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以2016年江苏省优质课“A Father and A Son”为例

2017-03-23陈秋实董金标

江苏教育 2017年75期
关键词:敏捷性独创性阅读课

陈秋实 董金标

优化英语阅读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以2016年江苏省优质课“A Father and A Son”为例

陈秋实1董金标2

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2016年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优质课评比中的观摩体会,分析高邮中学董金标老师“A Father and A Son”阅读课的设计思路和步骤及学生的课堂反应,尝试阐释思维品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培养方式。

英语学科;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引言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苏联心理学家就已探讨思维品质的问题。苏联心理学家们认为,思维服从于一般的规律,同时,不同人的思维特点又各不相同。[1]因此就必须把思维的个别品质区分出来,这些品质有:广度和深度,独立性和灵活性,顺序性和敏捷性等。在西方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将思维的创造性品质分析为对问题的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细致性和再定义能力。

如同其他学科一样,英语学科也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任务和使命。我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由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方面构成。学生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2]思维品质是在个体的思维活动中体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说,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又可叫作思维的智力品质。

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3]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就英语阅读而言,只有具备深刻、灵活、独创等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思维过程,做到阅读理解中的文本加工和解码,完成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设计的任务局限于文本浅层信息的处理,缺乏深层理解的训练。例如,提炼、概括、挖掘信息的任务偏少,发展思辨性、创造能力、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讨论环节被一再省略。高中英语教学不应止步于表层信息处理,应该要开展文本深层阅读活动,把思维品质的培养与阅读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4]

在此笔者以2016年江苏省高中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暨优质课评比活动中高邮中学董金标执教的阅读课“A Father and A Son”为例,谈谈对“思维品质的培养方式”这个问题的思考。

一、设问加引导,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5]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董老师在阅读课的设计中多处设问,意在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例如,在 “Skimming”环节,学生需要“Go through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work out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in one sentence”。 这个要求非常考验学生的概括能力,用一句话来揭示文章主要内容对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于是教师又给出了提示 “The main idea should contain 4 elements: when,where, who and what.” 这一句引导不仅为学生概括全文铺设了台阶,也让他们认识到如何去概括类似的叙事故事。

又如,在 “Deep Reading”过程中,董老师为让学生能够 “Read between lines”,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Why did the father say ‘Hold on to me tight’?”这样一句不起眼的话很容易被学生忽略,由于教师的设问,学生开始思考,并得出了结论:话语背后是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此处,教师的设问本身就是一种引导,锻炼了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二、提炼加变形,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的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例如,原文中的父子对话是:

“I want to ride some more? ”

“More? ” the father said,mock-exasperated but clearly pleased.“You’re not tired?”

“This is fun! ” his son said.

“All right,” the father replied, and when a door opened we all got on.

董老师设计的填空题 “Every time the son asked, the father would answer, which indicated the father was a _____man.”是一条开放性的题目。教师在研究对话后,提炼出题干,并且将之变形为填空题。在此基础上,学生答出了patient,nice,reliable等答案。这道题与江苏高考题型中的任务型阅读类似,都是在理解文本的前提下进行变式,而答案的不唯一性又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创设加发散,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它是在新异情况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要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教师自身首先需要具备创设情境的能力和发散的思维。针对文本,董老师设计的最后一个问题是:“What would the observer probably do if he had a child of the boy’s age when he saw the train picked up speed and the father pointed something out and the boy laughed again? ”教师打破文章原有的设定,创设了一个新的情境让学生去发挥想象,锻炼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能力,从而有效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四、发现加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的独立发现和批判的程度,是思维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品质。正是有了批判性,人类才能够对思维本身加以自我认识。

董老师在该阅读课中将 “Critical thinking”列为一个单独的环节,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可见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讨论话题呈现如下:

What is the proper family care and education in your eyes? When you became a father or a mother,what would you do to give your child proper care and education? If your child failed to be the best and he/she was very upset,what would you do?

(Friendly tip:you are not supposed to answer questions one by one.)

问题旨在让学生阐释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在处理了整篇文章的信息后,许多学生会掉入一个思维“定势”,认为文中的父亲十分伟大,并且相当认同他的家庭教育方式。但在这种循规蹈矩、人云亦云中,仍然出现了能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学生。例如,课堂上,一位男同学表示他不认同文中黑人父亲淡化人种观念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应该让小小年纪的孩子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黑人的处境。如果父亲不教给他这一点,以后社会也会教给他,而那时的他将更难以接受这个现实。话音刚落,现场爆发出一阵掌声。无论是课堂中的学生,还是观摩该课的教师,都被这个学生流利的英文和清晰的批判性思维震撼。

董老师的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批判性思考的机会,连同下方的“友情提示”都在时刻告诉学生,要勇于创新,不要墨守成规。此细节也能看出本堂课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五、激活加拓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敏捷性是指思维活动的速度,它反映了智力的敏锐程度。有了思维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适应变化的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周密地考虑、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做出结论。英语教学中的“Brainstorming”就是一个很好地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手段。董老师在课堂导入部分设计了类似活动——“Write down key words to describe your relationship with your parents.”

思维的敏捷性品质与前四种思维品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它本身并不像前面四种思维品质那样有一个思维过程,而“联系”则主要体现在它是以上述四种思维品质作为必要前提的,同时又是这些思维品质的集中表现。没有思维高度发达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就不可能在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思维的敏捷性。[6]

结语

董金标老师的阅读课中处处可见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用心,也为广大的英语教师如何在阅读课上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思路。在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品质是关键[7],在研究教材、深挖文本、抓住细节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设计出能发展思维品质的活动。

[1]林崇德.国外关于思维品质发展与培养的研究[J].应用心理学,1984(04).

[2]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

[4]李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24).

[5]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6]姚美.高中作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7]鲁子问.英语教育促进思维品质发展的内涵与可能[J].英语教师,2016(05).

G633.4

A

1005-6009(2017)75-0014-03

1.陈秋实,南京市金陵中学(南京,210005)教师;2.董金标,江苏省高邮中学(江苏扬州,225600)教师。

猜你喜欢

敏捷性独创性阅读课
论非独创性数据库的邻接权保护模式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用问题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一堂组文阅读课的感悟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试论我国作品独创性的司法认定标准
中国小说与史传文学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的抄袭认定法律问题
C2系统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