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的教育

2017-03-23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小学赵春梅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课本诗歌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小学 赵春梅

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的教育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小学 赵春梅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认识事物、探索事物的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效和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与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应渗透到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管理中去。本文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系统论述如何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素养。

小学语文 爱国主义 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的培养,必须要在学生低龄阶段就开始培养。因而,教师从不同角度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学生能直接或者间接的接触、领悟这些内容。考虑到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文本解读能力较弱,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为主,让学生能够较快的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行为。同时,注重对课本情感内容的解读,激发学生的情绪、情感,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中的思想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利用课本内容,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里面有许多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提及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但是文章内容往往会涉及到爱国主义教育,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示祖国的文化、繁荣与伟大。教师要想实施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善于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课文,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祖国的美好与强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来弥补文本表述是内容过于抽象化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动画来直观的感受祖国的美丽之处、动人之处、伟大之处。

例如,在教《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从赵州桥历史的悠久、造型的独特创新以及建成千年不倒的神话等方面来入手,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民族自强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关于讲课赵州桥历史的纪录片,并让学生在观看记录后谈谈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还能很好增长学生的见识,直观的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依旧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播放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大好风光与壮美山河。而且,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较多课文会专门讲解革命先烈的故事,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军神》等内容,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革命先烈的精神是当代青少年们应该铭记在心的,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些故事激励学生努力读书、奋发向上,为自己和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二、教师用自身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

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说是学生直接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情感、态度、精神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想实现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己也必须具备能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无法投入情感内容中去,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学语言来传达和表现自身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引导其感情在爱国主义范畴内得到有效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珍贵的教科书》时,课本描述了一个在敌机来袭时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一捆教科书的指导员形象,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后方孩子们能有书可读。实际上,这个课本名字本来是叫《一捆教科书》,后来才改成了《珍贵的教科书》。就这个故事,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课本的名字要改成《珍贵的教科书》呢?两个名字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就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自身的情感来和学生们互动讨论其原因。让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教科书的珍贵是因为这是用自我牺牲换来的,它承载的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事物,这种事物不仅珍贵,而且具有永恒的价值,值得每个人去珍惜和铭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更快深刻的理解课本内容;不知不觉中,教师也完美的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语文课本教学中来,逐步培养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与意识。

三、注重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在小学语文的教本中,常常会出现不同朝代的诗歌。这些经典的诗作经历了历史的淘洗一直传颂至今,是因为其本身存在的时代意义与文学价值。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也是爱国主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通过直接接触这些象征古代中国文化的诗歌,对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将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古诗阅读,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诗篇;同时让学生能经常朗读、背诵优秀的诗篇,让学生感悟中国古典文学之美。

在小学语文的诗歌教学中,不同类型的诗歌其蕴含的思想感情、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比如,《古诗两首》中的《春晓》表现的是春天来临时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对春天易逝的伤感与怜惜之情。而另一首《村居》其主题更加鲜明,主要表现的是春天草长莺飞、儿童放风筝时的欢乐景象,这里面包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也有诗歌的计调偏伤感,比如李白的《送汪伦》则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绪,更多的是离别时的不舍与悲伤。在面对不同主题的诗歌时,教师都要能向学生详细的呈现诗歌中描绘的画面,无论是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呈现,还是通过教学语言来进行口头的表述,教师都要想方设法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积极的参与到诗歌学习过程中来。通过这种传统文化的教化,学生才能拥有华夏儿女应该具备的底蕴,这也是几千年来要延续下去的民族风貌与气质。

【结 语】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有利于个人、社会的发展 对于国家维持繁荣与稳定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不能操之过急,要从教学的实质出发,从课本中挖掘有用的教学材料与文本,启发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同时,教师不能忽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让学生从小经受文化的熏陶,真正具有中华儿女应具备的气质。

【1】李伟东.浅析小学语文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方法【J】.教育周刊,2011(05)

【2】陈晓.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实施探析【J】.可惜教育,2013(06)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课本诗歌
诗歌不除外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诗歌岛·八面来风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