老年人健康生活、安度晚年的质量。

(三)引入专业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大专院校师生参与老年教育志愿服务。积极引入专业师资人才和志愿者,建立健全以培养、评价、管理、使用、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对有老年教育经历的师生志愿者,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从而让年轻、有专长、热爱养教结合的师资人才脱颖而出,热心服务老年人。

(四)运用“互联网+”,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发展网络教育无疑是关注弱势老年群体的有效途径,为全省构建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步入真正的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可依托四川省老年大学协会的资源,建立全省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并形成资源库,免费提供给全省老年人学习使用。

(五)立足不同养老模式,丰富完善教学内容。

突出抓好居家养老的养教结合

居家老人参与老年教育,要么是去就近的老年大学(学校),要么是到所在社区的文化站,要么是通过家庭老年远程电视教学参与学习。在课程设置上,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设置。老年大学(学校)教学面宽,包含琴棋书画、营养保健、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社区的文化站或文化活动中心以唱歌、舞蹈和太极拳练习等情趣爱好为主,辅以防欺诈知识、安全知识的学习;而远程电视教学往往以收藏鉴赏、养生保健、历史地理等知识为主。

农村老年学校,除开设一些音乐、舞蹈、健身等寓教于乐的课程外,要特别注重开设适合农村老年人的科技兴农、养生保健、脱贫致富、维护权益、破除封建迷信和移风易俗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学习让他们找到致富路、长寿路,实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努力抓好社区养老的养教结合

一是利用城乡社区市民学校或老年学校,课程设置突出唱歌、跳舞、腰鼓、太极拳等,再设置一些社会适应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金融理财、电脑网络等方面的课程;二是利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课程设置突出棋牌、健身保健等;三是组织老年大学学员、书画协会、老协宣传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进社区或广场文化活动。

同时,社区要发挥优势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协调辖区内的各大院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教育、文化机构向老年群体免费开放,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对在城乡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文体娱乐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应降低准入门槛,支持其发展。有条件的街镇、社区应创办各类老年人学习小组、读报组等互助志愿组织,通过发挥社工在养教结合中的作用,指导帮助老年人开展老年教育活动。

支持搞好机构养老的养教结合

机构养老入住的大多是高龄老年人和身体机能虚弱的老年人,要针对这些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支持鼓励养老企业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搞好养教结合。企业要利用机构内活动场地和优越的设施条件,经常组织入住老人开展适合他们的以养生保健、康复教育为主的一体化服务活动,比如:组织机构内的专业康复治疗师、医生、护理员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助教,对老年人开展思维训练、记忆力训练、绘画能力训练、身心机能活性训练等教学课程,帮助他们延缓记忆衰退,加快身体机能康复,提高生活品质。也可组织入住的老人开展游教活动,通过游览祖国美丽山河,让他们精神愉悦,开阔心扉,放飞梦想。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社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