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伯承的院校建设思想及其启示

2017-03-24石建鹏孟莹

党史文苑 2017年4期
关键词:刘伯承

石建鹏+孟莹

[摘 要] 在我军院校建设实践中,刘伯承坚持发挥院校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坚持军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坚持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刘伯承的院校建设思想对新形势下加强我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 刘伯承 院校建设 军事人才

刘伯承是我军院校建设的奠基人之一,在70多年革命生涯中,他创办了各类军政学校(轮训队),多次担任院(校)长兼政委,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军事指挥人才、参谋人才、政工人才和技术人才。特别是在主持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工作期间,他坚持人才培养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方向,确立了具有我军特色的现代军事教育理论体系。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院校建设思想,对当前我军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启示作用。

一、坚持发挥院校在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军队强弱,系于教育,决于人才。战争年代,培养军事人才主要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和平时期,提高军事人才的素质主要靠院校教育。军事院校是培养和造就军事人才的重要基地。我軍自创立开始,党的领导人就十分重视培养革命军事人才,早期办教导队、训练班,后来办红军学校。毛泽东指出:“新旧军阀们都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有校的道理……我们要把红校办成‘红埔,要镀这个红点子,把红校办成培养干部的基地。”[1]p118刘伯承也非常重视办学育人,他从战略的高度把办校与治军和打仗联系起来,主张“建军必建校”“治军必先治校”。在抗日战争极端严峻和残酷的岁月里,刘伯承边指挥打仗,边组织诸如随营学校、轮训队、参训队和医务、后勤等各种训练班,为部队培养人才。尽管办学办班对部队正常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但刘伯承办学育人的决心坚定不移。他强调指出:“干部教育与部队教育,中心是干部教育,一切教育要经过干部。一定要抓住头,否则必‘滑头。……轮训虽使部队工作稍有损失,但为百年大计,我们应估计其有相当大的作用。”[2]p2921948年8月,为吸引人才,培养干部,中原野战军创办了军事政治大学。刘伯承在军政大学第三期学员的讲话中指出:“军大是人民解放军训练干部的场所。”[3]p523这充分说明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以及刘伯承对院校的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刘伯承从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战略高度审视军事人才培养开发问题。1954年1月15日,他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指出:“训练就是教战,也就是多流汗少流血的备战工作。训练有军队训练,有干部训练。而干部决定一切,所以干部训练尤为重要。”[4]p266为此,他在会上提议筹建四类院校,即培养指挥干部学校、培养技术干部学校、培养政治干部学校、培养行政干部学校。他在主持军事学院工作长达7年时间里,为我军造就了大批现代化中高级人才。刘伯承的办学育人实践进一步表明,必须坚定走依靠院校培养军事人才的道路,充分发挥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极大地推动着军事领域的变革,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军事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军队干部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院校教育。院校在军事人才培养上具有其他培养途径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院校教育的内容经过精心安排,能够对军事人才各方面进行系统化教育,从而促进军事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院校具有一批较强的师资队伍,可以指导学员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各种军事专业理论;院校具有丰富的图书情报资料和训练设施,有利于学员获得丰富的知识和信息资源。中外军队的建设实践也表明,只有经过院校的教育培训,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军事人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很多人受过高等教育。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记载:10名元帅,有9名经过军事院校教育,或出身为知识分子,其中5名曾出国留学;10名大将,有9名经过军事院校教育或出身为知识分子,其中1名出国留学。美国政治学博士普里尔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将领为研究对象,探讨他们成为杰出指挥人才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他发现,所有卓有成效的军事将领,都是从各兵种学校,一级一级地进入综合性军事院校学习,他们接受正规培训,最终成长为优秀的军事人才。

当前,我军院校在培养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军事人才上应当有新举措。各级各类院校应当着眼新型军事人才需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改进教育模式,完善相应教学设施,丰富教学信息资源,突出军事人才科技知识、思维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普及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开放式等教学方法,促使学员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建立部队与院校之间互动机制,由部队提出需求,院校对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特别是重点课程的设置进行研究论证,对各级各类学员的能力和素质指标进行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实现院校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无缝对接。探索提供菜单式教育课程表,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和学员多样化学习需求,逐步走个性化特色化学习教育路子。除必修课程和规定要求外,学员根据课程菜单,自主选择,自愿报名,扩大学员在教育中的自主权。院校要加快建立开放式网络课程“云平台”,按照一体化设计、模块化建设、集成化应用思路,构建高效、实用、安全的教育资源交互作用平台通道,扩大教育培训服务面,为广大学员和部队官兵学习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二、坚持军事人才培养的现代化正规化方向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军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由过去兵种单一、装备落后、指挥不集中、制度非正规化的低级阶段,向建设诸军兵种合成军队和掌握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高级阶段转变。这对我军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从教育与训练上更好地完成人民军队向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转变。为此,刘伯承在军事学院提出“建立正规制度”与“学习新兵种学术”两项中心工作。刘伯承强调:这两项工作概括起来,一个是学“礼”,一个是学“法”。“建立正规制度”是学“礼”,就是学习一个革命军人应该遵守的礼仪、礼节和礼貌。“学习新兵种学术”是学“法”,即学习各兵种的技术战术知识及其协同作战的法规法则[5]p345。学“礼”与学“法”抓住了当时军事人才培养的关键。军事学院创建之初,学院部分学员中存在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现象,这与战争年代的游击习气和小生产者自由散漫劣根性密不可分。为此,刘伯承在军事学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入开展作风纪律检查与整顿,强化学员的纪律观念,有力推动军事人才培养步入正规化轨道。与此同时,刘伯承领导全院学员努力学习军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本领,向现代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进军,不断提高军事人才的指挥能力和学术素养。学“礼”和学“法”,是刘伯承培育军事人才的两个抓手,切中要点,相得益彰,也为当前我军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

一方面,要坚持从严治校,着力培养作风严谨纪律严明的军事人才。作风纪律是一个军人内在素质的外现,是思想品性、道德品格、政治品质的反映,作风纪律不好就不可能成为合格军事人才。正如刘伯承所指出的,如果军人学习了现代化的军事学术,而生活作风还是自由化、散漫化,也一定要打败仗的。从严治校不仅对学员成长起着规范、熏陶、激励和促进作用,也是锤炼培育学员过硬作风和严明纪律的基本途径。当前,必须认真抓好法规制度在学员管理工作中的贯彻落实,对明确规定的请销假、晚点名、查铺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持续不断地抓落实,建立和保持正规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要把从严治校思想贯穿学员管理始终,严在规章制度上,严在作风养成上,严在具体问题上,做到不折不扣、不偏不倚、一丝不苟。不能在执行规定上顾面子、讲人情和搞变通,更不能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领导干部和教员队伍应从自身严起,既要“唱功”好,又要“做功”硬,以自身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学员,在从严治校中发挥榜样示范和为人师表的作用。

另一方面,聚焦战场打赢,着力培养能驾驭信息化战争的军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領域的广泛应用,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军院校教育应积极适应这一变化,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使培养的学员符合部队建设和未来战争的需要。要以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求为牵引,重点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和参谋人才、信息化建设管理人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突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党的创新理论、高科技知识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理论,把作战条令与纲要、军兵种部队作战行动与指挥、联合战役军种运用战例研究等,纳入课程体系;在培训体系上,着力构建军兵种院校相互衔接、初中高级院校层次递进、专业培训与任职培训有机结合的院校培训体制;在实践教学上,组织开展案例教学、想定作业,强化模拟化、网络化、基地化训练,采取参观见学、现地观摩、实兵演练等方式,引导学员走进实验室、作业室、训练场,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知识向能力的跃升。

三、坚持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军队院校教员是军事人才的培育者,是传授和研究军事科学理论的高层次人才,是我军教育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教员队伍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军事教育事业的兴衰和军事人才培育质量的高低。刘伯承非常重视教员队伍建设,他在军事学院建院之初就指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军事学院师资干部的培养是极关重要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4]p118刘伯承多次强调:“搞剧团要有梅兰芳那样的名演员,开医院要有手到病除的高明医生,办学校则要有一支精通业务的高水平的教员队伍。”[5]p361因此,建设高质量的教员队伍成为办好院校和育好人才的关键所在。在教员队伍建设中,刘伯承坚持“任”“教”并重的用人之道。对由做行政改行当教员的人员,刘伯承严格要求,言传身教,手把手教,放心大胆地使用;对从地方大专院校招聘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刘伯承热情关心他们,让他们下部队当兵代职,到部队参观见学,在教学实践中及时跟踪指导;对启用的原国民党军队的军官教员,刘伯承在尊重、爱护、鼓励的基础上,注重加强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旧思想,坚定自我改造的信心。刘伯承还倡导树立尊师、敬师的校风。1951年5月5日,他在军事学院第一个学习节大会上指出:“教员是学校里的无冕之王,就像李太白,遇官高一级嘛!今后,每年的学习节首先要表彰教员,给教员行加冕大礼。”[5]p365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军事学院在刘伯承的领导下,培养造就了一支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高的又红又专的教员队伍,为培养高质量的军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刘伯承关于教员队伍建设的思想观点带给我们一些重要启示。第一,必须把教员队伍建设置于院校建设的重要地位上。加强教员队伍建设,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院校教员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他们在培养军事人才方面具有桥梁、主导、创新和表率作用。倘若院校缺乏高质量的教员,将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军事人才。正如刘伯承早在1941年2月1日太行军区扩大会上所言:“学校无坚强的教育干部,是无法实现教育计划的。”[2]p366因此,必须将教员队伍建设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建立教员队伍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从资金、制度和组织上予以保障。第二,挑尖选优引进师资人才。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必须拥有一大批熟悉现代作战机理和武器装备技术,以及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师资人才。应注重拓宽视野、着眼一流、优中选优,力求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遴选优秀拔尖师资人才。要注重瞄准军事实践,从一线作战部队挑选,选调优秀军兵种指挥和技术人才充实教员队伍;注重瞄准理论前沿,从科研院所引进,遴选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的优秀拔尖人才;注重瞄准紧缺急需,从大单位机关、综合训练基地物色,及时弥补新兴学科建设力量不足。要严把选调引进标准条件,对经历阅历单一、教研能力弱、精神状态差的一律不予调进,坚决防止和克服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影响。第三,多措并举改善教员队伍知识结构。当今世界科技与军事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员队伍作为培养人才的特殊人才群体,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才能与时俱进,增强教学科研改革创新的本领。因此,应坚持高平台筹划、多元化运作和大力度推进,建立健全有效的培训体系,通过进修深造、岗位培训、任职代职、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员队伍的学识水平和施教能力。要建立鼓励教员学习深造和赴部队代职的制度机制,把他们的学习培训和代职情况与晋职晋级、福利待遇等挂钩,激发教员提升自我的动力。第四,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在院校里,教员通常起五更、睡半夜,工作是最辛苦的,应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进一步突出教员主体地位,发挥教员主体作用,激发教员献身国防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除了在教师节宣扬表彰优秀教员外,各级平时更应多关注教员成长,拓宽教员发展空间,倾听教员的心声,力所能及地解决教员的困难,使“无冕之王”真正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努力使教员成为院校最受厚待、最受羡慕的岗位。

参考文献:

[1]何长工.难忘的岁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刘伯承军事文选(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3]刘伯承军事文选(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4]刘伯承军事文选(第3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2.

[5]刘伯承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马永义

猜你喜欢

刘伯承
刘伯承治校三法
刘伯承带兵思想探讨
刘伯承独具慧眼的『兵势』新论
纪念刘伯承元帅诞辰100周年
刘伯承过许昌
刘伯承倡导的训令式指挥法
刘伯承元帅的多謀善断
刘伯承对长征的贡献
学习刘伯承同志对伏击战的论述和实践
刘伯承同志手书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