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瓦西里·康定斯基抽象理论的形成过程

2017-03-24赵帆宁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形成过程康定斯基

赵帆宁

摘 要:抽象主义在20世纪西方现代美术流派当中是最能体现抽象分析精神的。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便是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强调表达“内在需要原则”,及注重表达内心的需要,达到一种从未企及的内在精神世界。从康定斯基抽象艺术产生的背景、理论形成的因素等方面对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论形成的过程做一个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理論;形成过程;艺术中的精神

一、康定斯基绘画作品分期

康定斯基的抽象绘画理论形成过程不仅有社会各大思潮以及当时各个流派的影响和借鉴,也有其自身不断地绘画实践和理论创新。康定斯基在回忆录中写道,引起自己对抽象绘画兴趣的来源有两件事:一个是在1985年的一次画展上莫奈的《麦草堆》系列作品在不同时刻的光影呈现不同变化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另外一次就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外出写生回来偶然间看到自己一幅作品倒置着,虽不能清晰地辨别出具体的形态和轮廓,但是在夕阳的照射下波光点点、美轮美奂,次日,他无论如何摆弄那幅画,再也找不到当日的美感,他总觉得画面的形象被破坏了,从此绘画风格也不再执着于对物体具体形态的描绘,而是渐渐转向对内心情感的描绘。在实践和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康定斯基绘画创作也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一个由表及里的巨大转变。他认为抽象的精神是一种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使得绘画的形式获得了生命。

康定斯基是位多产的画家,一生创作738幅油画和730幅水彩,并有大量的著作。纵观其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时期,1896—1908青年风格时期。这一时期多以叙事风景以及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为题材,受到了德国慕尼黑象征主义运动“青年风格”的影响,也导致了他“青骑士”时期准抽象风格的形成过程。这一时期善于利用点彩画法,用大块的色彩构成画面的主体。这时期的绘画不管如何构图、用笔、用色,还是很容易就辨认出其中的客观物象。

第二时期,1909—1921年抒情抽象时期。此时的作品由于画面在处理上保留了较生动的形色关系,故被称为抒情的抽象。1906年康定斯基到巴黎旅行,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画家丹尼斯和雷东的影响,慢慢地也开始改变主观的颜色,渐渐地模糊画面的形象。这一阶段他的绘画作品慢慢开始寻求抽象的语言。

第三时期,1922—1933年几何抽象时期。是一个基本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以点、线、面、纯色等为基本元素,没有具体主题的抽象作品。

三个时期的转变与突破,是由具象到抽象慢慢成熟的一个实践过程。三个时期都创造了许多作品,使得画面上的每个形象和元素符号都洋溢着内在的生命和热情。

二、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从艺术发展的本身来看,文艺复兴时期长期以来写实的光影效果已经司空见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摄影技术也日益成熟,传统的美学观念在现代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开始动摇,精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审美标准也开始改变,绘画手法上传统的透视法、明暗法也逐渐被新的技法所代替。以印象派为先驱,他们大胆突破,认为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要摆脱传统的意愿捕捉闪动的光影和色彩追求光影的变化,而不是精准地描绘客观存在的物体,为艺术世界开启新道路和新视野。野兽派追求更为主观和强烈的艺术表现,画风不再讲究透视和明暗,放弃传统的远近比例与明暗法,采用平面化构图,脱离自然的摹仿,那种内在精神的追求比印象派更加明显。直到立体主义对画面的认识和追求完全不再是客观的物象,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他们都是基于反传统的审美观,通过实践去寻一种新的表现形式,不再是描摹自然,注重表达自己情感,思索着自己内在的精神世界。

(一)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论产生的思想背景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沃林格的著作《抽象与移情》。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支配能使他们在艺术中所觅求获取幸福的可能,并不是将自身沉迷于外物之中,也不是从外物中玩物自身,而是将外在世界的单个事物在变幻无常的虚假偶然性中抽取出来,并用近乎抽象的方式使之永恒。”在虚假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以抽象的方式来表达永恒的精神。抽象主义者保罗克里所说:“艺术并不仿造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抽象主义者康定斯基则认为:“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注重内在需要,而不是真实地刻画存在的物象。这是表达人的精神之所在,也是每个时代的艺术价值之所在,作品的价值与内在精神的描述,每个时代的画家作品必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和结晶。

(二)受19世纪以来神秘主义的影响

康定斯基的理论形成过程是一个慢慢积累与实践结合的过程。当然也不可否认地受到当时世纪末欧洲神秘文化的影响,在20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普遍表现出了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和逃避。在被今天认为只是当时世纪末的一个短暂的转折和波动的思潮,却给当时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带来心理上的莫大安慰。这一时期出现的神秘主义即我们今天所说的通神学,通神学是印第安所流行的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主义。19世纪末的象征主义就受到了这一主义的影响,在他们的绘画作品当中也有所体现。在德国的表现主义作品和思想当中也有很多神秘主义的体现和表现,康定斯基是德国表现主义的重要参与者,受到了神秘主义的影响。德国慕尼黑的表现主义社团“青骑士”,就是康定斯基在受到神秘主义的影响下所创建的骑士社团,他们普遍崇尚“骑士精神”,并且康定斯基1921年所出版的书籍《艺术中的精神》中也明显地带有通神学思想的影响。

三、对康定斯基产生影响的艺术流派

(一)马蒂斯的色彩

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对马蒂斯的评价以及对色彩和形式进行了单独的阐释,马蒂斯大胆到几近疯狂的色彩对康定斯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康定斯基作品的用色中也是可以看出来的。我们可以感受到康定斯基的画面中色彩的运用与野兽派强烈的主观精神对画面处理的相同之处,使观者能够产生共鸣。

(二)毕加索的形式—立体主义

康定斯基在《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说道:“毕加索永远受自我表现之需的驱动,常常狂热的冲动,从一种外表手段到另一种手段,这种手段之间出现深渊的时候,毕加索就奋力一跃,让那些大堆大堆不知道所措的追随者感到心悸—可是他已经跳到了另一面。”“毕加索从不耽搁任何艺术手段,把画画成赭石色和白色。”比较二人的作品,成熟时期都是一种反传统的方法来表现客体。康定斯基是精神世界的再现,而毕加索是对自然物几何化的构成方法。立体派的构成对俄国未来的未来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有很大的影响,而康定斯基是构成主义的一个重要参与者。由此可见对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康定斯基的理论形成也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在前人的理论基础上尝试并加以总结所建立起来的。

四、康定斯基的绘画理论

20世纪的各大艺术流派和各种美术思潮百花齐放,呈现出一种反传统现象,颠覆了一些传统艺术所崇尚的美感。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康定斯基在包豪斯任教期间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先后发表了《艺术中的精神》《形式问题》《具体艺术》《小世界》《点线面》等理论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康定斯基阐述了“内在需要原则”“内在声音”“隐形结构”“综合艺术”等学术观对20世纪的艺术观念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是抽象理论形成过程当中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很好体现。

(一)“身心二元论的世界观”

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康定斯基采取身心二元论的态度,沿用通神学的说法,认为精神(灵魂)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只是蒙在真实世界之上的一片面纱,人们只能通过面纱来看到真实的世界,而现实中具备这种洞察力的人不多,只有真正的艺术家和先知们才可以预见。康定斯基在书中写道:“在这样的时代里,艺术只满足于有失体面的生存。它只出于物质的目的而被使用。它在鄙俗的物质中为自己的内容寻找素材,因为他不知道还有更高尚的东西。”这里更高尚的东西就是艺术中的“精神”,即人类精神世界的表达而不是物质。

(二)“内在需要原则”

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他写道:“凡是内在需要的,发源于心灵的,就是美的。”艺术家选择一根线条、一个图形、一块颜色,都发源于心,因此都“只能有目的地激荡人类的灵魂这一原则为基础”,康定斯基将这一原则称作“内在需要原则”。

内在需要原则因三个神秘的原因而出现,他是由三个神秘的必需所创造出来的:其一,作为创作者,每个画家应该表达他所特有的东西(个性因素);其二,作为自己是时代的孩子,每个画家应该表达这个时代特有的东西(内在意义中风格的、源于时代语言和本民族语言,只要这个民族还完好如初地存在的组成因素);其三,作为艺术的仆人画家应该提供一般艺术所特有的东西。前两种因素只要有精神的眼光透析就够了,第三种因素,因纯粹和永恒的艺术的元素获得了永恒。这三种艺术彼此紧密相连,互相渗透,构成完整的作品。康定斯基在绘画和抽象绘画理论上有其深奥独特的理论见解,从而促进了抽象绘画风格的形成。

五、结语

在康定斯基抽象繪画理论和绘画作品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一件绘画作品还是一部理论著作都不是凭空出世的,而是有深刻的文化根源和理论基础的,必定跟同时代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并且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或许康定斯基的一些作品和绘画有些难懂,但是康定斯基在20世纪开创性的地位是不可忽略的,他的理论不仅影响着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对现代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沛君著.走进大师康定斯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康定斯基著.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3.

[3]康定斯基著.康定斯基论点线面[M].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注释:

[1]W. 沃林格著.抽象与移情[M].王才勇译.沈阳:辽宁人名出版社,1987:18.

[2]康定斯基著.艺术中的精神[M].李政文,魏大海译.北京: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3:35;13、5;62.

作者单位:

海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形成过程康定斯基
收藏康定斯基
“艺术骑士”康定斯基
“表现主义”在平面广告中的创意探讨
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形成过程探析
我国珊瑚礁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探究
柳田国男民俗学形成过程的研究
论职业中学立体几何中的过程性教学
浅谈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形成
中小企业吸收能力形成及特征研究
抽象绘画之父——康定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