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咬定春天不放松

2017-03-24金芬园

饮食保健 2017年5期
关键词:春饼立春荠菜

文/金芬园

咬定春天不放松

文/金芬园

立春日吃春饼称为﹁咬春﹂。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其实不仅要在立春这一天咬春,《饮食保健》杂志倡导大家咬定春天别放松,不但在立春这一天要吃好吃对,一整个春天都要吃得舒服吃得健康。

立春时节吃什么

立春吃什么养生?立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你知道立春吃什么传统食物吗?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在南方则流行吃春卷,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此外立春还有四大传统食物。

1、春饼

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擀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菜包括熟菜和炒菜。

2、春盘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细切五种辛辣的生菜盘装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3、春卷

除了春饼之外,春卷也是立春日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节庆美食。春卷是由古代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成。宋代有一种“卷煎饼”,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已经出现将春饼卷裹馅料油炸后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已出现春卷的名称。

4、萝卜

据汉代崔寔《四民月令》一书记载,我国很早就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的饮食习俗,而到了明清以后,所谓的“咬春”主要是指在立春日吃萝卜,如明代刘若愚《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亦载:“打春即立春,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雨水时节吃什么

适宜吃什么

1、根据此时风邪渐增、湿气渐重的气候特点,应多吃谷类、豆类、面食和新鲜蔬菜,例如粳米、山药、黄豆芽、绿豆芽、春笋、莴笋、韭菜、小白菜、菠菜、荠菜、芹菜、油菜、蒲公英、柳芽、猪肉、大枣、花生、枸杞、胡萝卜、黑木耳、鸡肉、鸡蛋、蜂蜜等。

2、宜服用生阳祛湿的清补药物,如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淮山、茯苓等,以调养脾胃。

禁忌吃什么

1、忌食红参、川芎、肉桂、茴香、花椒等热性物,以免耗气伤阴。

2、少食狗肉、羊肉、雀肉等温热之品。

3、少食其他油腻、腥发之物。

多喝汤粥养脾胃

雨水时节,人的脾胃容易虚弱,此时应多食汤粥以滋养脾胃。汤粥容易消化,不会加重脾胃负担,山药粥、红枣粥、莲子汤都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将汤粥配上适当的中药做成药膳还能滋补强身。如可根据初春时节肝气旺盛的特点,在药膳中加入沙参、西洋参、决明子、白菊花、首乌粉等升发阳气之药材。

脾胃虚弱的人应避免进食饼干等干硬食物。因为干硬食物不仅不好消化,还可能给胃黏膜造成损伤。另外,老年人脾胃功能不好,此时应以流食和松软的食物为主,这类食物可以促进人体对营养的吸收。最后,晚餐要尽量少吃,因为如果晚餐过量,则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的症状,还会影响睡眠,“胃不合则卧不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吃辣,防燥热

雨水时节,空气湿度增加,但气温仍然很低,因此此时的天气寒中带湿。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往往预热壅阻。此时若吃燥热的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预热让人想吃凉东西,但吃凉过多,则会使脏腑为湿寒所伤,出现胃寒、腹泻等症状。所以,雨水时节饮食应以中庸为原则,不吃生冷之物,也不能吃大热之物。冷饮、辣椒都是应当慎食的,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少喝酒,特别是白酒。

惊蛰时节吃什么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2、蛋

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过三只蛋黄,蛋白则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应摄取超过300毫克胆固醇。原来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胆固醇,是接近纯蛋白质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摄取量不像蛋黄般受限制。

3、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

4、玉米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它含纤维素特别高,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

5、芋头

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中医认为芋头可补中益气,因其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

醪酒的制作方法简便而有独特的技巧,须得有匠人专酿,并非人人都会。它的做法:先将糯米用水淘尽杂质,再浸泡温水中约十二小时,捞出上笼蒸熟,倒在未使用过的油脂肉类的净案板上,凉冷,用蒸了米的蒸锅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适量的甜酒曲,装入瓷盆,放在约摄氏50度的热炕上,用干净棉褥盖严,过一昼夜半,揭开被褥,就可以闻到浓郁的酒香气味,说明醪酒已经酿成,连盆放到冷凉处,准备食用。节气气候温和,阳光明媚,应适当进食糯米、红枣等来调节身体机能的平衡。“太阳糕”以糯米制皮,内包枣泥馅,馅中还加入了白瓜仁及秘制桂花,既有五谷丰登的寓意,又满足了人们食疗的要求。

吃春菜

旧时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也称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叫“春汤”。还有俗语“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体健康。

春分时节吃什么

吃太阳糕

太阳糕是由大米和绵白糖混合制成的方形小点心,在北京地区已消失约百年。记者在稻香村门店看到,新上市的太阳糕上面印着红色的“太阳”,具有浓厚的民俗气息。食俗专家称,春分

春分习俗吃春菜,时令蔬菜是养生首选。

1、荠菜

吃春菜是春分的习俗,挖荠菜、炒鸡蛋,可以去除猫冬积藏下来的浊气,免于春困。春季补钙首选蔬菜,非荠菜莫属。荠菜营养丰富,其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含量较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含钙量接近同等质量牛奶的3倍。

要挑选不带花的荠菜,这样才比较鲜嫩好吃;荠菜根的药用价值很高,食用时不应摘除;荠菜不宜久烧久煮,时间过长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也会使颜色变黄,荠菜做菜时,不要加蒜、姜、料酒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2、香椿

春分时节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最好的。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食用香椿,不染杂病”之说。中医认为,香椿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功效;它味道芳香,能起到醒脾、开胃的作用。

不过春食香椿要趁早,等到四月中旬之后,大部分地区香椿芽中的硝酸盐含量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也就是说,香椿芽越嫩,其中硝酸盐越少,那么将来储藏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也越少。

3、豆芽

春天是维生素B2缺乏症的多发季节,春天多吃些黄豆芽可以有效地防治维生素B2缺乏症。常吃黄豆芽有健脑、抗疲劳、抗癌作用。黄豆在发芽过程中,黄豆中使人胀气的物质被分解。有些营养素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市场上出售的无根豆芽多数是以激素和化肥催发的,无根豆芽是国家食品卫生管理部门明文禁止销售和食用的蔬菜之一。正常的绿豆芽略呈黄色,不太粗,水分适中,无异味;不正常的颜色发白,豆粒发蓝,芽茎粗壮,水分较多,有化肥的味道。另外,购买绿豆芽时选5~6厘米长的为好。

炒豆芽时应热锅快炒,使维生素C少受破坏。绿豆芽性寒,烹调时宜配上一点姜丝,中和它的寒性。炒绿豆芽时加入一点醋,既可防止维生素B1流失,又可以加强减肥作用。

4、莴笋

春季也是各类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研究发现,莴笋中的某种物质可以抵抗春季因过敏而引发的鼻炎,缓解过敏病人的痛苦。常吃莴笋可增强胃液和消化液的分泌,增进胆汁的分泌。莴笋中的钾是钠的27倍,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莴笋和芸豆就是补钙的绝妙搭配。每100克芸豆含钙135毫克,而莴笋的根中含有一种菊粉,能够加强钙的吸收。莴笋和芸豆适合凉拌,不仅爽口,而且营养损失少。

5、韭菜

春分时节值得一吃的有韭菜。俗话说,韭菜有“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之说。这时的韭菜嫩鲜,最好吃。韭菜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叶酸和钾含量也不错。而且,韭菜中有大量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另外,韭菜特殊的辛辣香味来自于其含有的异硫氰酸盐,有抑制多种细菌的作用。

春韭比较细嫩,经不起大火旺油的折腾,所以烹炒时要注意火候和时间,不要过度烹饪。注意,韭菜有“洗肠草”之称,对于消化不好或有胃肠道疾病的人来说,不要多吃。

6、春笋

春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春笋里面有难溶的草酸,会引发过敏性鼻炎、皮炎、荨麻疹。拿笋炒其他食物吃的时候,先把笋放在盐水里煮10分钟,又去了涩气,又除了草酸。过敏体质的人,切忌把春笋和海鲜一起吃。

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宜吃春笋。胃溃疡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大病初愈者这类人消化功能较弱的,过敏体质者如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4岁以下小孩、刚生完孩子的产妇、老人,还有结石病人等均不适宜吃春笋。

清明时节吃什么

老北京传统的寒食十三绝

近年有民俗专家建议,传统的寒食十三绝——即具有老北京特色的十三样寒食节凉食,应尽快打包申遗,以免断了传承。不论这是否能够实现,姑且逐一看看这些小吃的故事。

姜丝排叉,不但是北京传统小吃,也是北京茶菜的一个品种。茶菜是满族、回族礼仪性食品。满族人在设席宴客时,习惯用茶及茶食为先,然后才是冷荤、热菜、甜食、汤等,一定按顺序上。回族人不饮酒,但为了礼节,多以茶代酒,因而茶菜是必不可少的。

硬面饽饽,是一种似烧饼大小的混糖戗面火烧,入口有咬劲,微甜且香,用手一掰掉渣。现在已经无影无踪。

焦圈,形似炸面包圈,色泽深黄,形如手镯,焦香酥脆,常作为另一种北京特有小吃豆汁儿的配菜食用。但是在今天的营养学看来,太过油腻,最好少吃。

糖卷馃,可以说是最具特色的清真节日食品,主料为山药和大枣,皆有滋补作用,也是一道药膳。

豌豆黄,是北京春夏季节一种应时佳品。豌豆利秀、止渴,和中下气。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北京的豌豆黄分宫廷和民间两种,故事里又和慈禧老佛爷有关,据传说西太后最喜欢吃了。

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原为御艾窝窝,后来在明代传入民间,《金瓶梅》中记录当时流行的美味中就有艾窝窝。

马蹄烧饼,两层薄皮,内空,形似马蹄,现在也已没有售卖的了。

螺蛳转儿,因其形似而得名,旧时小吃店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蛳转儿,用微火烤干水分再卖,烤干了叫干迸儿,用于下酒,所以北京有句口头语 :干迸儿就酒嘎巴脆。

馓子麻花,古名为环饼、寒具,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

驴打滚,豆面糕又称驴打滚,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为什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燕都小食品杂谈》中就说:黄豆黏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

蜜麻花,又称糖耳朵,因为它成形后形状似人的耳朵得名。

糖火烧,老北京人都知道通州有三宝,其中之一就是大顺斋的糖火烧,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来访的外国政要还特意带它回国呢。

芝麻酱烧饼,无需多说什么。它的一个兄弟澄沙烧饼倒有点意思,因为豆沙馅要从边上露出一些,别名蛤馍吞蜜。

谷雨时节吃什么

适宜吃什么

1、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比较适合,如甜瓜、甘蔗、枇杷、菱角、桑葚、西红柿、黄瓜、苦瓜、冬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蕨菜、马齿苋、淡豆豉、海藻、海带等。

2、宜食粳米、鳝鱼、豆腐、苜蓿、鸽蛋、牛肉、蚕豆、猪肉、芹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菠菜等食物。

禁忌吃什么

1、少食狗肉、羊肉等温热之品。

2、忌食红参、川芎、肉桂、茴香、花椒等热性物,以免伤阴助火。

3、不宜食用太过滋腻的食物,如肥肉、猪油、动物内脏等食物。

4、风寒湿痹者忌食柿子、柿饼、西瓜、芹菜、生黄瓜、螃蟹、田螺、蚌、海带等生冷性凉的食物。

吃对食、药除积热

谷雨时节,很多人会感觉体内积热,身心不适。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到郊外出游,呼吸一下山野中的新鲜空气,有利于排出人体内的积热,使人心旷神怡。当然,食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常用的食疗方有竹叶粥、绿豆粥、酸梅汤或菊槐绿茶等,同时也可以搭配一些清热养肝的食物,如芹菜、荠菜、菠菜、莴笋、荸荠、黄瓜、荞麦等。

如果症状严重则应到正规的中医诊所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不同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所以在清除积热时所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通常来说,体质较热的人应以平性的药材来清除积热,体质偏寒的人则应选择温性的药材。

小心高蛋白食物伤肾

晚春时节,天气开始变热。这时,人体内肝气稍伏,心气开始慢慢旺盛,肾气也于此时进入旺盛期,所以在饮食上我们也应略作调整,尽量多吃一些益肾养心的食物,并且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的负担。

养生专家告诉我们,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量与人的体质有关,一般每千克体重每天需要摄入0.8克蛋白质。也就是说,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每天摄入大约40克的蛋白质就足够了。

郊游时注意饮食卫生

谷雨时节,温度适宜,是出游的绝佳时机。但此时的气候非常适宜各种病菌生长和繁殖,食物容易变质,因此是各种肠胃疾病的高发期。另外,由于此时昼夜温差较大,受凉后人也容易患上肠胃疾病。外出郊游时劳累奔走,人的抵抗力会大大降低,此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饮用来源不明或没有消毒的水;水果一定要清洗后再食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刻吃东西;不要随意吃野外采摘的果实、野菜;在车船上不要吃得过饱,否则易引起肠胃不适。

猜你喜欢

春饼立春荠菜
农事 立春
荠菜入饺春味鲜
春饼迎春
农事 立春
荠菜的生存策略
荠 菜
立春摆饰
京郊寻春意 胡同吃春饼
荠菜青
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