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些“禁令” 多些宽容

2017-03-23戴卫银

江苏教育 2017年76期
关键词:短裙短裤禁令

戴卫银

少些“禁令” 多些宽容

戴卫银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校园中的主体是身心不成熟、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他们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好奇心,极具模仿力,敢于尝试。校园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应该容许学生尝试和体验,哪怕犯错误也要包容,既而给予教育和引导。哪个人年轻时没“摔过跤”,没犯过一点错,没走过一些弯路?正因为这样,才需要学校,才需要教师,才需要家长。如果经常将“校园禁令”挂在嘴边,学校恐怕就与部队、公检法等机构差不多了,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与底色。学生时时处处表现得小心谨慎,甚至惊恐,生怕触犯了哪条“高压线”,手脚被“禁令”捆绑着,还怎么成长?陶行知说,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校要给学生眼、口、手、脚与大脑解放的空间。

其实,“校园禁令”就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它告诉学生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同一学段不同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条款也大同小异,大同在于都遵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公序良俗;小异在于每个学校的校情和校园文化。现象反映本质,但有时反映出来的却是偏见。在传统观念里,染发、烫发、穿短裙短裤的不是“好孩子”,可是真实情况却未必。那么,一些学生为什么要“染发”“烫发”“穿短裙短裤”呢?一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自己想模仿和尝试;二是追求一种“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引起周遭对他的关注。其实他们做这些事就是凭年轻的冲劲和冲动,没怎么考虑校园的环境要求、学生身份的要求、科学消费的要求以及未来职业人的要求(特定职业除外)。如果这些道理不宣传就一“禁”了之,恐怕难以平复学生的抱怨和投诉。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往往机械地挂在墙上,印在书里,其实容易被人淡忘和无视。它应该通过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打造与坚守,形成学校一代一代师生的共同价值观和自觉行为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它应该体现在教师的“为人师表”中,因为身教重于言教。叶圣陶说过,教师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譬如学校可以设立“校长礼仪岗”,教师与学生见面要做到三个“一”:一个招手、一个微笑或一个招呼。它更应该渗透在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育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活动中体验感知一个准职业人言行举止的规范要求。比如学校将开学典礼移至企业中进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职业人的穿着、仪容和言行举止,等等。

G717

C

1005-6009(2017)76-0072-01

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短裙短裤禁令
木星地
“短裤市长”
自觉遵守“十条禁令”、“十条戒律”承诺书
百搭单品牛仔短裤,时尚减龄任你挑
短裙抗议
解码郑州“加床禁令”
小短裤去哪儿啦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苏格兰短裙话说
性生活10大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